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儲能行業年度盛事“儲能國際峰會暨展覽會2019”正式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拉開序幕。開幕當天,包括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各地能監局(辦)、兩大電網和國內主流儲能廠商在內的上千位領導和嘉賓參與。
峰會期間,由中國能源研究會儲能專委會/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編寫的《儲能產業研究白皮書2019》也同期發布。白皮書不僅對2018年國內外儲能市場格局與態勢有詳盡分析,也統計公布了國內儲能電池技術、PCS及系統集成等領域的前十大供應商。
先看重點。
1、儲能技術提供商排名
(CNESA將儲能技術提供商定義為向客戶提供儲能技術本體、電池模組,電池系統的企業。)
2018年,中國新增投運的電化學儲能項目中,裝機規模排名前十位的儲能技術提供商,依次為:南都電源、寧德時代、中天科技、力信能源、雙登集團、海博思創、科陸電子、信義電源、圣陽電源和中航鋰電。
2、儲能逆變器提供商
2018年,中國新增投運的電化學儲能項目中,裝機規模排名前十位的儲能逆變器提供商,依次為:科華恒盛、許繼、昆蘭新能源、科陸新能、陽光電源、中天昱品、盛弘電氣、索英電氣、愛科賽博和南瑞繼保。
3、儲能系統集成商排名
2018年,中國新增投運的電化學儲能項目中,功率規模排名前十位的儲能系統集成商,依次為:南都電源、科陸電子、中天科技、海博思創、陽光電源、睿能世紀、圣陽電源、欣旺達、煦達新能源和庫博能源。
除榜單之外,白皮書還披露了國內外儲能市場的一些宏觀數據。
一、全球儲能市場規模
根據CNESA全球儲能項目庫的不完全統計,截至2018年底,全球已投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181.0GW,其中,抽水蓄能的累計裝機規模最大,為170.7GW;電化學儲能的累計裝機規模緊隨其后,為6625.4MW;在各類電化學儲能技術中,鋰離子電池的累計裝機規模最大,為5714.5MW。
二、世界各國市場排名。
2018年,全球新增投運的電化學儲能項目主要分布在39個國家和地區,裝機規模排名前十位的國家分別是:韓國、中國、英國、美國、澳大利亞、德國、日本、比利時、瑞士和加拿大,規模合計占2018年全球新增總規模的95.8%。
三、中國儲能宏觀表現。
根據CNESA全球儲能項目庫的不完全統計,截至2018年底,中國已投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31.3GW,占全球市場總規模的17.3%,其中,抽水蓄能的累計裝機規模最大,為29.99GW;電化學儲能的累計裝機規模位列第二,為1072.7MW;在各類電化學儲能技術中,鋰離子電池的累計裝機規模最大,為758.8MW。
四、2018年中國儲能市場發展特點。
2018年成為了中國儲能發展中至關重要的一年。在《關于促進我國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的指導下,隨著《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配套文件的出臺和落實,我國儲能市場實現了又一輪高速增長,電化學儲能的累計裝機規模突破GW,儲能在電網側和輔助服務市場的投運比例大幅提升,儲能在推動大規模可再生能源并網的價值實現有望破冰,儲能應用在各個領域全面鋪開。
雖然政策仍然是重要的驅動力,但市場需求已經逐步明晰、儲能系統供應鏈日臻完善、客戶對儲能應用的認識也從理論走向實踐。在政策和市場的雙重促動下,儲能市場開啟了向規模化應用發展的新階段。
縱觀2018年全年,中國儲能產業的發展呈現出六個特點:
電化學儲能累計裝機突破GW,邁進規模化發展階段。
電網側儲能“強勢出擊”,探索儲能應用新領域。
火儲聯合參與調頻正向多地滲透,期待市場化價格機制的建立。
可再生能源場站配置儲能蓄勢待發,有望成為未來儲能新的增長點。
非補貼類政策重推儲能市場化發展,強化生命力。
多項儲能標準出臺,標準規范體系建設中,護航產業健康發展。
五、中國儲能市場發展預測
CNESA研究部自2014年起對中國儲能市場規模進行預測,五年來,在行業專家和儲能企業的支持下,研究部已積累了一定經驗。本版白皮書,我們將對2019-2023年中國儲能市場的規模和發展趨勢進行預測。
物理儲能:抽水蓄能的裝機規模仍占絕對優勢
截至2018年底,中國已投運的抽水蓄能的裝機規模為29.99GW,在建規模44.00GW,根據國家能源局發布的《水電發展“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底,我國抽水蓄能的累計裝機規模達到40.00GW,2025年這一數字將達到90.00GW。
截至2018年底,中國已投運的壓縮空氣儲能的裝機規模為11.5MW,近兩年鹽穴壓縮空氣儲能和超臨界壓縮空氣儲能項目的選址、建設和應用經驗將不斷積累,據CNESA研究部預測,到2023年底,壓縮空氣儲能項目累計規模將超過2GW。
飛輪儲能,雖然也是CNESA一直關注和跟蹤的一類物理儲能技術,但目前國內項目尚處于小規模示范階段,因此,本版白皮書中暫不進行預測。
熔融鹽儲熱:首批光熱發電示范項目將相繼投入運行
2016年9月,國家能源局公布了國內首批20個光熱發電示范項目,總裝機容量1.349GW,均配置了熔融鹽儲熱裝置。截至2018年底,這批項目已建成投運的容量為0.2GW,結合在建項目當前的狀態,預計2019年新增投運的容量將達到0.35GW,屆時我國投運的熔融鹽儲熱項目的累計裝機規模將達到0.62GW,截至2020年底,這一數字將達到1.369GW。
電化學儲能: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
2018年,我國電化學儲能實現了突破性發展,累計投運規模為1.073GW,是2017年累計投運規模的2.8倍,首次突破“GW”。在政策和市場需求的雙驅動下,2018年儲能在集中式可再生能源并網、輔助服務、電網側和用戶側的應用均增速明顯,特別是電網側,年增速更是達到2047.5%,從CNESA全球儲能項目庫中的規劃數據看,2019年電網側儲能的快速應用還將持續下去,此外,儲能在其他領域的發展也比較樂觀。
CNESA研究部預測,截止到2019年底,我國電化學儲能的累計投運規模將達到1.92GW,年增速89%,在“十三五”的收官之年,即2020年,將延續超過70%的年增長速度,到2021年,儲能的應用將在全領域鋪開,規模化生產趨勢明顯,推動儲能系統成本的理性下降。隨著電力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推進,推動市場化機制和價格機制的儲能政策將為儲能應用帶來新一輪的高速發展,市場需求也將趨于剛性,在此背景下,電化學儲能的規模將實現兩連跳,2022年突破10GW,2023年接近20GW。
圖:中國電化學儲能累計裝機規模預測(2019-2023)
綜合三類儲能技術的預測值,截止到2020年底,中國儲能市場的累計投運容量為45.16GW,多類儲能技術將在不同的應用場景中發揮各自優勢。
圖:2020年中國儲能累計裝機規模預測
“十四五”之后,隨著電改的不斷深入、市場機制和價格機制的不斷完善,催生出臺新一輪的儲能政策,儲能在市場運行中的價值流能夠得到體現和有效衡量,這將帶動儲能的又一次爆發性增長,并且此次增長將更加以市場需求為基礎,以實現儲能的多重應用為目的。
屆時,儲能各應用領域的界線將逐漸模糊,無論業主是誰,安裝在何處,儲能都可以被靈活配置,既可以單獨也可以被整合起來提供各類電力服務,以最佳的組合方式,獲取最大的效益,并逐漸向電力系統外滲透,成長為服務于全行業的支撐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