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泛在物聯的創新者窘境
“創新者窘境”是克里斯坦森教授提出的一個著名戰略困境,即大型企業擅長的是連續性創新,而在面對破壞式創新的小企業挑戰時,大公司將會面對束手無策的境地,即“創新者窘境”。
以泛在的技術為例,基本上是下圖的意思:
1、存在四個或者更多類型的泛在細分市場,主要包括:輸電網、城市級高壓配電網、中低壓配電網(區域或者園區級)、用戶側配電網(專變高壓配電網以及公變低壓配電網)。
2、這四個細分市場的泛在物聯需求和滿足形式是不太一樣的,最早出現的是輸電網的泛在需求,并且發展出調度自動化、數字化變電站、輸電網通信技術、輸變電在線監測等一系列泛在技術;然后是高壓配電網的泛在需求和技術滿足;而當下更多的泛在應用熱點,是在中低壓配電系統和用戶側配電系統。
3、延續性創新主要集中在輸電網、高壓配電網以及部分中壓配電網。由于管理邏輯的接近,以及買方的高度一致(電網企業),所以在該領域中,主要是以延續性創新為主,其典型特點就是向上技術突破(比如從超高壓到特高壓的一系列傳感、測量、控制技術創新),以及向下的技術溢出(比如配網在線監測實質上是延續了主網在線監測的部分技術)。
4、在市場邏輯不一樣的領域,可能出現破壞性創新的新玩家。在中低壓配電系統(比如園區配電網、增量配電網),以及用戶側配電系統領域。由于市場的細分、客戶的多樣化、細分業務需求的差異性,導致原有的延續性創新遇到一定的困難,而某些破壞性創新的玩家將會出現。我們下一節詳細分析。
二、創新者窘境具體形式
創新者窘境里對破壞性創新的生成路徑做了論述:
1、破壞性創新首先由成熟企業研發成功(比如某項泛在物聯技術);
2、成熟企業在新領域中探索該技術的可能性(試點或者科研項目);
3、成熟企業在試點中將該技術完善;新興企業開始出現(一種是新興企業自行研發技術,更重要一種形式是成熟企業受制于企業體制機制,更愿意向上突破,而向下延伸受阻,某些技術由成熟企業中郁郁不得志的工程師跳槽創立新公司)。在《創新的演化》一書里,作者認為行業中最大的創新力量不是獨立研發,而是從大企業衍生出的創業企業(比如IT界著名的藍血十杰之一的Intel,來自仙童半導體)。
4、創新企業采用破壞性創新,尋找到細分市場,不斷打磨技術,向上延伸,顛覆成熟企業的原有市場(比如在用戶側的某項物聯泛在技術,在性能和可靠性不斷提升以后,甚至可以用于中低壓配網的自動化)。
5、成熟企業在應對方面始終慢人一拍。(比如中低壓配電自動化系統,未來在產品形態上可能被用戶側技術顛覆)。
三、破壞性創新的關鍵是價值邏輯差異
歷史上的破壞性創新技術,恰恰更多的來自于成熟企業,比如喬布斯當年的AppleII計算機GUI界面,來自施樂公司的研發成果。技術成功的關鍵,并完全不在于技術本身,更多的在于技術與新興市場的適應過程。
克里斯坦森教授用“價值網絡”的概念去詮釋不同細分市場的價值邏輯差異,這里我們也做一個對比:
1、對內業務的價值網絡
2、對外業務的價值網絡
3、主要差異
對內業務的價值網絡,主要關注:統一安全管理、統一專網通信標準、工業級的極高可靠性和支持海量通信的大型架構。
對外業務的價值網絡,主要關注:各種客戶現場設備的兼容性,系統的穩定性,數字化成本的承受能力、可快速部署、系統彈性擴展能力等方面。
這些價值網絡的細微差異,使得對內業務無法以延伸的方式拓展到對外業務,一個最簡單的例子,無線專網通信由于其私有性以及較高的通信成本,很難被最終用戶大規模接受。
四、市場差異性導致延續的業務模式無法應對
在中低壓配電網及用戶側配電系統領域,泛在物聯所支撐的綜合能源服務是一個非常碎片化的市場。比如節能業務,實際上包含了建筑暖通、建筑照明、建筑圍護結構、管理節能等多個細分專業領域,以及各種工業節能領域的細化市場。即使是市場集中度較高的分布式光伏,大型地面電站、大型工業屋頂、中小型工商業屋頂、小型戶用系統的市場邏輯也不太一致。
很多分析方喜歡用“萬億級綜合能源服務市場”去概括綜合能源業務領域,個人認為這是存在較大問題的,拋開賣方分析師的經濟動機,更多的原因是,以電網公司目前萬億級別的業務體量和集團化管控的組織規模,如果不是一個新的萬億級市場,是很難構成其戰略轉型的必要動力的。
但是,一旦踏入這個所謂“萬億級”市場,在每一個細分市場里,電網企業遇到的問題就是:看上去很美的細分市場,各有其邏輯和生態,各有其競爭對手和技術要素。而每個細分市場似乎都無法用組織化、集團化的延續性創新業務去打動,即使是總部統一規劃實施的泛在物聯體系,在面對這種市場現狀時,都落入了“高射炮打蚊子”的局面。
這是典型的“創新者窘境”問題:大企業在延續性創新時,遇到創新的,不確定的,市場規模無法達到預期的市場時,無法利用其延續性創新優勢,而往往被“較高的風險”、“無法快速達成的銷售目標”、“僵化的機制”等束縛,最后活生生的輸給靈活的破壞性創新對手。這個問題在泛在電力物聯網的應用中,一定也會遇到。
五、走出泛在物聯的創新者窘境
創新者窘境一書已經寫了20多年了,這本書一直暢銷說明這個問題一直存在,而且也不單是電網企業才有的,大企業都會遇到類似問題。
解答是什么?克里斯坦森教授最傾向的一個答案是:在大企業內部設立一個單獨的輕量化分支機構,去應對輕量化、不確定的新興市場。如同美軍的集團化部隊在伊拉克遇到非正規的巷戰以后,快速改變戰略組織方式,以輕量旅級部署、多專業聯合調度、多軍種大后臺協作、特種化游擊作戰方式去應對一樣。
個人建議如下:
1、特種部隊化。電網企業對外業務,以現有的正規軍地面作戰方式,很難在大部分細分市場去應對各種不確定挑戰,更多的應該建立獨立的,輕量化的多專業協同服務解決方案交付能力,并且以獨立的組織機構、獨立的激勵機制去配套。
2、建立“統一戰線”。很多細分市場光靠電網企業是很難應對的,應該建立統一戰線,把更多的合作方連接進來,依靠企業在電網側的技術、資金、產業鏈等優勢形成統一戰線。
3、后退一步做生態平臺。這是克斯李坦森教授沒有提到的一個戰略定位,而BAT卻做成的一件事。阿里自己不賣任何衣服,但是它把各類網紅、流量店鋪拉到平臺上來,形成一個S2b2c的平臺化生態。需要說明的是,這個生態平臺的核心并非是技術平臺,而是一種生態化、開放共享的商業模式,就像淘寶生態的核心不是淘寶軟件平臺一樣,過于強調技術平臺在當下的重要性,忽視商業生態構建,是很難奏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