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強調,要加快“新基建”進度。區別于“鐵路、公路、機場”等傳統基建項目。“新基建”主要包含“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領域。
穩內需萬億規模新基建啟動
在北京國貿的核心商業區,一輛無人駕駛的配送車剛剛投入試運行,它負責給周邊上班的職員提供送餐服務,而支撐它運行的正是大范圍覆蓋的5G網絡。
中國移動北京公司工作人員張靜:現在計劃在CBD區域內通過5G無人無接觸的配送服務幫助企業復工復產,一輛車平均可以銷售60份飯。
目前,北京的5G基站已基本實現五環內普遍覆蓋。從全國范圍來看,僅中國移動在2020年年底之前就要建設5G基站超過30萬個,5G網絡將覆蓋全國地級以上城市。
中國移動北京公司5G辦公室副主任周欣:2020年中國移動全國5G相關的投資約1000億元,要建設全球規模最大的5G網絡,力爭第四季度實現5G獨立組網并商用。
此外,包括特高壓在內的新基建項目也在抓緊啟動。記者從國家電網了解到,在陜西、河北等地,6項特高壓工程正在開工建設,7項特高壓工程已經在開展前期工作。
國家電網發展策劃部副主任商全鴻:特高壓工程今年總投資達到1811億元,帶動社會投資3600億元,合計規模達到5400億元,特高壓的建設近期可以對拉動經濟產生作用,遠期可以把西部的新能源輸送到東部來。
根據中國31個省區市發布的2020年重大項目投資計劃表,有25個省區市提及“新基建”,包括“5G”“數據中心”“新能源充電樁”等成為了關鍵詞。
藍石資管研究總監趙博文:新基建占到整個基建的比例大概是10%到15%這樣一個比例,2020年新基建的規模大概是2到3萬億這樣一個規模。
恒大研究院院長任澤平:這個時候以新基建為抓手來擴大內需在逐漸達成共識,因為新基建發力的都是高科技、新產業,它有利于培育中國經濟新的增長點,新基建是一個短期長期都能夠兼顧的最簡單有效的辦法。
新基建帶動能力將超“鐵公基”
和鐵路、公路、機場等傳統基建相比,以5G、數據中心為代表的新基建優勢在哪里?帶動效應如何?
在北京的一個大型數據中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近期受疫情影響,線上服務和網絡視頻需求快速增加,他們的業務量增加了近5成。
秦淮數據集團工作人員張建宇:我們上架率是百分之百,如果有空置的話,馬上就有客戶把它承租掉,造成這種高性能的數據中心基本上是一柜難求。
記者了解到,投資建設數據中心對上下游產業的帶動巨大,帶動的主體不再是鋼筋水泥,而是變成了新能源、新一代儲能和電子元器件,以及大帶寬的網絡設備。
秦淮數據集團創始人首席執行官居靜:數據中心作為一個資金密集型的產業,我們通常在一個很小的區域,實現非常大的投資。過往的兩年,我們在10萬平方米的土地里面,我們投資超過了100億,是傳統的大概十倍。
在新疆克拉瑪依,一條生產線正在為特高壓項目生產重要原材料。由于需求巨大,這個基地今年的生產規模將達到1.4萬噸。
中國石油潤滑油公司技術開發處處長李韶輝:我們目前正在布局與新基建有關的工業原材料開發,包括5G、特高壓,以及軌道交通等。它對于工業原材料的要求要延伸到長周期和環保等方面,這些要求也促進了我們整個技術的提升和迭代。
根據中國信通院的預測,新基建中的5G網絡建設,6年期間需要1.2萬億到1.5萬億元,可以直接拉動的產出是10.6萬億元,間接拉動的產出是24.8萬億元。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張曉強:這種拉動的乘數效應,在新型基礎設施方面是明顯比傳統投資要大的,在一定條件下,新型基礎設施的1元投入能產生5元的拉動作用。
新基建“小步快跑”拉動新經濟
新基建的投資規模大,投資效益從哪里來?新基建代表著未來,那又會帶來哪些新的消費業態?
北京國家電網的一個充電站剛剛完成了充電樁的智能化改造,也就是通過一鍵的即插即充,就能完成整個充電過程,省去了很多中間環節。
到今年6月份,國家電網將完成全國4萬多個公共充電樁的改造任務。
新能源車主:把充電槍插上去直接點即插即充就可以了。買了5000度的套餐,差不多每度電可以便宜四毛錢左右。
記者了解到,按照規劃,新能源充電樁的改造與建設會成為今年新基建的重點。改造與擴容之后,新型充電模式將推廣到全國,拉動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與升級。
賽迪顧問總裁孫會峰:新基建是滿足新經濟快速迭代和發展的要求,它的周期可能比較短,我們把它叫做小步快跑,來適應市場快節奏的變化。
在北京一家智能可穿戴設備企業,來自全國各地用戶的健康數據被實時傳送到控制中心。僅1到2月份,數據中心已經接收處理了近7億條數據。
北京雪揚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王子瑜: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等基礎領域的投資,對我們來講,就像原來我們開車行駛在國道上,現在我們就可以直接走向高速公路,路面更寬、車速更快、容載量更強。
區別于傳統行業,新基建拉動的新經濟也在逆勢上漲,1到2月份,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環產量分別增長達到119.7%和45.1%。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張曉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拉動廣泛的業務應用,不論是當前關注的醫療健康、文化旅游教育等,它能夠發揮非常好的作用,這是靠傳統的設施不能完全滿足、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