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能源服務方興未艾,經相關測算,到“十三五”末,我國綜合能源服務產業有望超過8萬億元產值規模。面對這樣的龐大市場,傳統能源企業吹響了轉型升級集結號,紛紛向綜合能源服務跨界。綜合能源服務有哪些內容?電網企業如何轉型?巨大的市場蛋糕會如何分享?
能源轉型的必然要求
能源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物質基礎。能源服務對保障生態文明建設、社會和諧進步、人民幸福安康的作用至關重要。當前,我國能源發展已進入從總量擴張向提質增效轉變的新階段。面對能源供需格局新變化、國際能源發展新趨勢,2014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
五年來,我國能源轉型加速推進,清潔能源比重從14.5%提高到22.1%,單位產值能耗下降了20.3%,為世界貢獻了化解資源環境約束難題的中國智慧。然而,我國能源消費結構性問題仍然比較突出,單位產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2018年,全國煤炭消費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首次低于60%,但仍然高于世界27.6%的平均水平。
在能源轉型發展的背景下,聚合跨行業資源的綜合能源服務應運而生。
中電聯黨委書記、常務副理事長楊昆在日前的中電聯售電與綜合能源服務分會成立大會上表示,我國正處于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深入開展綜合能源服務,能有效提高全社會綜合能效,降低企業投資運營成本,有利于推進能源供給側改革,帶動和提升能源相關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所謂綜合能源服務,是為滿足客戶端多元化能源生產與消費的一種新型能源服務方式,涵蓋了電、氣、水、熱、冷等多個能源領域,具有明顯的跨界、跨行業和綜合服務的特征。
近年來,為適應現代能源供應體系和消費方式多樣化變革,綜合能源服務應運而生。相比傳統能源消費習慣,綜合能源服務在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用能成本、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等方面優勢明顯。
以工業企業為例,工業企業作為我國能源消費的大戶,能源消費量占全社會能源消費的70%左右。工業與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司長高云虎在大會致辭中表示,綜合能源服務對引導工業企業能源消費方式的轉變和升級,推動我國工業清潔低碳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工業企業的節能診斷、能效提升是綜合能源服務產業鏈中的重要一環。工信部于今年5月印發了《工業節能診斷服務行動計劃》,未來將每年對3000家以上重點企業實施節能診斷服務,培育壯大一批節能診斷服務市場化組織,制定一批重點行業節能診斷標準。
從能源供應商走向能源服務商
在能源轉型的推動和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支持下,傳統能源企業紛紛向綜合能源轉型和跨界,加快拓展綜合能源服務業務。華北電力大學教授曾鳴表示,在改革深入推進的背景下,電網企業機遇與挑戰并存。電網企業理應發揮自身優勢,不斷拓展市場空間,提供增值服務,實現從過去單純的供電服務到綜合能源供應商的定位轉型。
2017年10月,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發布《關于在各省公司開展綜合能源服務業務的意見》,要求各省公司將綜合能源服務作為主營業務,國網節能服務有限公司要在公司系統開展綜合能源服務業務中發揮龍頭作用,加強與各省公司的協同配合,處理好重大項目示范引領與普遍服務屬地實施的關系;2018年12月18日,國家電網公司再次將“加大綜合能源服務領域開放合作力度”作為深化改革的十大舉措之一;今年年初,國家電網公司印發《推進綜合能源服務業務發展2019~2020年行動計劃》,提出將統籌布局綜合能效服務、供冷供熱供電多能服務、分布式清潔能源服務和專屬電動汽車服務等四大重點業務領域,完成22項關鍵技術設備研發,建成20個重點示范項目,2019年、2020年分別實現綜合能源服務業務收入95億元、190億元。
在中國能源研究會常務副理事長史玉波看來,綜合能源服務是能源技術與先進管理技術高度融合的成果,是能源革命與數字革命相融并進的創新舉措。
在上海電力大學臨港新校區,全國首批“新能源微電網示范項目”和教育部能效領跑者示范項目在這里落地。在960畝的校園中,光伏發電面積達2萬平方米,車棚可利用光伏發電直接為電動車充電,智慧能源管控系統優化運行,路燈也集成了照明、通信、監控、充電樁、緊急呼叫等多種功能……
“通過綜合能源服務,新校區能耗降低了20%以上。”上海電力大學校長李和興說。能耗降低主要得益于智慧能源管理系統、智能熱網和智能微電網三個系統。智慧能源管理系統中的1萬個電、氣、水的采集計量點遍及校區,實時收集用能數據,并能結合光照、風力、溫度等因素,智能綜合調控,不浪費能源。智能微電網和智能熱網提升了學校用能中清潔能源的比重。智能熱網通過太陽能光熱和空氣源熱泵設施,每天可提供800噸熱水,并且全天不斷,可滿足1萬余名師生的使用需求。
這并不是個例。在江蘇、山東、河北、廈門等地,國網節能公司的綜合能源服務項目正在開發和建設中。
據統計,2018年,國家電網公司已經組建了26家省級綜合能源服務公司,全年實施綜合能源服務項目2943個,綜合能源業務收入51億元,同比增長167%。
共建行業生態圈
參與到綜合能源服務產業中的不僅僅是國家電網公司。電力、熱力、燃氣、石油石化等各類能源企業紛紛提出向綜合能源服務商轉型,各類配售電企業、能源服務公司也將自身未來的收益增長點落子于綜合能源服務領域。
南方電網公司今年年初印發了《關于明確公司綜合能源服務發展有關事項的通知》,提出向智能電網運營商、能源產業價值鏈整合商、能源生態系統服務商轉型的戰略取向。華能集團提出由發電企業向綜合能源供應商轉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快向生產和服務并重轉型,打造一流綜合能源服務集團。新奧集團則正在著力打造泛能網絡平臺,延伸產業鏈,依托天然氣主業向綜合能源服務業務拓展,為客戶提供電、熱、冷、氣一體化服務。
綜合能源服務涵蓋供電、供熱、供冷、供氣等多種能源需求,涉及能源生產、傳輸、存儲和消費等多個環節,需要綜合利用通信、感知、計算、控制等多種先進技術。
涉及面廣、分工精、協作強。國家能源局電力司副巡視員郭偉認為,綜合能源服務的發展,需要以開放、共享的姿態,聚合跨行業資源,推動各類主體共建能源互聯網生態圈,各方要共同參與,共建、共創、共享,實現全行業、全社會的資源整合和協同發展。
然而,由于物理技術及體制機制原因,跨行業、跨領域協作并非易事。國網能源院院長張運洲認為,要解決這個難題需要多方合力:政府應加強體制機制的保障,破除不同能源間的體制壁壘,特別是在用戶側,要促進多方競爭;行業組織應積極構建平臺生態,推動科技創新、加強信息交流、能力互補、共同做大蛋糕;企業作為提供綜合能源服務的主體,在技術上、商業模式上隨著生態的進化也要進行創新。
當下,在壁壘未打破之時,如何為用戶提供綜合能源服務解決方案?曾鳴提出了兩個思路:一是跨界融合,從頂層設計出發,由石油、天然氣、熱力、電力供應商與互聯網運營商合作組成綜合能源服務解決方案供應商或成立商業聯盟,實現對各類能源的綜合供應、調控;二是終端創新,從能源利用的終端入手,獨立的各個綜合能源服務商從各類能源供應商處購買能源,避開能源生產、傳輸端的行業壁壘,通過綜合能源服務智慧管理平臺,為用戶提供綜合能源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