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煤電資源整合的“另一只靴子”,終于在一片爭論聲中掉落下來,各方懸著的心暫且安放。
據媒體報道,5月20日,國資委下發《關于印發中央企業煤電資源區域整合第一批試點首批劃轉企業名單的通知》,五大發電集團將在甘肅、陜西、新疆、青海、寧夏5個試點區域48戶煤電企業開始劃轉工作。
正式文件出臺之前,“一省一家”方案已不脛而走,一石激起千層浪,輿論嘩然,眾說紛紜,甚囂塵上,引起業界廣泛關注。
懟之者謂之,此舉無疑是開歷史倒車,電力體制改革正處于沖破黎明前黑暗的關鍵時刻,如履薄冰。而“一省一家”方案勢必形成新的壟斷,讓電力市場化改革前功盡棄,改革的成果毀于一旦,可謂“辛辛苦苦好幾年,一夜回到改革前。”
挺之者認為,國資委身負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之重責,作為電力央企最大的股東方,其有權利、有責任、有義務對下屬的企業進行優化配置、優勢組合。否則,棄之若敝屣,聽之、任之、由之在時代變革中悲壯落幕,既是對國有資產不敬,又是對本職工作褻瀆。
評論人士注意到,煤電整合并非是國資委一時興起的即興之作。實際上,早在三年前,國資委就啟動了相關國資重組工作,其目的是為了解決國有企業發展過程中暴露出的國有資本布局結構不合理、資源配置效率不高、發展同質化等問題。
電力業界對此前重組的反應之所以波瀾不驚,一是因為重組的大多都是別的行業,因而,電力行業權且隔岸觀火,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二是因為涉及電力行業的重組正向效應明顯,例如,中國國電和神華集團重組實現煤電一體化運營后,效率提高、經營穩健,效果十分顯著,讓人難以“挑理兒”。
此次煤電資源整合,與其說令業界擔憂的是,“一省一家”方案會讓電力改革形成阻力,倒不如說是有識之士對電力體制改革本身憂心忡忡。
盡管電力市場化改革推進有年,但是,前進的路上充滿荊棘,改革中各種矛盾交織在一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健全的電力市場體系并未完全形成,用“看不見的手”來調節煤電企業有序發展的能力仍不具備。例如,在輔助服務市場還未建成的情況下,已有部分煤企負屈銜冤地倒臥在“黎明”之前,死不瞑目。因而,“看得見的手”不得不出手相助,力挽頹風。
如果將央企重組這篇“大文章”翻到前幾節,則不難看出,“一省一家”煤電資源整合有章可循,無非是此前央企戰略性重組、產業鏈上下游整合、專業化整合等方式在煤電領域的又一次試水。
在“一省一家”煤電資源整合方案中,既有打通產業鏈的整合,又有電源結構優化互補的整合,幾乎就是央企集團重組類型的微縮版本。
換句話說,有了前幾次央企集團重組的成功案例,這次煤電資源整合可謂輕車熟路、風險幾無,何樂而不為?
在“一省一家”方案眾議鼎沸的背后,實質是國資改革與電力改革的同步協調問題,以及電力市場規則進一步完善的問題。
其實,無論煤電資源如何整合,電力市場都在那里,電力市場的主體——煤電企業也在那里。只要建立健全完備的電力市場體系,制定完善科學的電力市場運行規則,就能見招拆招,煤電壟斷何懼之有?煤電又何來壟斷之有?
通過煤電資源整合可以看出,國資改革將會進一步觸動電力改革,進而推動電力改革,如同一對嚙合的齒輪互相作用,帶動電力改革向更高層“升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