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PPLAZA光熱發電網訊:據中國能源報報道,能源與工業是我國實現“雙碳”目標的“主戰場”。據相關機構測算,以電力、熱力為主要代表的能源領域和以鋼鐵、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為主要代表的工業領域,占到我國碳排放總量80%左右。能否如期實現我國“雙碳”目標,能源與工業領域至關重要。
隨著以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的持續推進,隨機性、波動性、間歇性的特點給安全穩定用能帶來巨大挑戰,實施“源網荷儲”一體化成為破解難題的必然選擇。從源端看,實現傳統能源與新興能源的優化組合,達到“多能互補”的安全綠色供給是基礎;從荷端看,根據用能的實際需求以及源端的供給特性,最大限度進行負荷用能優化,構建“源荷互動”的新型能源體系是關鍵。
然而,在實際項目推進過程中,往往存在“碎片化”實施問題,如在工業園區通常以單個企業進行分布式新能源的建設,很難開展整體性、系統化、區域性的設計規劃,導致源端和荷端的匹配程度不高,負荷調節優化的空間受限。此外,區域內冷、熱、電負荷協同優化也不足,傳統能源與新興能源優化組合的綜合能源系統應用不多,由此成為制約能源與工業領域深度降碳的關鍵性問題。
對此,全國政協委員,上海電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冷偉青建議,我國要加快建立能源與工業協同降碳的體制機制,打通源端“能源”與荷端“工業”之間的政策壁壘,更好促進“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的應用和推廣,形成協同“降碳”合力,促進綠色低碳產業高質量發展。
具體可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一是積極開展“協同降碳”產業園區試點工作。工業是我國最主要的用電領域,2022年,全國工業用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為64.8%,而工業用電又主要集中在省級以上工業園區內。據測算,截至2022年,我國共有國家級和省級工業園區2543家,貢獻了全國工業產值的50%以上。因此,優先在省級及以上的產業園區中開展“協同降碳”試點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建議國家開展“零碳”產業園區創建試點工作并逐步推廣,著力解決制約“源網荷儲”一體化推進的體制機制障礙,加強頂層設計,強化統籌協調,將以單個企業進行局部改造為主的發展模式向以整個區域進行系統改造升級為主的發展模式過渡,鼓勵各地創新管理模式,不斷總結經驗,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建設和運營模式。
二是大力培育提供系統優化解決方案龍頭企業。“源網荷儲”一體化工業園區應用場景需求的不斷涌現,將為我國創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綠色低碳解決方案領軍企業提供重要機遇,同時將極大促進全球綠色低碳產業的快速發展。然而,從當前實際發展情況而言,擁有系統優化解決方案的龍頭企業嚴重不足,急需開展能源運營企業、設備制造企業以及工程設計企業間的協同創新工作。因此,建議國家出臺鼓勵創新協同的產業政策,提供首臺套示范應用的獎勵,在綠色信貸、稅收減免、人才引進等方面綜合施策,促進我國在綠色低碳領域科技自立自強,培育相關龍頭企業加快發展。
三是加快構建擁有國際話語權的碳科技體系能力。以“零碳”產業園區創建為重要載體,加快建立健全我國碳達峰、碳中和標準計量體系,推動建立國際互認的碳計量基標準、碳監測及效果評估機制;加強數字化賦能,發揮我國5G+工業的互聯網技術優勢,建立數字化碳排放管理平臺,打通能源與工業間數據壁壘,將碳生產、碳計量、碳監測等指標統一納入平臺管理,實現碳排放的可視化與動態監測;加強人工智能與大數據的使用,在數據顯示與監測的基礎上,輔助開展分析研判,提供決策與發展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