9月13日,第十四屆全國硝酸硝酸鹽技術交流會在山東泰安召開。會議就硝酸硝酸鹽工業發展現狀、政策管控、國際環境以及在未來如何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展開討論交流。
中海油石化工程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兼中國石油和化工勘察設計協會合成氨與硝酸設計專業委員會主任李德強指出,我國硝酸硝酸鹽工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為我國經濟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2022年,硝酸硝酸鹽行業克服原料價格上漲、安全管控趨緊等諸多因素影響,實現平穩、良好運行,效益水平明顯提升,行業邁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截止2022年底,我國硝酸產能1976萬噸/年,產量1414萬噸,同比分別下降0.5%和0.9%。硝酸產能中36萬噸/年裝置3套,產能占比5.5%;27萬噸/年裝置29套,產能占比39.6%;15萬-27萬噸/年裝置51套,產能占比39.0%;15萬噸/年以下裝置32套,產能占比15.9%。
李德強強調,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硝酸硝酸鹽行業與國民經濟發展密切相關,我們必須牢牢抓住機遇,堅定不移地堅持安全發展、綠色發展和低碳發展的理念,努力做好各項工作,推動行業可持續發展。
李德強指出,但隨著國家安全環保治理等政策的深度實施,我國硝酸硝酸鹽行業的外部生存環境已發生重大變化,安全、環保檢查的常態化,硝酸硝酸鹽產業成為重要的監管目標,給全行業帶來挑戰。企業必須在科技創新、管理創新、服務創新和新技術、新裝備應用上進一步提高,以適應新形勢的要求。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勘察設計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榮世立在會上講話指出,面對復雜的國際環境,行業受到了不小的挑戰,有國際供應鏈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如何提高行業的發展質量,化工行業要抓好產學研創新,創新是動力,當前,傳統產業升級還不足,必須積極構建企業科技創新體系,建立好與國際接軌的行業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積極促進行業國產化的數字化轉型,積極培育新型產業,對某些領域可以采取組織合作,聯合攻關,創新突破。
榮世立對全國硝酸硝酸鹽行業發展提出了自己的主張,希望硝酸硝酸鹽行業健康發展,他要求,全國硝酸行業團結起來,強強聯合,克服當前面臨的各種困難,走產學研聯合發展之路,主動作為,把創新放在首位,不斷研發適應行業發展的新技術和新工藝,為行業高質量健康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濟南雙硝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文利在會上介紹說,隨著行業技術進步加快,硝酸行業裝置大型化步伐不斷加快,年產36萬噸裝置陸續開車投產,使硝酸產業也逐步往單系列大型化發展,同時給企業帶來的不僅僅是人員精簡、成本降低,也依靠先進的DCS控制系統和SIS安全保護系統給裝置帶來了長周期安全運行。目前國內已建36萬噸裝置6套,再加上27萬噸裝置32套共計1080萬噸產能,約占硝酸總產能的52%。
劉文利指出,國產機組配套化日漸成熟,為行業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目前除九套進口機組仍在服役外,其它在運行的機組107套,有兩套是沈鼓制造,其余105套機組全部是西安陜鼓集團制造,從此,可以看出硝酸裝置核心機組的配套已經完全成熟,同時,也表明國產化硝酸技術已經成熟可靠。
劉文利表示,隨著全中壓法工藝技術應用加快,行業節能減排步伐加速推進。繼山西交城紅星、山西三喜化工建成投產后,山西金蘭化工、山東華陽迪爾化工相繼采用全中壓法生產工藝并取得成功,既能降低裝置投資,又能滿足下游產品的濃度需求,且尾氣還能正常處理達標排放,行業正朝著健康的軌道穩步發展。
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熔巖儲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武娜指出,硝酸鹽用途廣泛,市場相對穩定。從國家對新能源包括儲能在內的產業支持和政策傾向來看,未來幾年內,熔鹽需求快速增長,與此同時既要看到機遇,也應規避潛在風險,在產業發展的過程中,應兼顧拓展下應用、加快與國際市場對接,避免產能過剩。
據介紹,合成氨與硝酸設計專業委員會(原全國化工合成氨設計中心站)是原化工部批準的技術機構成立于1978年,化工部撤銷后改隸屬中國石油和化工勘察設計協會主管;合成氨設計專業委員會為協會的分支機構;掛靠在中海油石化工程有限公司。合成氨與硝酸設計專業委員會常務副主任侯益民表示,該專委會將繼續“貫徹落實國家方針政策,為行業及委員服務,不斷推進行業的技術進步,緊密結合國家和行業發展需要,為做好行業發展的導向服務工作”宗旨沒有變;專委會將繼續為行業綠色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持,助力行業高質量發展。
會上,南京理工大學環境與生物研究院教授唐雙凌、西安陜鼓動力股份有限公司技術部專家王育紅還為大家分享了“硝基肥的熱失控特征與有機物含量的關系”、“陜鼓硝酸機組及系統解決方案持續創新,助力硝酸行業低碳節能發展”等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