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經濟先行指標,發電量和用電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國家經濟運行態勢。
2020年一季度,國內經濟受疫情沖擊嚴重,發電量和用電量也出現下降。
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初步核算,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下降6.8%;國家發改委稱,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發電量同比下降6.8%。
4月26日,中電聯電力統計與數據中心發布《2020年一季度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分析預測報告》(下簡稱“《報告》”)。
《報告》顯示,一季度,全國全社會用電量1.57萬億千瓦時,比上年同期下降6.5%。
中電聯電力統計與數據中心稱,隨著國內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各行業企業加快推進復工復產,疫情對電力消費的影響明顯減弱,3月份全社會用電量同比下降4.2%,比2月份降幅收窄5.9個百分點。
與之相對應,3月份,隨著經濟社會秩序加快恢復,主要經濟指標降幅明顯收窄,工業產出規模接近去年同期水平。以生產為例,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8.4%。其中,3月份同比下降1.1%,降幅較1月份至2月份收窄12.4個百分點。
因此,發電量和用電量常被認為是判斷經濟是否轉暖的“風向標”。
除全社會用電降幅收窄之外,《報告》還指出,電力供應繼續呈現綠色低碳發展趨勢,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保持較快增長。
其中,一季度,全國新增發電裝機容量1356萬千瓦,新增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709萬千瓦,占新增發電裝機總容量的52.3%。
值得注意的是,納入行業投資統計體系的主要電力企業風電投資281億元,同比增長185.9%,占一季度全國主要電力企業合計完成投資的29.2%。
從發電量來看,一季度,水電和火電發電量均呈現不同規模的下降,同比分別下降9.5%和8.2%;而風電和太陽能發電量保持快速增長,同比分別增長10.4%和20.3%。
從發電設備利用小時數看,一季度,全國并網太陽能發電設備利用小時289小時,同比提高6小時,但其他類型發電設備利用小時均同比降低。
中電聯電力統計與數據中心預測,電力消費增速將逐步回升,預計二季度全社會用電量增速比一季度回升9個百分點左右。上半年全社會用電量增速從一季度的-6.5%回升到-1.5%至-2.5%;初步預計全年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2%-3%。
此外,預計上半年全國基建新增發電裝機容量4200萬千瓦左右;預計全年全國基建新增發電裝機容量1.2億千瓦左右,而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將比重繼續提高,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投產預計在8900萬千瓦左右。
《報告》中還指出,電力企業貫徹落實2018、2019年連續兩年下調一般工商業電價10%政策,并在今年落實階段性降低用電成本政策,在惠及電力用戶的同時也給經營帶來較大壓力,目前全國已有多家省級電網企業出現虧損。
對此,中電聯針對緩解電力企業經營壓力提出了相關建議:
一:在第二監管周期輸配電價測算中,統籌平衡考慮電網企業執行降價政策的影響,在后續省級電網第二監管周期核價時多渠道籌集降價資金,降低電網企業虧損面,提升企業發展和服務能力。
二:將復工復產的電力企業納入疫情期間融資支持范圍。
三:支持電力企業發展供應鏈金融相關服務,針對新能源補貼不到位形成的資金缺口提供相應的融資產品,加快新能源企業資金周轉。
四:針對疫情影響新能源在建和擬建項目工期3個月以上的實際情況,建議對《關于完善風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中關于“陸上風電2020年底投產、海上風電2021年底投產”的時限要求延期6個月左右;同時對競價光伏、生物質發電適當放寬投產時限要求,為工程安全質量、投資效益提供必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