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結合我國能源金融的發展現狀,對“能源互聯網+金融”模式中,金融對能源產業、能源互聯網發展的作用以及金融與能源行業的關聯機制進行了解析,并對互聯網時代下的能源金融領域具有創新性公司的運營模式進行案例分析。最后,對“能源互聯網+金融”的創新模式進行了研究總結,為未來的能源金融發展指明方向。
引言
目前,我國能源產業市場化程度不斷加深,能源與金融的融合也在不斷加速。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我國能源產業過于依賴國有銀行的支持,這種銀企關系存在諸多不足之處,已無法滿足我國能源經濟發展的需要。金融作為市場經濟的主要推動力,已滲透到諸多行業領域,而能源作為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的基本力量,憑借其基礎戰略地位和政治意義,與金融的聯系日益密切。能源改革發展對金融的需求會隨著改革的不斷加深而發生變化,而能源金融模式的創新也會進一步推動能源產業的升級與變革。
現階段,隨著能源互聯網的發展和區塊鏈等技術的出現,能源金融出現了一些值得人們關注的新契機。如何在能源互聯網和區塊鏈等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創新性地提出能源金融的運營模式,為互聯網時代能源金融的發展指明方向,已成為發展能源產業的重要問題。
我國能源金融發展現狀分析
我國是世界主要的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之一,能源產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金融作為市場經濟的主要推動力量,已滲透到能源產業的各個環節。從我國現實情況來看,能源產業貸款占總債務和總投資的比例較高,一些能源企業的債券市場融資規模不斷擴大,能源企業“走出去”的金融支持戰略也取得了明顯成效,金融機構在能源進出口貿易中可提供多種多樣的金融服務,如匯率結算、利率和匯率風險管理等。
雖然我國能源金融發展已取得一些成績,但總體而言,能源金融的發展仍存在許多問題。第一,能源產業技術升級和可持續發展需投入大量資金,由于金融體系與能源體系相互滲透不足,導致產業技術升級與轉型進度緩慢;第二,能源金融服務發展過程中的創新力不足,目前仍對銀行信貸依賴較高;第三,能源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市場規模小、交易品種單一等問題制約了市場功能的發揮,導致政府和企業無法有效地進行能源資產風險管理。
金融在能源領域作用機制分析
要解決我國目前能源金融發展存在的問題,首先要對金融在能源領域的作用機制進行研究和分析。同時,隨著能源互聯網的發展,需明確金融在其發展過程中的作用,以及其中的關聯機制,為“能源互聯網+金融”創新發展模式提供理論支撐。
金融在能源產業中的作用分析
金融機構在能源領域中的投資包括產權投資和期貨投資。對于金融機構來說,能源行業本身規模巨大,蘊含的發展空間以及市場機遇極具吸引力,在投資過程中不僅能夠享有資源“稀缺”、戰爭和意外事件帶來的能源溢價收益,還能夠在具有高風險、高回報特點的細分領域(如能源勘探開發和技術研發)獲得巨大的收益。
對于能源產業來說,一方面金融能夠解決能源行業的巨大資金缺口問題,實現實體經濟與金融的良性互動,另一方面能源企業能夠通過金融工具有效控制能源生產或交易的成本波動。
在能源產業中,資金需求方與資金供給方均能夠在產權、期貨的投融資過程中實現自己的目標,并且過程中不僅以實物資源為標的物,還有大量的資本已經進入能源虛擬資產領域,既能在商品期貨市場套利,又能在期貨與股票市場之間進行跨市場套利。金融投資者資本的逐利性驅動著巨額資金快速流動于不同市場之間,推動了能源市場與金融市場的融合。
在能源和金融關聯機制的探究中,學者們已在能源和金融的契合方面得出結論,即傳統能源結構調整、新能源產業發展和產業技術升級需要大額資本支持,金融市場融資功能可以對發展能源產業產生促進作用,如發行證券、債權等直接融資,通過開發性政策貸款和銀行信貸等間接融資;同時,金融市場上的資金會根據自身利潤需求,通過各種投資方式流向更有發展潛力的行業。
在當前階段,基于上述兩方面的進化動力學已成為被廣泛認可的解釋機制,該機制認為能源金融相關產業發展和資本收益之間能起到相互促進作用,并形成能源行業和金融市場彼此需要的關系。在二者相互依賴關系深化的過程中,通過資本流動與信息傳遞實現了更高的效率,同時也影響著兩個行業的發展。
能源發展投資規模龐大,能源企業一直是金融機構的主要服務對象,能源產業的發展離不開金融的支持,金融支持能源產業發展的同時也獲取了巨額利潤,實現能源、金融共同發展的目標。在二者長期互動發展的過程中,能源產業通過不斷創新發展,也促進了金融業的創新并產生了多元化的金融服務需求。
能源互聯網的發展對金融需求的升級
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及資本市場的不斷擴張,能源互聯網迎來了高速發展期。能源互聯網最早是由美國學者杰里米·里夫金(JeremyRifkin)于2011年在其著作《第三次工業革命》中提出。
通過研究,本文將能源互聯網定義為“基于互聯網思維,利用前沿信息通信技術(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與電力電子技術和智能管理技術,以電力系統為核心,對能源全產業鏈環節(源—網—荷—儲—用)、能源產業結構、設備以及控制形態進行深度升級,將能源與信息進行高度融合(基礎設施一體化),在能源傳統企業與新參與者共同的參與下,打造‘以大電網為主干、微網與分布式能源為局域’‘集中式與分布式相結合’的‘廣域網’,最終形成按需傳輸、動態平衡、多系統耦合、多源互補、安全、低碳的互聯共享網絡,具備扁平化、平臺化、商業化特征,以用戶需求為核心的能源體系”。
能源互聯網是能源行業供需模式改革的產物。傳統能源金融中的融資問題,在互聯網時代被賦予了新的形式和活力。例如,股權眾籌、供應鏈金融等形式在能源行業與金融行業之間架起了一座新的橋梁。能源互聯網需要足夠的資金流和金融工具來打造一個全新的生態系統。這個生態系統能提供最好的金融解決方案,實現能源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的優化聚合、良性互動與協調發展。
“能源互聯網+金融”創新模式研究
“能源互聯網+金融”創新模式是基于能源互聯網的發展背景以及云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對能源領域的金融產品與服務模式的創新升級,包括但不限于能源資產證券化的重構創新、供應鏈金融創新、能源金融衍生品開發創新等,旨在為能源行業和能源互聯網的建設發展提供種類更多、效率更快、效果更好的金融產品和服務,也為金融機構在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創新提供思路。
基于對各類能源金融模式創新分析,本文認為能源資產證券化的重構創新、供應鏈金融創新、能源金融衍生品開發創新可成為未來“能源互聯網+金融”的主要發展方向。
能源資產證券化的重構創新
能源資產證券化重構創新包括兩重含義:一是面向能源互聯網的建設需求進行創新,二是基于能源互聯網以及其他新技術對資產證券化產品的模式重構與創新。在能源互聯網的建設發展過程中,由于投資資金量大、回收期較長,依賴傳統金融工具以及政府補貼等方式無法滿足其對資本法人的需求。能源資產證券化作為一種新的融資模式,具備諸多優點,符合能源互聯網發展的需求,為能源資產項目融資提供了新的思路。
能源企業與金融機構合作,開展能源資產證券化業務,將能源收費權、新能源發電收益權等具有穩定現金流支撐的權益,作為基礎資產發行能源資產證券化產品,同時通過數據智能進行風險控制,充分利用各項新技術以及數據資源,開發更多創新金融產品種類,提升各類優質資產的流動性。
能源資產證券化首先關注的是能源資產未來現金流的穩定性;其次,通過信用加強和風險隔離,提高對投資者的吸引力,提高企業的融資能力,降低融資成本,通過再投資,有效利用籌集的資金迅速改善資產質量。而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應用,恰好能對能源資產所產生的收益進行實時監控與預測,準確評估其中的收益與風險,既能夠實現金融產品的有效風險控制,還能夠提高服務效率。
能源資產證券化的重構創新,需要進行以下步驟。
第一,建設能源資產證券化項目資產池。發起人選擇一種或多種能源資產,使其產生獨立且可預測的現金流量,并將能源資產的現金收益作為基礎資產。
第二步,設立特殊目的機構(SPV),其目標是實現能源資產項目的破產隔離。目前我國的SPV基本上有三種類型,即證監會主導的特殊目的企業(SPC)、專項資產計劃的特殊目的載體(SPE)和銀保監會主導的特殊目的信托(SPT);
第三,進行信用評級。獨立第三方通過公開或內部評估,對受評對象的違約風險的大小、按合同約定如期履行債務或其他義務的能力和意愿進行專業評級。
第四,確定融資計劃,分析融資效果。根據項目的具體情況,確定專項資產管理方案,優化交易結構,以確保資產證券化融資的成功,通過一系列結構性安排,確保發起人實現其籌資目的,同時評估項目成本和風險。
第五,后續管理,現金流及時轉入專項計劃的專項賬戶。按照托管協議,托管人應當管理賬戶資金,并支付投資者本金和利息,以及機構的服務費用。
專項計劃期滿后,剩余現金結轉發起人。
能源供應鏈金融創新
狹義的供應鏈金融是基于產業供應鏈的金融活動,其基本特質是立足供應鏈帶動金融活動,反過來通過金融活動優化產業供應鏈,旨在幫助產業供應鏈中的中小微企業解決現金流問題,核心企業也可以通過加強對上下游合作伙伴的資金支持,穩定自身經營能力,提升市場地位,增強競爭優勢。
而廣義的供應鏈金融可以上升到產業互聯網金融層面,即基于對產業、業態、交易結構和利益相關者的洞察,在產業鏈上下游的交易關系中,重新構造資金流和信息流、商流、物流之間的次序和結構,結合業務現金流特點發現金融錯配中蘊含的創新機會,基于大數據重新定義和設計分期付款、消費信貸、眾籌、融資租賃、第三方保理、商業票據、倉單質押等傳統金融產品,充分實現金融促進交易和服務實體經濟的目的。
供應鏈金融主要模式包括應收賬款融資、庫存融資、預付款融資。應收賬款融資包括保理業務、保理池融資、反向保理、票據池授信、出口應收賬款池融資、出口信用險項下授信。庫存融資包括靜態抵質押授信、動態抵質押授信、倉單質押收授信。預付款融資包括先票后貨授信、擔保提貨授信、進口信用證項下未來貨權質押授信、國內信用證、附保貼函的商業承兌匯票等。
借助于能源互聯網的發展,能源行業的供應鏈正在經歷著一場前所未有的變化,這顯然會影響各個環節能源企業的發展。在國家政策支持能源改革和能源互聯網的推動下,包括商業銀行、能源核心企業、第三方物流企業、能源電商平臺等在內的各方參與主體將利用自身的優勢在供應鏈金融領域展開充分的合作和競爭,供應鏈金融將成為我國能源產業結構調整和能源企業發展轉型的重要手段。
筆者將以應收賬款反向保理融資為例,說明供應鏈金融模式的重要作用與優勢。應收賬款反向保理融資是指銀行或商業保理公司用核心企業作為買方的信貸,替代上游中小企業信貸,為上游供應商提供保理融資服務的一種信貸替代機制。
主要分為以下步驟:第一,形成應收賬款;第二,從銀行保理融資申請,確認應付賬款信息的核心企業;第三,銀行審核后發放貸款,并扣除應收賬款賬戶中的核心企業應收賬款。
應收賬款反向保理融資的優勢在于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保障上游供應商的現金流,幫助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關系,保持供應鏈雙方穩定、和諧、良性發展;第二,加強行業核心企業話語權,通過解決供應商資金周轉問題,延長核心企業的支付周期,節約核心企業的財務成本,提高資金利用效率;第三,應收賬款的反向保理是一種無追索權的保理業務,通過應收賬款報表,幫助供應商調整財務報表,加強應收賬款管理。
能源金融衍生品開發創新
由于我國在國際能源市場缺乏定價權,在動蕩的金融大環境下,我國大多數能源相關企業正面臨著能源金融市場價格波動的風險,如外匯風險、石油價格風險等。這些企業缺乏參與衍生品金融市場的意識、經驗和能力,也缺乏制度支持。隨著能源價格市場化改革的深入,能源價格劇烈波動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安全乃至宏觀經濟穩定的影響將越來越明顯。
能源定價權缺失與應對能源價格波動風險不是兩個獨立的問題,投機性套利和跨市場套期保值是解決這兩個問題的前提。結合能源互聯網的發展,建立我國綜合能源期貨市場,為國內外企業提供套期保值的機會和場所,是解決問題的思路之一。隨著交易活動的增加以及價格對國內市場供求關系的反映,我國將逐步在能源定價中具有一定的話語權。
未來,我國應進一步發展能源期貨品類,逐步降低國家對能源期貨市場的調控,更加充分地發揮能源期貨對沖風險和套期保值的作用,降低能源價格波動對企業經營的影響,提高中國企業在國際能源貿易中的地位。
同時,加強相關政策法規的制定和調整,逐步推進能源遠期交易市場等能源衍生品市場的建設和發展。在當前條件下,國家應鼓勵有實力的金融貿易公司進入國際能源期貨市場進行風險采購,間接幫助國內能源企業規避國際能源價格波動風險[8]。
能源金融相關公司案例分析
1.綠色ABS云平臺—能鏈科技
2016年,中國能源區塊鏈實驗室(以下簡稱“能鏈科技”)推出綠色資產證券化云平臺,基于聯盟鏈登記電站發電機組、發電瓦數等信息,使電力資產的生產過程清晰可見,回報收益可預測,在提供生產監測的同時保證信批透明及時,為電站解決了融資困境,為監管機構打造了穿透式管理,為投資人降低了投資風險。
此外,在環境容量與資源儲備的雙重限制下,可再生能源與節能減排成為環境保護的兩大重要利器。能鏈科技與深圳排放權交易所合作共同搭建的“碳鏈”于2016年12月底落地應用。該項目建立了基于區塊鏈的綠色碳減排資產[如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數字化交易平臺,以增加企業參與度、激勵企業節能減排、鞏固環境保護成果。
能源行業投融資具有投資回報穩定,但前期投入巨大、資產信息不透明的特點。基于更加透明的可追溯的區塊鏈技術,增加資產細節,提高投資環節透明度,使傳統能源企業的優質資產能獲得更低成本的融資渠道,進而降低投資者風險以及政府的監管成本。
2.能源供應鏈金融創新——瑞茂通
瑞茂通供應鏈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瑞茂通”)是國內領先的大宗商品供應鏈平臺服務商,于2000年進入供應鏈服務領域,構建了大宗商品供應鏈、大宗商品電子商務平臺、供應鏈金融三大戰略板塊。瑞茂通2013—2018年營業收入年復合增長率達39.06%,2018年營業收入380.96億元,利潤4.75億元。
瑞茂通供應鏈金融業務主要從事線下保理業務,經營主體是2013年5月注冊成立的天津瑞茂通商業保理有限公司。保理指賣方將其與買方訂立的貨物銷售/服務合同所產生的應收賬款轉讓給保理商(提供保理服務的金融機構),由保理商向其提供資金融通、買方資信評估、信用風險擔保、賬款催收等一系列服務的綜合金融服務方式。保理商主要賺的是保理手續費與融資成本之間的利息差。
圍繞產業上下游環節的痛點,深耕煤炭供應鏈,對于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來說極為重要。2015年,瑞茂通上線了易煤網,其通過實現煤炭供應鏈的“信息流、商流、物流、資金流”數據化、可視化,提高融資效率,助推煤炭產業鏈優化升級。易煤網的上線,標志著瑞茂通完成了商品板塊、電商板塊、供應鏈金融板塊的戰略布局,以及“供應鏈管理+供應鏈平臺+供應鏈金融”的復合發展模式的構建。
易煤網在瑞茂通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中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供應鏈金融平臺的建設需要有極強的融資能力和風控能力,在這個過程中不僅需要產業資源與金融資源的支持,還需要產業上下游相關數據的沉淀與積累以及平臺的高效運營。瑞茂通的成功,不僅是抓住了煤炭行業景氣度持續下行的機遇,還包括其易煤網的打造,形成線上、線下的良性互動,沉淀了強大的數據資產,最終形成了強大的風控體系。供應鏈金融的創新,離不開與產業深度融合、尊重產業規律、瞄準產業痛點、真正以產業為本,也離不開互聯網思維與大數據的積累。
結論與展望
能源互聯網的發展以及帶給金融創新的機會,已經成為學術界和產業界關注的焦點和創新的趨勢。基于對各類能源金融模式創新分析,本文認為能源資產證券化的重構創新、供應鏈金融創新、能源金融衍生品開發創新可成為未來“能源互聯網+金融”的主要發展方向。
金融要服務實體經濟,尤其要服務于代表未來發展方向的新興產業;在能源互聯網的模式創新和業務發展中,有針對性的金融創新往往能解決交易結構和資金鏈上的痛點,成為推動發展的重要助力。同時,金融的創新既要合規,也要建立在“產業為本”和“價值驅動”的基本原則之上。只有能源互聯網和金融形成良性互動和深度融合,通過金融模式創新,實現能源互聯網快速發展,未來才能真正顛覆傳統能源利用方式,這將是人類社會生產生活方式的一次根本性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