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內蒙古自治區宏觀經濟研究中心課題組。
【核心提示】
●作為國家重要的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內蒙古要切實履行好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大政治責任,在全力做好煤炭保供穩價的同時,調整產業結構、能源結構,由化石能源大區向清潔能源大區轉變
●“雙碳”戰略背景下,內蒙古深入推進能源綠色轉型、低碳發展,既勢在必行也大有可為
●堅持運用系統觀念,加快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為綠色轉型發展提供清潔能源支撐;堅持“先立后破”的原則,穩妥有序建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供應體系
自治區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要在全國率先建成以新能源為主體的能源供給體系、率先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作為國家重要的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內蒙古要切實履行好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大政治責任,在全力做好煤炭保供穩價的同時,下決心調整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大力發展風能、太陽能光伏、氫能等新能源產業,提高新能源開發利用比例,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由化石能源大區向清潔能源大區轉變。
得天獨厚,我區發展新能源產業具備先天優勢
發展新能源產業,需要依托一定的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內蒙古日照充足,太陽能資源僅次于西藏,居全國第二位,風能資源豐富,擁有廣袤的沙漠、戈壁、荒漠,空間資源廣闊,是儲備建設大型風電、光伏發電項目的優選之地,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為實現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提供了重要基礎。近年來,內蒙古新能源產業發展成效顯著,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得以不斷推進,可再生能源新技術、新領域不斷拓展,初步形成了風電、光伏發電等新能源協同互濟發展的新格局,產業基礎厚實,發展潛力巨大。“十四五”以來,內蒙古更加重視新能源的發展,大力支持新能源產業,積極推動新能源項目布局建設,為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對于培育效益好、輻射強、技術先進的新能源優勢特色產業來說,內蒙古具備良好基礎條件。但同時,我區產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偏煤的客觀現實也不容忽視。“雙碳”戰略背景下,內蒙古深入推進能源綠色轉型、低碳發展,既勢在必行也大有可為。當前我們要充分利用好國家關于促進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相關產業支持政策,加快布局建設大型風電、光伏項目,將自然資源優勢和空間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發展優勢。
統籌布局,加快新型電力系統建設
以風電、光伏發電為代表的新能源“綠電”,是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供給體系的主力軍,捕風聚光開發“綠電”,可以加速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步伐。堅持供給側改革和需求側管理并重,以“追風逐日”的戰略思維,大力發展風電、光伏發電等新能源產業,搶占新能源發展高地,加快一體化能源開發建設和相關產業結構優化。堅持運用系統觀念,統籌謀劃布局清潔能源、調峰電源、外送通道、儲能電站等項目,保障新能源有效消納與電網運行安全,加快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為綠色轉型發展提供清潔能源支撐。
推動新能源發展提速增量。錨定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推動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大規模、高比例、市場化、高質量開發利用。按照“兩個率先”目標要求,以風光資源為牽引,以建設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為抓手,加強規劃引領、政策驅動,精準對接市場需求,持續提升風電、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占比,加快建設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積極拓寬新能源應用場景,在新能源富集區域探索開展光伏發電制氫、電解水制氫,利用鋼鐵、化工產業傳統優勢布局工業副產制氫,積極培育“制、儲、輸、用”全產業鏈業務,推動氫能產業有序發展。積極爭取更多國家新能源示范項目支持,加快推進新能源外送基地、源網荷儲等示范項目的開發建設。
加強調峰能力建設。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風電、光伏新能源電力供應占比會不斷提升,由于新能源的間歇性和波動性缺陷,會造成電力供應不穩定、不可持續,大規模新能源接入電網后,電力系統耐受能力和穩定性將面臨考驗。為有效應對風電和光伏發電與生俱來的“靠天吃飯”屬性所可能引發的脫網風險,需要從源、網、荷、儲幾個方面系統發力,促進多種能源互聯互濟。規劃實施煤電靈活性改造、天然氣發電、光熱發電、抽水蓄能電站等項目,加大調峰電源建設,增強電網調峰能力;積極發展風光儲互補一體化發電項目,利用風能和太陽能的互補性,提高儲能調控的靈活性,從而提升新能源發電的可靠性和穩定性。加強負載、電源、儲能系統和電網的監控和專業控制調度,提升電力并網管理水平,提高應對新能源不穩定性的調度運行水平和風險防御能力。其中,儲能技術的突破尤為關鍵,要重點解決能源系統在供給與需求兩側的平衡問題,解除儲能系統經濟性的限制因素,擴展儲能在電源側、電網側、用戶側的應用空間,有效提高新能源電力系統的可調度性,努力消除“窩電”現象。
完善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消納的本質是解決新能源電力的時空錯配問題,按照自治區總體規劃目標,“十四五”及未來一個時期,我區新能源大規模裝機并網將迎來快速增長期,隨著風電、光伏比重持續增大,健全“綠電”消納保障機制,解決新能源電力的消納問題,確保應發盡發、應消盡消、保量保價,將成為推動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關鍵環節。短期看,從供給端發力,核心是提升新型電力系統的靈活調節能力以保障新能源高水平消納。重點是對電源端、電網端進行路徑改造,存量上“風光火儲”一體化提升,增量上“風光儲”一體化推進,通過布局或改造煤電、生物質能發電等項目,優化電源電網結構,充分發揮火電“托底保供”作用,對新建先進火電機組全部實施靈活性改造,對存量火電機組做到應改盡改,提高新能源電力消納能力。積極爭取跨省際輸出通道建設、新能源機組配套建設以及特高壓輸電系統建設,推進新能源電力遠距離大體量配送。長期看,從需求端發力,關鍵是推進市場體系建設,發揮市場調節作用,建設消納新能源電力的綠色通道,通過需求端響應與電力交易市場機制改革,促進新能源電力本地消納和跨省區大范圍優化配置,實現高質量消納,有效解決“棄風棄光”問題。
以立為先,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
能源轉型要堅持“先立后破”的原則,決不能運動式“減碳”、急剎車“轉型”。要科學把握工作節奏,統籌轉型與安全,留出充足空間,在對新能源長期可靠性和經濟性綜合研判基礎上,對煤炭與新能源進行優化組合,充分發揮煤電在新型能源供給體系中的兜底保障和調節支撐作用,與風電、光伏協同互補,實現新能源由補充能源向主體能源梯次推進,逐步替代化石能源。穩妥有序建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供應體系,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抓好能源安全保障。富煤、貧油、少氣的能源稟賦,決定了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短期內難以實現根本轉變,煤炭仍然是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穩定器”和“壓艙石”。內蒙古作為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保障能源安全和能源供應是政治責任和首要任務,要始終確保端牢端穩能源飯碗。要進一步深化認識煤炭、煤電在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過程中的關鍵作用,“降碳”不等于“去煤”,要在堅決淘汰煤炭行業落后產能的同時,有序釋放先進煤炭產能,保障相對合理充裕的原煤產量,統籌經濟社會發展所需,合理建設先進煤電,逐步淘汰落后煤電,處理好煤炭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促進煤炭產業生態化、礦區生態產業化良性互動、協同發展。要強化底線思維,正確處理好減污降碳和能源安全、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關系,有效應對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過程中可能伴生出現的局部區域能源供給不足和新能源設備原材料供應鏈中斷等其他問題,確保安全降碳。堅持把清潔低碳作為能源轉型發展的主導方向,抓住調整能源結構這個“牛鼻子”,把以風電、光伏發電為主的清潔能源供應體系建設好,持續擴大清潔能源供給,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大力提高能源供給質量水平,為國家能源安全提供更加堅強的保障,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更為堅實的支撐。
抓好能源低碳轉型。煤炭產業是內蒙古最重要的經濟增長點。“雙碳”目標下,內蒙古在充分發揮煤炭能源保供“壓艙石”作用的同時,要以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為有效抓手,堅持創新驅動發展,面向國家發展戰略需要,突出企業主體地位,加快突破一批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關鍵創新技術,拓展煤炭低碳清潔高效利用領域,大幅提升煤炭利用率、降低碳排放,統籌推進煤炭、煤電、煤化工行業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綜合考慮水資源、環境約束,優化煤炭產能布局,探索開發綠色安全高效開采與生態修復新技術新工藝,建設好關鍵技術示范工程,提高煤炭綠色高效安全開采水平,實現煤炭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協同共贏。建設低碳循環新型現代煤化工,加強污染物控制和資源化利用,發展煤基新材料,生產高附加值特種油品、精細化學品和新型炭材料,促進煤化工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持續推進煤電機組節能降耗改造,提高煤電先進超低排放、節能技術和裝備的應用水平,提升設備的穩定性、可靠性和經濟性,綜合運用提高能源轉化效率、余熱回收梯級利用等舉措,促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提高煤電機組能效水平、降低大氣污染物排放,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邁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