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聯新能源商會秘書長曾少軍
加快多能互補新能源體系建設——訪全聯新能源商會秘書長曾少軍
自從國家層面提出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后,電網、傳統電源、新能源、裝備等多行業均在探索如何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圍繞新型電力系統構建的前景、挑戰、發展側重點以及如何應對電力系統成本攀升等熱點問題,全聯新能源商會秘書長曾少軍日前向本報記者闡述了他的獨到見解。
■■以儲能為核心多能互補
中國能源報:“十四五”時期,我國新能源發展內生動力強勁,并網規模有望翻番,您覺得高比例新能源并網對現有電力系統帶來哪些挑戰?
曾少軍:可以從宏觀和微觀兩個領域分析。從宏觀角度看,所謂對電網的挑戰無非就兩個:一是本地消納,二是異地輸送。我國正大力推進大型風光基地的建設,亟需解決電力消納難題。風光大基地集中在遠離負荷中心的西北地區,而目前我國特高壓等遠距離輸電設施尚不完善,電力供需不匹配,某些地區還出現無法并網、利用小時數持續降低等“棄風”“棄光”現象,調峰能力不足已成為限電的最核心問題。
從微觀技術層面看,高比例新能源并網給電力系統靈活性及安全性帶來巨大挑戰。新能源新增裝機量增長迅猛,給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帶來壓力。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我國電源結構由可控連續出力的煤電裝機占主導向不確定性強、可控出力較弱的新能源發電裝機占主導轉變,電網運行更加復雜,電力系統對調頻、調峰資源的需求將大大增加。另外,風光呈現出批量分散式供給,無形中提升了電網的管理成本。因為新能源高比例接入,配套電網建設、調度運行優化、備用服務、容量補償等輔助性投資會不斷增加。
中國能源報:國家提出大型風光基地建設,您覺得其消納問題如何破解?
曾少軍:解決大型風光基地建設帶來的新能源電力消納問題,我們認為重點是要加快構建以儲能為核心的多能互補新能源體系。首先,我們要推動電化學儲能、熱儲能、氫儲能等各類儲能形式的多元發展,支撐多能互補能源體系建設。發電側,大力推進新能源電站配置新型儲能,進一步推廣光熱發電熔鹽儲能,在西北風光資源豐富地區,光熱型熔鹽儲能電站效率最高可達到80%,對風電、光伏發電的消納作用明顯;電網側,合理布局電網側新型儲能,提升電力安全保障水平和系統綜合效率。其次,優化整合電源側、電網側、負荷側資源,以先進技術突破和體制機制創新為支撐,探索區域省級、市縣級、園區級“源網荷儲一體化”等具體模式。再次,大力發展以電力為核心的綜合能源服務,培育發展新動能,促進新能源發電與供熱、供氣等能源品種協同發展,同時推進電力系統與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的深度融合。
■■農村將成為新能源發展新陣地
中國能源報:分布式光伏在構建新型電力系統中處于什么地位?
曾少軍:我國的能源生產中心與消費中心是天然脫離的。能源生產和消費中心的不匹配,決定了發展分布式能源的重要性。從經濟學來講,能源生產和消費最優匹配選擇是分布式能源。分布式發電已成為新能源發展的重要形式,國家能源局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分布式光伏新增裝機同比增長125%,在今年光伏發電新增裝機中占比約2/3,在光伏發電總裝機中的占比超過1/3,已成為行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通過研究,我們認為農村將成為分布式新能源發展的新陣地和主戰場。在碳中和約束下,我國農村能源消費將在2025年左右達到碳排放峰值,新能源將成為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建設美麗鄉村的重要舉措。分布式新能源快速發展還將轉變農網發展模式,分布式新能源不僅可以減少農網改造投入成本,還將提高農村農民收入,在新農村建設中大有可為。
我們經過測算發現,光伏產業扶貧可發揮出內生的生產力,以村級為單位,村年均收益20萬元左右。隨著分散式風電、分布式光伏的快速發展,風、光將逐步成為我國農村電力系統的主力電源,農村用電方式也將出現巨大轉變,“光伏+儲能”“風電+儲能”等多種方式將為農村提供成本更為低廉的電力供應,同時伴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廣泛應用,農網將朝著分片自平衡、片區互聯的新模式發展,大電網將作為農網片區保供的重要支撐。
另外,多能互補、“互聯網+”等綜合能源一體化解決方案也將得到廣泛應用,形成橫向“電、熱、冷、氣、水”能源多品種之間的互聯互通、協同供應,縱向“源、網、荷、控”能源多供應環節之間的協調發展、集成互補,建成能源與信息高度融合的新型生態化綜合能源系統。
中國能源報:分布式能源高質量發展需解決哪些問題?
曾少軍:現階段,我國分布式發電高質量發展仍存在諸多問題:一是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項目系統電能質量亟待提高;二是高比例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發展所需的配電網接入能力不足;三是分布式發電市場化交易仍面臨阻力,經濟性優勢難以充分發揮。
最不容忽視的是,分布式能源電能質量穩定性比較差,在加強儲能系統的技術進步和改善的同時,還要探索小型化分布式光熱發電。
■■回歸電力的商品屬性
中國能源報:您剛提到分布式發電市場化交易仍面臨阻力,隨著電力系統成本不斷上升,如何兼顧平衡、安全和經濟性的挑戰?
曾少軍:隨著新能源逐漸成為主體電源,系統性成本上升已成為業界共識。要兼顧平衡、安全和經濟性的挑戰,就要準確把握電力市場發展規律,回歸能源電力的商品屬性,通過市場化的規則來形成競價機制。
所以,我們需要加快構建適應新能源優先發展的電力市場頂層設計。在建設目標方面,要促進新能源發展和新型電力系統的市場機制建設,以市場競爭方式形成新能源上網價格,降低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成本。
另外,我們還需要大力推進各類市場主體協同。建立規范統一的電力市場基本交易規則和技術標準,推動實現全國電力市場和地方各級電力市場統一規范運營和有效銜接,降低市場主體制度性交易成本,打破省間壁壘。在電、碳、綠證等多元市場體系中也要實現協同、融合發展。一方面通過電力市場來促進化工、電力等重點領域節能降耗與轉型發展;另一方面,通過多元市場體系的協同,溯源、認證綠色消費行為和可再生能源消納,共同促進形成全社會推動“雙碳”目標的格局。
兼顧三者關系需要企業創新產業模式,培育發展新動能。例如,創新多種能源互補供應模式,大力發展分布式能源和以電力為核心的綜合能源服務,促進新能源發電與供熱、供氣等能源品種協同發展。目前,需加強儲能與源網荷協調規劃研究,明確儲能發展規模和布局,完善儲能參與電力市場的市場化成本疏導機制和價格機制,積極探索共享儲能運營模式,促進電源側、電網側和用戶側的儲能項目落地,發揮儲能在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的支撐作用。
中國能源報:眾所周知,新能源平價上網不等于平價利用,在疏導系統成本方面,您有什么建議嗎?
曾少軍:技術進步正推動新能源度電成本不斷走低,然而,上網側的低電價不等于用戶側的低電價。研究顯示,隨著新能源裝機規模和電量滲透率的提升,新能源承擔的功率預測、自動電壓控制、自動發電控制等考核費用增加,常規電源為平抑新能源波動性提供的輔助服務成本增加,電網服務新能源接網及消納的投資也將不斷增加。這表明,能源轉型也是有成本的,要疏導系統成本,就要完善電價市場化形成機制,推進電力市場化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