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十四五’期間電力平衡情況是當前業界十分關切、也具有一定爭議的問題。經我院初步測算,預計‘十四五’期間全社會用電量增長率為4%~5%,電力彈性系數小于1,電力負荷峰谷差持續加大,冬季采暖范圍擴大導致冬季用電峰值上升較快,夏季日負荷雙峰特征更加明顯。”國網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網能源院”)董事長、院長、黨委書記張運洲于近日在2019年第一批基礎研究年度報告發布會上的權威預測引起業內廣泛關注。
記者獲悉,今年是國網能源院發布年度報告的第11年,目前已經形成了“2+13”精品年度報告系列。本次發布的3份報告圍繞國內電力供需形勢及趨勢、發電能源與電源發展狀況、新能源發展等主題展開,為專業人士提供有價值的基礎研究成果和參考資料,為各界人士認識和了解我國能源電力發展動態提供參考和借鑒。
全國電力供需總體平衡二產用電增速將明顯放緩
隨著“十三五”規劃執行進入中后期,“十四五”規劃前期研究工作陸續展開。“預計一次能源消費平穩增長,增速在2%左右,電力消費增速明顯高于一次能源增速,80%以上清潔能源轉化為電能加以利用,電氣化水平將持續較快上升”是國網能源院對“十四五”期間能源電力增長趨勢的基本判斷。
2018年,我國全社會用電量增速高達8.5%,創近7年新高。
本次發布的《中國電力供需分析報告》對這一高增速產生的原因進行了詳細分解:經濟增長、電能替代和氣溫因素分別拉動全社會用電量增長4.9、2.4和1.2個百分點。第二產業依舊是拉動用電量增長的主要動力,黑色金屬行業9.8%的用電量增速帶動高耗能行業用電增速回升至6.1%。
今年電力需求將如何發展?國網能源院經濟與能源供需研究所副所長譚顯東預測,今年電力需求增長趨緩,預計全社會用電量將達到7.28~7.41萬億千瓦時,比2018年增長5%~7%。結合前5個月的用電量情況,預計增速在5%~6%的概率最大。
“分季度看,隨著逆周期調控政策效果不斷顯現,加之2018年同期基數走低,預計三、四季度用電量增速將分別回升至6.7%和6.9%。分產業看,第二產業用電增速明顯放緩,預計增速為3.9%,而受鄉村振興戰略加速推進等因素影響,第一產業用電保持較快增長,預計增速為8.6%,第三產業和居民生活用電增速預計分別為11.5%和10.3%。分區域看,各區域用電增速均有下降,華北、華東和南方電網區域是拉動全國用電增長的主要區域。”譚顯東介紹。
在電源側,《中國電力供需分析報告》預測,今年全國新增裝機容量將達1.1億千瓦,其中火電4500萬千瓦、水電710萬千瓦、核電527萬千瓦、風電2800萬千瓦、太陽能發電2500萬千瓦。預計到2019年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將達20.1億千瓦,比2018年增長5.8%,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比重達40.9%。從全國范圍看,電力供需總體平衡,部分地區高峰時段電力供應緊張。
新能源發電量和占比“雙升”統籌協調煤電新增與退役
本次發布的《中國新能源發電分析報告》顯示,2018年我國新能源發電裝機持續快速增長,占全國總裝機容量比重達19%,首次超過水電裝機;2018年新能源發電新增容量占全國電源新增裝機容量的54%,連續第二年超過火電裝機。
“2018年我國新能源發電量達到543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9%,占全國總發電量的7.8%,同比提高1.2個百分點,新能源發電量和發電量占比雙升。”國網能源院新能源與統計研究所劉佳寧介紹,“預計到2020年底,全國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會達到4.9億千瓦以上,預計到2030年底,全國的新能源發電總裝機至少會達到10.8億千瓦,占全部電源裝機容量的比重超過30%。”為解決新形勢下高比例新能源消納問題,張運洲建議,應堅持集中式與分布式開發并舉,進一步向東中部地區傾斜,通過優化新能源布局,充分利用東中部地區的消納市場空間,更有助于實現5%棄電率控制目標,還可以提高全國新能源裝機規模約1000萬千瓦,降低約500萬千瓦靈活調節電源的需求。此外,建議考慮適度放寬棄電率指標,樹立新能源消納的“利用率”理念,即采用以全社會電力供應總成本最低為原則的新能源消納指標。
在全球削減煤炭消費的大形勢下,我國將面臨更大的控煤壓力。國網能源院測算,我國煤電裝機峰值約12.3~13.5億千瓦。
“相對于電量平衡而言,未來電力平衡是關鍵問題,電力平衡和對其他電源的調節補償需求決定了煤電在電力系統中仍將繼續發揮‘壓艙石‘和‘穩定器’等重要作用。”張運洲強調,2030年前后要在系統中維持12億千瓦以上的煤電裝機,不宜過早、過快大規模淘汰煤電,重點核心供電區域還應布局一批保障安全供應的應急備用燃煤機組。在控制用煤總量情況下,可考慮適當放寬東中部地區煤電建設規模,進一步發揮其高保證出力的調節作用,逐步降低煤電機組利用小時數,為清潔能源發展騰出更多的電量空間,更經濟解決“十四五”電力平衡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