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敦煌,絲綢之路上的璀璨明珠,這里不僅匯聚了千年文明之美,還有無窮無盡的“風光”資源,是我國向世界展示新能源發展成就的重要窗口。
敦煌市區向西約20公里,一座260米高的集熱塔在茫茫戈壁灘閃耀。8月9日,“一帶一路全球行”報道團來到這里,實地探訪這座沙漠里的超級鏡子發電站,開啟一段從光到電的奇妙旅程。
敦煌全年日照時數超過3000多個小時,熾熱的陽光肆意傾泄在這片廣茂的戈壁上,光照資源豐富的同時也使得西部地區水資源貴如黃金。報道團成員步入位于甘肅省敦煌光電博覽園的敦煌100兆瓦熔鹽塔式光熱電站(簡稱:敦煌100MW光熱發電站),仿佛走進了一片鋼鐵森林,電站內12000多面定日鏡以同心圓狀圍繞著集熱塔,越靠近集熱塔,鏡子的布局也更加密集。因此,這里也被稱為“超級鏡子發電站”。
▲位于甘肅敦煌的熔鹽塔式光熱電站
據電站相關負責人介紹,敦煌100光熱發電站由我國企業自主設計、投資,于2014年8月開工建設,2018年12月底并網發電,是我國第一批光熱示范項目中第一個并網的電站,也是目前我國乃至亞洲裝機容量最大、全球聚光規模最大、吸熱塔最高、儲熱罐最大,可24小時連續發電的100兆瓦級熔鹽塔式光熱電站。
記者在現場看到,光熱電站內矗立著一座高260米集熱塔,作為塔式光熱發電技術的核心裝備,承擔著吸收太陽熱能的重要作用,其安全高效運行直接影響整個光熱發電系統運行的穩定性,被譽為塔式光熱發電站的“心臟”。
該吸熱塔被1.2萬多面定日鏡以同心圓狀圍繞,因此該熔鹽塔式光熱電站也被稱為“超級鏡子發電站”,鏡場總反射面積達140多萬平方米,就如同一朵巨大的“向日葵”。該發電站工作時如同向日葵般追逐著太陽,將萬束陽光匯聚到中央的吸熱塔頂端,吸熱塔內的吸熱器逐漸聚能,加熱內部流動的熔鹽。熔鹽產生高溫高壓的水蒸氣,推動蒸汽輪發電機發電。太陽能就這樣被源源不斷地轉化為清潔電能,再通過輸電網絡進入千家萬戶。
“相較傳統能源電站,光熱電站不產生二氧化碳等氣體排放,并可消納玻璃及鋼材等過剩產能,并且具有大容量物理儲能的功能,保證了電力的穩定,被稱為“電網友好型”電力,因此太陽能光熱發電被認為是具備成為基礎負荷電源潛力的新興能源應用技術。”敦煌100光熱發電站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該電站的建設初衷,就是對甘肅地區豐富太陽能資源的充分利用,是對我國不斷推進以水電、風電、太陽能為代表的清潔能源發展政策的積極響應。借助國內良好的電網基礎優勢,熔鹽塔式光熱發電站可以將新能源不斷輸往全國各地。據統計,整個發電站年設計發電量達到3.9億千瓦時,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35萬噸,釋放相當于1萬畝森林的環保效益。
敦煌100光熱發電站只是西北地區和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咱們看到的光熱發電站雖然在使用上并不普及,但充分考慮了敦煌這個地方的具體條件——晝長夜短,太陽能資源豐富,中國科學家有效地捕捉到了這一點,并利用它建造了‘超級鏡子電站’,充分證明了中國人的智慧和能力。”在采訪中,上訴負責人說到:“放眼未來,中國在新能源的創造力是無限的,有望不斷出現新形式的發電方式。比如在四川,也出現了因地制宜的水能+光能結合的發電方式。可以說未來在新能源上的發展前景、速度都是非常值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