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與法蘭克福金融管理學院(Frankfurt School of Finance&Management)、彭博新能源財經(Bloomberg NEF)合作發布《2019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趨勢報告》,該報告得到了德國聯邦環境、自然保護和核安全部(German Federal Ministry for the Environment、Nature Conservation and Nuclear Safety)的支持。
可再生能源是人類建設美好未來的基石,為傳統能源匱乏的地區帶來新的能源模式,保障地區能源安全;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延緩地球變暖;改善空氣質量,為人類生活提供健康的環境。投資可再生能源也是一個巨大的經濟機遇。十年來,越來越多來自世界各地的資本投資于可再生能源。
《2019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趨勢》顯示,2018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裝機投資達到2729億美元,遠遠超過對化石燃料的投資。其中,公用事業項目的資產融資規模為2361億美元,下降11%;小型項目的融資規模為368億美元,下降14%。該報告追蹤了2004年以來該行業的投資情況,數據顯示,2018年,可再生能源裝機投資連續5年超過2500億美元。雖然2018年的全球投資額有所下降,但這并不是倒退。
2019年,預期投資增長的趨勢顯而易見。報告估計,在此期間,可再生能源(不包括大型水電)的投資總額將達到2.6萬億美元。這相當于未來10年新增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約12億千瓦,超過目前美國的總裝機量,大約是2009年年底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的4倍。
雖然這是極大的進展,但仍需兼程前進。可再生能源現在已經成為重要的電源類型,但只占總發電量的26.3%(如果不包括大型水電,則為12.9%)。每年高達數千億美元的化石燃料補貼在逐步減少,但投資者仍在用每年數百億美元的資金為燃煤電廠融資。與此同時,全球有超過11億人無電可用。通過諸如離網太陽能(off-gridsolar)等技術,這些人也有機會參與到可持續發展中來,將為可持續發展目標注入新的動力。
2010年1月,風能和太陽能發電是世界電力系統中存在感很低的電源形式,僅占全球發電裝機容量的4%,發電量占比更低,成本也相對昂貴,發展完全依賴于補貼。
在此之后,出人意料的轉變發生了。再過2個月,2019年就要結束了,2010年至2019年十年間,這兩項領先的可再生能源技術預計將占全球發電裝機的18%左右,此前10年,這兩項技術的新項目投資約為2.4萬億美元。
成本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自2009年下半年以來,太陽能采用非跟蹤系統的光伏電站發電的全球平準化度電成本下降了81%,陸上風力發電下降46%,海上風力發電下降44%。2019年,在許多國家,光伏和風電是新增電力裝機中最便宜的兩種發電形式。
總體而言,包括其他可再生能源技術(不包括大型水電),2010―2019年期間的裝機投資將達到2.6萬億美元。到目前為止,近十年中獲得投資最多的國家是中國。數據顯示,2010年初至2019年年中,中國獲得投資額為7580億美元。在此期間,歐盟獲得6980億美元投資,美國獲得3560億美元投資。2018年,全球做出最終投資決定的15個最大可再生能源項目中,有10個位于歐洲北海和中國的海上風電項目。另外5個是南非和美國的陸上風電項目、摩洛哥的光伏發電項目、英國的生物質能項目以及智利的太陽能發熱項目。
過去10年,主要經濟體的利率處于創紀錄的低位,是促成這一局面的重要因素。前期投資在風電和光伏的全生命周期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要遠高于煤炭和天然氣。這些前期資本主要來自股本提供者和貸款機構。
2010年年初,幾乎沒有人會想到,在接下來的10年里,太陽能裝機規模將達到6.38億千瓦。然而,要實現電力系統真正“綠色化”,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2010年至2019年,全球新增燃煤電廠將超過5億千瓦,推高整個電力系統的碳排放量。今明兩年的發展情況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至關重要。
德國聯邦環境、自然保護和核安全部部長Svenja Schulze表示:“風能、太陽能或地熱能是清潔能源,并且隨著技術進步,它們在能源領域的競爭力會不斷提高。10年內,德國三分之二的電力將來自可再生能源。我們正在證明,一個工業化國家可以逐步淘汰煤炭,同時在不危及經濟發展的情況下淘汰核能。可再生能源對應對氣候變化和發展經濟都有積極意義。
然而,我們沒有投入足夠的資金,及時實現電力生產、運輸和供熱的脫碳,將全球平均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2°C以內,理想情況下是1.5°C。如果我們想要有一個安全和可持續的未來,現在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例如創建有利的監管環境和基礎設施,鼓勵對可再生能源的投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