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新興業態,綜合能源服務尚處于初級發展階段,且將持續比較長的初級階段時間。會持續,但不會馬上爆發。
近幾年,能源界最時尚的概念莫過于綜合能源服務。
尤其是在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家電網”)和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南方電網”)這兩個能源巨擘的強力帶動下,一個數萬億級別的能源市場正強勢來襲。
2017年底,國家電網在系統內部下發《關于在各省公司開展綜合能源服務業務的意見》,明確將綜合能源服務作為主營業務,并提出2020年實現營收600億元的目標;南方電網也在2017年8月印發《關于加快競爭性業務發展的意見》,時任董事長李慶奎提出向綜合能源服務公司轉型的意見。
在兩大電網公司發文宣布進軍綜合能源服務之后,2018年無疑成為綜合能源服務的元年。從概念到具體的項目,從巨頭公司到能源行業的中小企業,大家都在覬覦這樣一個萬億級別的饕餮盛宴。
然而,在開展綜合能源服務業務一年之后,國家電網在2019年2月印發《國家電網有限公司關于推進綜合能源服務業務發展2019—2020年行動計劃》,2020年的營收目標由之前的600億元調整為190億元。由此也可預見,對于參與其中的玩家來說,作為新興業態的綜合能源服務并非一片坦途。
那么究竟什么是綜合能源服務,能源企業各自的定位是什么,成功的項目商業模式是什么,標準該怎樣制定……這一切都是2019年展現在綜合能源服務入局者面前的問題。4月份,記者就綜合能源服務采訪了諸多業內專家和資深人士,并實地調研天津、蘇州等地的綜合能源項目,試圖一窺究竟。
概念的困惑
綜合能源服務自提出以來至今,幾年時間里并未有明確的官方定義,只有部分企業、行業協會和業內專家試圖定義過。例如,國家電網明文指出,綜合能源服務是一種新型的為滿足終端客戶多元化能源生產與消費的能源服務方式,涵蓋能源規劃設計、工程投資建設,多能源運營服務以及投融資服務等方面。
對于綜合能源服務的概念問題,國家電投中國電力國際有限公司政策研究室主任王冬容表示,就如同“互聯網”至今沒有也不需要定義一樣,沒有正式定義并不影響綜合能源服務不可阻擋地蓬勃發展。
不過,國網能源院、國網(蘇州)城市能源院專家霍沫霖此前曾撰文指出,如果不界定清楚討論的對象,就沒有辦法互相理解,無法進一步討論商業模式、市場潛力等,而且更重要的是,不利于看清楚它的創新性是什么、重要價值是什么,無法感知它將帶來的巨大變化。
于是,她定義道,綜合能源服務是指將不同種類的能源服務組合在一起,即將能源銷售服務、分布式能源服務、節能減排及需求響應服務等三大類組合在一起的能源服務模式。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標準化管理中心副主任劉永東也表示,厘清綜合能源服務的概念有其重要性,首先把概念搞清楚,將綜合能源服務與能源互聯網、智慧能源等區分開,確定要討論的概念內涵一致,才好繼續談檢測及質量管控等問題。
他認為,能源互聯網是一個很大的概念,與綜合能源服務在某些內容上有交集,或者可以說,綜合能源服務是能源互聯網下面的一個子集,能源互聯網涵蓋了綜合能源的多種形式,涵蓋了各種能源之間的轉化,涵蓋了各種能源的交易,也涵蓋了對能源交易的監管。
“其實,對于綜合能源服務的內涵,大家還是有共識的,比如更多服務于客戶、多種能源的綜合利用、綠色節能、提高能源供給可靠性等等?!眲⒂罇|說。
記者獲得的資料顯示,中電聯標準化管理中心定義綜合能源服務為:融合了傳統能源與實用新型能源和分布式能源,延伸能源使用方式、供應方式和服務方式,優化能源調度和配置,提升需求響應鏈,實現多能互補,智慧能源和使用友好,滿足客戶多種需求的能源供應使用與服務體系。
入局者眾
中國電力傳媒集團能源情報研究中心能源研究員封紅麗對記者表示,綜合能源服務企業主要可以分為三個梯隊:
第一梯隊是主導者,主要包括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由于綜合能源服務是新業態,目前該類項目經濟性不好,且投資巨大,只有兩大電網這種資金雄厚的大塊頭,面臨電改的嚴峻形勢,為增加新的利潤增長點才能夠大力度稍微不計成本地開展綜合能源服務業務。
第二梯隊是跟隨者,主要包括“五大發電”及“四小豪門”。這類發電企業更為理性,最大的特點是在觀望,只要前人有干成的項目,他們便立馬跟上,積極進入,將項目很快推廣開來。
據記者了解,其中華潤電力走得比較快且目標清晰,相較于其他發電集團“創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建成世界一流能源集團”的目標,華潤電力在2017年工作會議上便明確提出“努力把華潤電力建設成為大眾信賴、客戶優選的國際化綜合能源服務商”。
第三梯隊是積極的參與者,主要是民營新能源公司,如協鑫、新奧等,企業經營調整比較靈活,對于新市場的響應速度更快。這些企業較能源國企資金實力稍差,但本身前期有新能源運營經驗,有一定的積累和基礎,可以通過與電網企業合作,或是提前布局售電、增量配電、儲能、充電樁等細分領域的方式,進入綜合能源服務領域。
“不過,所有想做綜合能源服務業務的企業,最重要的一點且極具競爭優勢的一點,就是要掌握大量的用戶資源?!狈饧t麗說,以國家電網為例,其經營區域覆蓋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電的用戶規模最大、范圍最廣,最占優勢,僅在浙江便有2400萬用戶,其中大工業用戶約有30萬,一般工商業用戶約100萬。國家電網在江蘇的電力用戶更多,因為江蘇的用電負荷更大,所有電力用戶多達4100多萬。
此外,如最早提出泛能網概念的新奧集團以城市管道燃氣業務起家,用戶也非常多;首提“六位一體”概念的協鑫也成立了配售電公司,主要通過售電來培養用戶群體,目前已經在30多個開發區,擁有3000多家工業用戶。
照此推算,開展綜合能源服務業務最具潛力與優勢的企業當屬兩大電網,其次是新奧、中燃等五大燃氣集團,“五大發電”“四小豪門”,以及協鑫、天合等有實力的民營企業。
不過,這并不意味著新能源企業就沒有機會布局綜合能源服務業務。如果新能源企業在某個細分領域擁有較強的核心競爭力,可以通過提前布局儲能或充電樁等細分領域,在售電的基礎上做增值服務,與大型能源電力央企合作,為項目提供設備產品或者分布式運營的經驗等方式進入綜合能源服務領域。
例如,協鑫為一家光伏公司做綜合能源服務項目,充分挖掘客戶需求,為客戶提供方案和后期運維,儲能電池則由當地儲能公司提供。
中天科技控股子公司中天儲能科技有限公司于2018年4月和6月接連中標國網江蘇綜合能源服務有限公司位于丹陽的江蘇省首個儲能合作項目,以及首次在江蘇建設運營的電網側儲能項目——鎮江東部電網側儲能示范項目EPC工程總承包項目,為國網提供儲能設備和運維服務。
再如,江蘇首批增量配電網試點項目中的鎮江揚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增量配電業務試點,是由國網江蘇省電力公司、大航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協鑫智慧能源三家企業聯合組成揚中高新區配售電有限公司作為業主,擁有待開發的2.8平方公里區域的配電業務運營權,將提供區域內配電、供電及保底服務,同時開展綜合能源管理等增值服務以及市場化購售電等業務。
三家企業中,大航是揚中市政府批準成立的國家級大型國有控股企業,產品覆蓋了整個光伏產業鏈,協鑫的優勢則在于分布式運營。
相較于國網南網等大型央企,新能源企業最大的優勢可能在于其比較靈活,決策迅速,只要項目是盈利的,它就會馬上進入,容易搶占商機。
而在商業模式上,相較于國網南網以重資產投資為主,輕資產投資為輔的模式,民營企業正相反,以輕資產投資為主。這種投資傾向,直接決定了民營企業的商業模式區別于國企央企,以BT或者BOT的模式為主。
標準化空白
標準的制定和類型按使用范圍劃分主要有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團體標準、地方標準和企業標準五類。
通常情況下,標準和標準化工作是在創新技術即將產業化,或者新產品開發已經開始產業化時才會展開,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產品更新換代速度的加快,標準化工作也面臨著新的課題,往往需要進行超前標準的制訂。
目前,全國范圍內缺少綜合能源服務整體的技術導則和行業約束標準相關規范,缺少有機統一的綜合能源服務標準體系。
2018年12月6日,國家能源局綜合司發函征求組建能源行業綜合能源服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意見,根據籌建方案,行業標準化管理機構是中電聯,秘書處擬承擔單位是南方電網公司,該技術委員會擬負責節能檢測、供能質量控制、能源托管和運營等綜合能源服務領域的標準化工作,同時在綜合能源供應、技術裝備、建設運營和“互聯網+”等與綜合能源服務有交集的領域開展標準化工作。
“能源行業綜合能源服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目前正處于公示階段,尚在征求意見過程中,未正式批準成立?!眲⒂罇|告訴記者。
據了解,未來綜合能源服務產業規模將迎來爆發式的增長,大規模的建設和應用將長期持續開展,但由于國內綜合能源相關技術研發單位、產品、設備生產企業和服務提供企業水平參差不齊,技術水平、性能指標參數各有不同,服務條款差異較大,同時,國內外并無一機構或標委會針對綜合能源服務業務從節能分析到節能改造實施再到節能運維一整套服務流程制定規范和標準。
因此,電力行業必須建立一個公認的權威組織,制定統一的技術導則和行業約束標準,提升綜合能源服務相關技術、產品和服務的設計、生產、應用標準,跟進最新技術發展趨勢,推進先進技術標準的吸收及轉化,支持綜合能源服務產業健康發展的同時促進電網標準化發展。
電力行業綜合能源服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成立后,將全面負責綜合能源服務領域的標準體系建設、標準制定/修訂、標準解釋等標準化工作,并對涉及的能源供應、服務運營及互聯網+等領域開展研究和推廣工作。
綜合能源服務標準體系專用部分共分為9類、27個子類,共計138份標準,其中涉及綜合能源供應領域有63份標準,涉及綜合能源技術裝備領域有16份標準,涉及綜合能源建設運營領域有85份標準,涉及互聯網+領域有20份標準。
2019無法爆發?
大力發展綜合能源服務,是我國能源體系發展至今和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所必然的選擇。不過,多位專家對2019年綜合能源服務的發展態度謹慎,認為我國綜合能源服務尚處于初級發展階段,且將會在初級階段持續比較長的時間,“只能說2019年將會繼續推進,不一定會爆發?!?/p>
據了解,綜合能源服務的大規模順利開展需要諸多條件,包括地域條件、政策條件和企業條件。
首先,要因地制宜,看地方的資源稟賦,看用能負荷,看用能結構。從需求的角度來看,開展綜合能源服務的地區用能負荷一定要大,而且最好用能比較密集、穩定,因為用能穩定與否直接決定項目的投資回報率。
其次,地方的政策扶持力度要大。以江蘇蘇州工業園區為例,2019年3月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發布《蘇州工業園區綠色發展專項引導資金管理辦法》,明確提出對分布式光伏項目每千瓦時補貼業主單位0.1元,自項目投運后按發電量連續補貼3年;分布式燃機項目、儲能項目每千瓦時補貼業主單位0.3元,連補3年;項目單位實施能源管理平臺建設,一個數據采集點補助400元。
2018年6月江蘇發改委公開關于印發《關于促進分布式能源微電網發展的指導意見》的通知,提出分布式能源微電網內部的新能源發電項目執行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政策,鼓勵地方政府給與分布式能源微電網項目投資補貼,或在項目貸款利息上給予一定比例貼息支持。
再次,從供給側的角度考慮,地方要有比較有實力的企業在推。例如,國家電網在江蘇省推得比較快,不僅得益于江蘇良好的市場環境,以及政策的支持與引導,也因為江蘇是光伏產業聚集地,其中不乏協鑫、天合、林洋、阿特斯這樣的光伏龍頭企業。南方電網首選廣東,因為廣東用電負荷量大,工業園區較多,儲能的峰谷電價價差較大。
目前,綜合能源服務尚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首先,服務缺少頂層設計。其次,管控平臺尚未成熟,目前的平臺基本上以監測為主,難以做到冷、熱、分布式的綜合調度,且調度門檻較高,民營企業不如電網企業占優勢。第三,服務項目的經濟性較差,這是最大的制約因素。第四,民營企業傾向于短期內收回成本,如果項目不賺錢很容易停止建設,因此出現了部分綜合能源服務項目一期工程建設完畢后,二期遲遲不動工,或者項目建好卻不能持續開放使用的現象。
此外,有專家擔憂,2019年以來泛在電力物聯網的提出和推進將會對綜合能源服務的發展產生沖擊。對此,劉永東認為,綜合能源服務更多強調的是服務本身,服務的前提和基礎是泛在電力物聯網,即泛在電力物聯網是感知層和網絡層,綜合能源服務端更多是應用層,二者之間并不矛盾,反而有一種互相促進的復雜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