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滄市依托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優勢,堅定不移打造世界一流“三張牌”,推動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讓綠色成為發展最鮮明的底色
綠水青山是臨滄最大的財富,是推動臨滄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最寶貴的資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臨滄有著最生動的實踐。
近年來,我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著力補齊生態短板,主動扛起祖國賦予西南邊陲的綠色使命和生態安全政治責任,圍繞“生態美、發展美、風氣美”的美麗臨滄建設目標,把打造世界一流“三張牌”作為我市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突破口和切入點,作為塑造臨滄在新發展格局中新優勢的關鍵,堅定不移打造“綠色能源”“綠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
推動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打造世界一流“三張牌”,臨滄張張都精彩。
綠色能源牌——打造全省綠色清潔可再生能源基地
今年1月,總投資19.1億元的華能瀾滄江風光水儲一體化基地云縣首批光伏項目在云縣新材料光伏產業園區開工。項目將按照一流設計、一流技術、一流設備、打造全省綠色能源牌一流標桿項目的“四個一”目標建設。
這是我市全面推進綠色能源開發利用的濃重一筆。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市緊緊圍繞把臨滄打造為全省綠色清潔可再生能源基地的目標,按照“風光水儲一體化”要求,抓好瀾滄江國家水電基地建設,積極推進光熱儲能發電項目和風力發電項目,打造瀾滄江中下游“風光水儲一體化”可再生能源綜合開發基地,促進大中小水電與光伏、風電優勢互補,構建智能、高效、綠色、可靠的智能電網。
“十四五”期間,我市納入省級新能源建設項目庫共計120個,裝機規模達839萬千瓦,計劃總投資約為361億元,其中,納入省級2022年擬開工項目庫37個,裝機規模375.6萬千瓦,計劃投資159.2億元。
綠色食品牌——扛好農業產業發展大旗
當下,走進滄源佤族自治縣巖帥鎮3.4萬畝茶園,一派繁忙的采茶景象。雖然天空不時落下小雨,但茶農們仍然抓緊時間采茶。為保證有機茶質量,該鎮通過多品種組合種植,科學防控病蟲害,使茶葉內含物質更加豐富,茶葉口感更佳。
茶葉是我市打造“綠色食品牌”的一張響亮名片。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把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和給滄源縣邊境村老支書們的重要回信精神,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的有力抓手,鎖定“世界一流、中國最優”目標,堅持“大產業+新主體+新平臺”發展思路,著力抓有機、創品牌、育龍頭、占市場、建平臺、解難題,聚焦鄉村振興示范區、興邊富民示范區、國家可持續發展示范區他“三個示范區”建設,全產業鏈謀劃重點產業提檔升級,推動產業基地化,做大市場主體,做強企業,做優綠色品牌。
依托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優勢,我市以綠色為引領促進三產融合發展。目前,全市累計建成高原特色產業化基地2200多萬畝,認證“三品一標”422個、面積941萬畝。全市堅果種植面積全國第一,占世界種植面積一半以上;茶葉、甘蔗面積全省第一,咖啡、核桃面積全省第二,橡膠面積和產量全省第三。圍繞“糖、茶、果、蔬、畜”5大優勢產業,我市加快構建綠色食品加工體系,打造全產業鏈示范,綠色食品產值達787.2億元。
健康生活目的地牌——建設人人向往的美麗之地
走在通往許愿石的棧道上,涼風習習,樹影婆娑,鳥語蟲鳴,空氣里充斥著大自然的芬芳。以建設“鮮花盛開的村莊”“孔雀棲息的村莊”為品牌,以優美的環境、清新的空氣、地道的美食為依托,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沙河鄉允俸村那京組成為游客遠離城市的后花園。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市緊扣把臨滄建成國際國內知名鄉村旅游目的地和全省鄉村旅游發展先行區目標,找準發展定位,厘清工作思路,確定發展目標、重大任務和實施路徑,做好文旅融合這篇文章,持續發力用力,全市文化旅游產業實現高質量快速發展。
通過強化生態文化和自然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我市建成28個A級旅游景區和30個鄉村旅游品牌村,3個村被評為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15個村被評為云南旅游品牌村,建設1825個美麗鄉村,實現生態文明與自然風光、民族文化融合發展。
日前,臨滄市旅游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發布了《臨滄市最美鄉愁旅游精品線路規劃(2021—2025)》,將在鄉村振興與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等背景下,系統規劃、打造臨滄最美鄉愁旅游精品線路,為臨滄培育旅游新業態、推動旅游業實現轉型升級提供了最佳路徑。
如今,臨滄的生態優勢正在逐漸轉化為發展優勢,群眾端上了“綠色碗”,穩穩吃上“生態飯”,綠色發展的道路越走越寬闊,綠水青山已然成為臨滄綠色發展的“金山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