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東升,戈壁灘上天氣放晴。1.2萬面“超級鏡子”呈同心圓排列,如同向日葵般追逐著太陽,將萬束陽光匯聚到中央的集熱塔上。
這是位于甘肅省敦煌市的首航高科敦煌100兆瓦熔鹽塔式光熱電站,也是目前中國建成規模最大的熔鹽塔式光熱電站。
在260米高的集熱塔頂端,吸熱器逐漸聚能,加熱內部流動的熔鹽。熔鹽產生高溫高壓的水蒸氣,推動蒸汽輪發電機發電。太陽能被源源不斷地轉化為清潔電能,再通過輸電網絡進入千家萬戶。
敦煌地區太陽能資源豐富,電站于2018年12月實現并網發電,設計年發電量可達3.9億度。
“超級鏡子”們組成的鏡場是太陽能采集器。新華社記者馬希平攝
電站負責人劉福國告訴記者,太陽能光熱發電是一項具備成為基礎負荷電源潛力的新興能源應用技術。其原理是將光能轉化為電能,過程中不經過燃燒不產生污染。與以往傳統的光伏發電相比,它具有可儲熱、連續穩定輸出等優勢。
“簡單換算一下,在滿負荷運行情況下,敦煌100兆瓦熔鹽塔式光熱電站每小時可以發電10萬度,能讓100萬個100瓦的燈泡持續工作1小時。”劉福國說。
據統計,電站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35萬噸,相當于造林1萬畝,環保效益可觀。
首航高科敦煌100兆瓦熔鹽塔式光熱電站在戈壁灘上閃耀。新華社記者馬希平攝
近年來,中國不斷推進以水電、風電、太陽能為代表的清潔能源發展。根據《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十八大以來,中國清潔能源消費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達到23.4%,比2012年提高8.9個百分點,水電、風電、光伏發電累計裝機規模均位居世界首位。
太陽能光熱電站運行技術的探索補充了現有的清潔能源版圖,也破解了以往太陽能轉化過程中所面臨的“看天吃飯”的難題。
“鏡場是太陽能采集器,熔鹽罐就是‘蓄電池’。”劉福國說,電站可白天充電,晚上放電,實現24小時作業。即使是在沒有太陽的夜晚或雨天,也能持續不斷產生電能,最大限度提高太陽能利用率。
2020年,中國提出爭取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下一步,國家將圍繞此目標采取措施,持續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加快能源消費方式轉變。
業內人士認為,作為清潔能源大家庭中的“新寵”,太陽能光熱發電有望在未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目前在全球范圍內,光熱發電仍處于多技術并存的示范發展階段。敦煌100兆瓦熔鹽塔式光熱電站的順利運行,為國內推廣太陽能光熱發電提供了經驗范本,也為我國邁向國際新能源市場積累了雄厚的技術儲備。”電站副總指揮黃文博說。
晴天里,電站吸熱塔頂部形成的璀璨光點在數十公里外可見。依托甘肅河西走廊“西電東送”大通道,這片戈壁灘上的光熱“交響”正在通過輸電網絡送往全國各地,點亮萬家燈火,也傳遞著綠色發展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