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PPLAZA光熱發電網報道:近期,關于鼓勵支持儲能行業快速發展的政策頻頻發布。
而對于首批示范項目即將告一段落、亟待十四五規劃明確發展方向的中國光熱發電行業來說,未來行業在能源體系中如何定位?十四五將采用何種發展模式?等疑問在一系列政策發布后也正在逐步明晰。
儲熱型光熱電站支撐和調節電源價值屢獲認可
8月10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了《關于鼓勵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自建或購買調峰能力增加并網規模的通知》,鼓勵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通過自建或購買調峰儲能能力的方式,增加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并網規模。
同時,通知鼓勵多渠道增加調峰資源,抽水蓄能電站、化學儲能等新型儲能、氣電、光熱電站、靈活性制造改造的煤電等均被視為承擔可再生能源消納對應的調峰資源。
這也是決策層再一次明確和肯定光熱電站的調峰屬性。
再往前的7月2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了《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以需求為導向,探索開展儲氫、儲熱及其他創新儲能技術的研究和示范應用。文件指出,對于配套建設或共享模式落實新型儲能的新能源發電項目,動態評估其系統價值和技術水平,可在競爭性配置、項目核準(備案)、并網時序、系統調度運行安排、保障利用小時數、電力輔助服務補償考核等方面給予適當傾斜。
更早一些的4月25日,國家能源局綜合司向各省市發改委及能源局印發《關于報送“十四五”電力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工作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鼓勵“風光水(儲)”“風光儲”一體化,充分發揮流域梯級水電站、具有較強調節性能水電站、儲熱型光熱電站、儲能設施的調節能力,匯集新能源電力,積極推動“風光水(儲)”“風光儲”一體化。
雖然與市場火爆的電儲能無法相提并論,但通過相關政策可以看到,儲熱型光熱電站的調節能力已得到決策層認可。憑借對電網具有先天的友好性,在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的過程中,未來有望扮演重要的調節作用。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西北分部規劃部副主任孫驍強近日在接受采訪時指出,太陽能熱發電有助于解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系統的電力電量供應平衡問題和電力系統安全問題。他表示,目前,電網中火電裝機占比還比較高,太陽能熱發電裝機小,其特點還沒有顯現,但在未來,隨著火電的逐漸退出,太陽能熱發電對電力系統的“友好性”將逐漸凸顯。
風光熱儲一體化開發成重要出口
獨特的調峰優勢如何發揮?目前來看,光熱發電搭配光伏、風電等開發多能互補一體化項目將成為中國光熱發電行業未來發展的重要出口。
據悉,在國家能源局啟動源網荷儲、多能互補一體化項目方案報送之后,多個項目方已積極上報含儲熱型光熱技術的源網荷儲和多能互補一體化項目。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新能源處處長邢翼騰今年5月份在出席2021中國國際光熱大會暨CSPPLAZA第八屆年會表示,國家能源局正在編制可再生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將繼續支持在青海、新疆、甘肅、內蒙古等資源優質區域,通過與風電、光伏發電基地一體化建設等方式,建設一定規模的光熱發電項目,充分發揮光熱發電的調節作用和系統支撐能力,同時保障光熱發電產業能夠接續發展。
孫驍強則認為,“光伏光熱一體化開發”示范意義明顯。隨著光伏技術不斷進步和成本繼續下降,西北地區光伏上網電價將進一步降低。因此,光伏和太陽能熱發電一體化開發聚合了低成本的光伏和可完美替代火電的光熱電站,具有一定的技術經濟優勢,在“雙碳”大背景下,可促進新能源高質量開發,具有積極的示范意義。
亟待進一步落實儲能型光熱電站的價格形成機制
雙碳目標下,可再生能源和儲能協同大規模發展已成大勢所趨,而具備低碳清潔、自帶儲能和電網友好等優勢的光熱發電技術是其它可再生能源不可比擬的。
浙江可勝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原浙江中控太陽能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工程師金建祥此前曾指出,光熱電站25萬元/MWh的單位儲能量造價和長達25年的使用壽命以及占地面積小、安全環保等優勢在儲能市場中也極具優勢。
但是,鑒于行業目前仍處于初期發展階段,整體裝機規模較小,作為一種零碳排放的可再生能源,光熱發電目前所受關注度仍然不夠,未來若想實現更快更大規模發展仍需突破很多瓶頸,尤其需要連續性的政策支持。
金建祥對此建議,在“十四五”規劃中,可明確光熱發電的戰略定位,規劃一定裝機容量,通過規劃引導行業加大研發投入,適當擴大行業規模,推動光熱發電成本逐步下降,并在一定期限內繼續給予光熱發電企業一定補貼,為起步階段的光熱發電走向平價上網提供一個合理的緩沖期。今年4月發布的《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進一步完善抽水蓄能價格形成機制的意見》中明確了抽水蓄能電站實行的兩部制電價政策,而光熱發電自帶大規模熔鹽儲能系統,完全可以在電力系統中承擔與抽水蓄能電站同樣的角色,建議參照抽水蓄能價格政策,落實儲能型光熱電站的價格形成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