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碳排放交易市場正在快速發展,碳排放交易額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
6月19日,生態環境部與江西省人民政府在南昌市共同舉辦第七屆全國低碳日主場活動,今年低碳日的口號是“低碳行動,保衛藍天”。
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出席低碳日主場活動并在致辭中指出,截至今年5月底,全國碳市場試點配額累計成交3.1億噸二氧化碳,累計成交額約68億元。
記者了解到,中國政府將應對氣候變化相關目標納入了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規劃,采取了有力舉措,近年來碳強度顯著下降,非化石能源占比不斷提高,森林蓄積量持續增加,適應氣候變化工作逐步推進,氣候變化國際合作取得積極進展。
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通過一組數據對我國在氣候變化上取得的積極成效進行了總結。2018年全國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了45.8%,超過了2020年我國提出的碳排放下降目標的上限,超額完成任務,初步扭轉了過去一段時期碳排放快速增長的局面。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比重達到了14.3%,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加了21億立方米。截至2018年底,全國森林覆蓋率達到了22.74%,森林蓄積量達到了170億立方米。
同時,截止到今年的5月底,全國碳市場試點配額累計成交3.1億噸二氧化碳,累計成交額約68億元。2017年12月啟動碳市場建設以來,全國碳市場的制度體系、基礎設施、人員隊伍等建設初見成效。國家開展了87個低碳省、市,51個低碳園區,8個低碳城鎮試點。從試點的情況看,這些試點地區總體的碳強度下降都快于全國的平均水平。71個試點地方目前已經提出了各自的碳排放達峰目標。
比如:武漢市于2015年公布了2022年的峰值目標年,并將峰值目標寫入《武漢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
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指出,下一步中國將堅定不移地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戰略,進一步深化改革,完善應對氣候變化的體制機制,謀劃并組織落實應對氣候變化的各項目標任務,加快推動全國碳市場建設,積極推動地方和行業的打通行動。開展適應氣候變化工作,發揮應對氣候變化對高質量發展的引領作用,對生態文明建設的促進作用和對環境污染治理的協同作用。
此外,江西、廣東、湖北生態環境廳主要負責人代表地方作了典型發言。這些省份在氣候變化上的成效也是各具特色,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廳長魯修祿介紹,廣東碳市場覆蓋了省內電力、水泥、鋼鐵、石化、航空、造紙六個行業,已連續四年履約率100%。截至2019年6月16日,配額累計成交達1.29億噸,成交金額25.13億元,分別占全國區域碳市場總量的39.3%、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