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制定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一年,面對新的五年征程,能源各領域該如何補短板、謀轉型?為此,本報開設“建言能源‘十四五’系列談”欄目,邀請能源領域的專家學者及決策者,就“十四五”能源規劃建言獻策。
“十四五”煤電行業發展內外交困,煤炭價格居高不下、環保投入、碳價帶來的成本壓力,加之電力市場化改革、規劃目標、風光平價、生態環境約束、區域發展政策等加劇了煤電企業經營困境,迫使煤電行業必須作出巨大變革。
近年來,電力發展問題集中表現為煤電產能區域性過剩、棄風棄光棄水問題嚴峻、跨區輸電“省間壁壘”僵局、區域性時段性負荷不足、風光超預期發展帶來的電力系統安全挑戰等,這些問題涉及多個方面,但破題的關鍵是煤電如何優化發展。
煤電定位調整的總體思路
煤電作為主力電源,同時也是現有技術條件以及我國能源資源稟賦情況下最經濟可靠的大型調峰、調頻、調壓的靈活電源,煤電的功能調整和重新定位是保障可再生能源消納、推進市場化改革、緩解煤電企業困境的最直接有效的措施。
中長期內,煤電在我國能源體系中依然占據重要地位。雖然煤電清潔高效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依然存在短板,如靈活性不足、低效機組拖累、落后機組減排效果不達標、自備電廠僵局等。
全國不同地區發展基本面也存在差異,煤電機組定位調整要切實根據不同地區的電力供需狀況和主要矛盾、煤電機組裝機規模預期、可再生能源發展與替代潛力、靈活性改造要求與電源結構優化潛力等,結合煤電機組自身特性作出差異化決策,避免“一刀切”。
可以說,當前傳統化石能源(煤炭)的清潔化利用是我國能源生產革命的主要舉措,集中表現為從技術進步層面來推動煤電清潔高效發展;中長期看,還是要靠可再生能源的規模化發展來實現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這就需要煤電作出巨大變革和犧牲,從市場機制、盈利模式、技術理念到機組運行進行全方位的深刻調整,以承擔“基荷保供、靈活調峰、輔助備用”的多角色重任。
煤電轉型路徑
煤電功能定位調整涉及整體行業體制機制,勢必會造成行業“陣痛”,但在內外交困下,盡早做出調整、避免更大風險的出現是促進煤電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
首先,要有序推進煤電布局調整。當前煤電定位調整工作應當繼續鞏固和深化“十三五”煤電供給側改革成果,嚴控東中部煤電新增規模,在對煤電有切實需求的省市有序放開部分停緩建項目,但不再核準新的煤電項目,并繼續淘汰落后產能,轉而深耕西部煤電大基地,實施煤電一體化發展,依托特高壓輸電網絡實現更大規模內的資源優化配置。
其次,要加快靈活性改造與適宜機組戰略封存。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電網帶來的電力、電量平衡和調峰問題需要依靠大規模的煤電提供靈活備用服務來解決。“十四五”期間靈活性改造應成為煤電行業發展的首要任務。此外,還需要從系統需求和存量機組價值最大化角度出發,部分機組仍具有良好使用狀態,作為戰略備用機組可提供輔助服務,減少機組關停帶來的負面影響。
另外,要探索煤電盈利新機制。煤價上漲、機組利用率下降、環保投入加大等因素使得煤電企業出現大面積虧損,資產擱淺風險加重。在電力服務多元化、智能化的競爭環境下,設計適合不同功能定位的煤電機組的市場機制和商業盈利模式,通過市場激勵的手段可以減少利益相關者方面的阻力,有助于煤電深度調整的平穩過渡。
最后,還需源網建設協調共濟。風電、光伏等波動性電源的大規模發展,加之資源區與負荷區的逆向分布,需要靈活性電源和柔性輸電網絡的共同支持,即電源側資源、負荷側資源、儲能側資源和電網側資源等靈活性資源的協調發展。
相關政策建議
第一,電力規劃引導源網荷儲協調發展。按照低碳發展理念,“十四五”期間的需求增量應由清潔/可再生能源來滿足,但當前的政策情景決定了煤電裝機仍會有一定的增長空間,而新能源增長勢頭不減,為提高機組利用率、減少棄電損失,就需要統籌安排靈活性電源、風光等波動性電源和區域電網的規劃建設,以靈活高效的方式共同推動電力系統優化運行。
第二,能源革命2030年目標回望與環保硬約束引導煤電再定位。首先,要嚴控煤電增量,在充分發揮電力系統的調節能力后,按照需求有序釋放停緩建項目,確保2020年煤電裝機控制在11億千瓦以內;2025年煤電裝機總量控制在11.5億千瓦。其次,要優化煤電存量,堅決淘汰不達標煤電產能,對于無法達到環保要求的、經濟效益極度惡化的機組堅決關停。最后,要提升電力系統靈活性,將煤電靈活性提升規模納入區域發展規劃,分解落實并實現總量控制。
第三,市場機制推動煤電定位調整。構建不同時間維度,包括能量、容量、輔助服務等不同交易對象的完整市場結構,統籌不同市場之間的銜接機制。構建合理的價格機制,健全完善差異化補償機制,以經濟激勵引導各類煤電找準定位,充分發揮各類存量煤電機組系統價值,以高質量的煤電發展推動綠色低碳能源轉型。
第四,著力深挖需求側管理潛力。在當前電力需求增長勢頭強勁的背景下,“十四五”應重新重視高效節能,減少無效低效用電增長,用更長遠時間跨度的能源轉型目標倒逼近中期的電力發展路徑,高能效情景下電力裝機容量不需要達到高位水平即可保障電力供應,同時實現更深度的電力減排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