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央高層提出“金融是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將金融業地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如何更好地防范系統性風險,提升我國金融業的競爭力,是舉國關注的話題。2月28日,銀保監會召開通氣會,首席風險官肖遠企、首席檢查官楊麗平、統信部主任劉春航、創新部主任李文紅、信托部賴秀福五名主要負責人,用了兩個多小時,解答了記者各種“刁鉆”的問題。
肖遠企:機構和資金的供給側改革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肖遠企認為要增加機構和資金供給。在機構上,增加中小銀行和保險機構的數量和比重,主要是增加特色機構和專業機構。比如5家債轉股投資公司,5大行理財子公司等。另外,通過對外開放,引進更多有特色的外資機構。
肖遠企還在會上表示,正研究一些僵尸金融機構的退出。他坦言,可以有多種方式,比如兼并重組、破產重組。
增加資金的供應上,肖遠企表示,整體上保持流動性的合理充裕,決不搞大水漫灌。同時,破除和減少無效抵消供應。“通過債委會和聯合授信制度,把有限的信貸資產從產能過剩和僵尸企業中退出,投入到政策鼓勵的新興戰略企業和中小微企業。”
銀保監會在近日發布的消息中有提到,影子銀行和交叉金融風險持續收斂。兩年來這類高風險資產規模共縮減約12萬億元。
至于這12萬億壓降的風險資產主要存在于哪些領域,是否有可能減少對實體經濟的資金供給?則成了外界關注的話題。
2月28日,中國銀保監會首席風險官、新聞發言人肖遠企在回答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提問時表示,在過去兩年,共壓縮的12萬億高風險資產,主要是通道類信托業務、委托貸款中金融機構作為委托人的業務、同業投資等金融體系內空轉業務和理財中的同業理財。這些資產集中在三大領域:違法違規,擾亂市場秩序;助長資金脫實向虛、拉長融資鏈條;高風險、風險交織隱蔽的交叉金融領域。
肖遠企表示:“這12萬億恰恰是沒流到實體經濟的,對其壓縮不影響對實體經濟的資金供給。與此相反,銀行貸款增速還是12.5%,處于較高水平。”
楊麗平:讓銀行對民企真正“敢貸、會貸”
如何破解銀行及其員工對民企貸款“不敢貸、不愿貸、不能貸、不會貸”難題,是監管及公眾均關注的焦點。
2月28日,銀保監會首席檢查官、大型銀行部主任楊麗平在通氣會上坦言,“我下去調研的時候也了解到,有的信貸員一年被問責好幾次,還敢給民企貸款嗎?”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銀保監會于2月25日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金融服務民營企業有關工作的通知》。《通知》包括八個方面、二十三條具體措施,著力解決民營企業金融服務的“痛點”和“難點”問題。
針對銀行員工不敢貸的問題,楊麗平表示,“政策明確盡職了,即便出現了風險,有可能造成損失,也是可以免除相關人員責任的。在調研的過程中,有銀行員工反映,盡職免責辦法覆蓋不夠全面,因為貸款需要有很長的鏈條,中后臺的又擔心機制免責覆蓋不到。為此我們又要求擴大盡職免責的人員覆蓋范圍。將授信流程涉及的人員全部納入盡職免責評價范疇。”
楊麗平在會上也吐槽銀行過分依賴抵押和擔保。“(民營企業)一到銀行,就問‘你有房子嗎’,有房子抵押,時間很短就能放貸。”
為此,楊麗平要求,銀行應先研究企業的經營狀況,而不是先研究抵押品的價值,了解是否具有第一還款能力。比如在授信決策時,應重點關注是否“主業突出、財務穩健、以及實際控制人信用”。
根據不同類型企業特點,楊麗平還建議銀行制定授信審查審批要點。如對制造業企業,重點考慮經營穩健、訂單充足和用水用電正常等,對科創型輕資產企業,重點考慮創始人專業專注、有知識產權等,而對產業鏈企業,重點考慮核心企業信用、真實交易背景和物流、信息流、資金流閉環等。
在民企的服務效率上,楊麗平表示,“民營企業家最關注的是,銀行貸款的響應速度。我們了解到,企業反映最多的,還是銀行授信審批速度。有的銀行審批鏈條拉得太長,從支行、二級分行、省分行、到總行”。
在提升銀行貸款審批的響應速度上,楊麗平要求,一是縮短審批鏈條。將一定額度民營企業信貸業務的發起權和審批權下放至分支機構。二是創新優化審批流程。通過推廣預授信、平行作業、簡化年審等,提高審批效率。三是針對特殊情況建立快速響應機制。對中小企業首次申貸、存量客戶1000萬以內的臨時性融資需求等,要加快響應速度。
楊麗平透露,在支持民企融資方面,銀保監會已制定了時間表。要求商業銀行2019年3月底前制定本年度民營企業服務目標。銀保監會已按照2月底前完成的時限要求,明確了民營企業貸款統計口徑,將持續按季監測銀行業金融機構民營企業貸款情況。同時,銀保監會正在結合各地區和法人機構的實際情況加緊制定差異化考核方案。
劉春航:銀行不良暴露更充分
銀保監會1月份的銀行保險業運行情況顯示,1月份,銀行業金融機構信貸投放保持較大力度。
統信部主任劉春航表示,從行業投向看,信貸結構繼續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進一步傾斜。從期限結構看,中長期貸款是信貸投放重點。
劉春航還在通氣會上強調,“不良資產處置力度加大”。
他表示,近年來,銀保監會督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做實貸款分類,到2018年末,逾期90天以上貸款與不良貸款比例已降至90%以內。同時,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綜合運用多種手段處置不良資產,2017年以來銀行業累計處置不良貸款3.48萬億元,處置力度明顯加大。在此基礎上,銀行業資產質量總體穩定,1月末不良貸款率為2%。
至于房地產信貸政策是否會有松動。劉春航表示:“房地產也是敞口非常集中的領域,要遏制房地產泡沫發生,防止出現大起大落。”
他表示,房地產信貸政策是沒有變化的。今年會進一步落實差異化的房地產信貸政策,按照分類指導,因地施策,對那些改善住房條件、有財務收入支付能力的需求,要給予相應的貸款支持;對于投資、投機和炒賣的,要嚴格貸款標準:有的將不予支持,有的將提高首付比例,有的要提高利率的風險定價。
至于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劉春航表示,會按照“開前門、堵偏門、嚴肅查處違規行為”思路進行化解。“開前門”,即鼓勵銀行、保險機構積極參與地方政府債券。在“堵偏門”方面,嚴格限制違規融資。同時,對各類違規接受地方政府擔保變相增加地方政府隱形負債的行為進行查處。
李文紅:督導理財業務轉型規范
2018年,資管領域相繼出臺了資管新規、理財新規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截至目前,銀保監會還批準工農中建交五家銀行設立理財子公司。
銀保監會創新部主任李文紅在通氣會上表示,還將繼續穩步推進理財子公司設立工作,成熟一家、批準一家。已獲批的銀行扎實做好各項準備工作,確保理財子公司高質量開業運營。對開業的強化監督管理,促進其合規審慎經營,穩步有序推進理財子公司改革工作。
下一步的監管工作,李文紅表示,將抓緊開展理財子公司凈資本管理等配套制度建設,不斷完善監管規則體系。
至于結構性存款的管理辦法何時出臺,李文紅在答記者問時稱,此前的諸多監管政策基本上涵蓋了對結構性存款的管理規定。監管要求開展結構性存款,需要有衍生產品資格。不過有一些結構性存款,實際是假結構,假掛鉤的衍生產品,并不符合衍生產品管理的相關規定,下一步會進一步加強監管。
據其介紹,2018年末,銀行保本和非保本理財產品余額合計32萬億元,同比增加2.5萬億元,增長8.5%。其中,非保本理財產品余額22萬億元,與2017年末基本持平;理財資金主要投向債券、存款、貨幣市場工具等標準化資產,占比約為70%。
同業理財方面,2018年末余額為1.2萬億元,同比減少2萬億元,下降63%,占全部理財產品余額的比例由11%下降至4%,表明“資金空轉”現象明顯減少。
賴秀福:信托堅決不做“三個工具”
銀保監會信托部主任賴秀福也首次在媒體和公眾面前談論信托。
聚焦治亂象、去嵌套、去通道、去剛兌、防風險、補短板的背景下,賴秀福要求信托機構“堅決不做監管套利工具,堅決不做限制性領域融資工具,堅決不做股東圈錢的工具”。
他表示,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信托業在探索中曲折前進,構建起富有特色和靈活高效的信托融資和服務模式,將巨量資金引入實體經濟,同時也為投資者提供了重要投資理財渠道。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末,全部68家信托公司管理信托資產22.70萬億元,比年初下降3.54萬億元。其中,事務管理類業務規模13.25萬億元,比年初下降2.40萬億元,同比下降15.33%,其中絕大部分是監管套利、隱匿風險的通道業務,通道亂象整治效果明顯,同時主動管理類業務在整體結構中呈現上升勢頭,業務結構不斷優化。
賴秀福也坦承,歷史上,信托業經歷過多次清理整頓,存在受托文化模糊、行業定位不清、法規建設滯后、監管存在漏洞或空白、現代企業制度不健全、人才隊伍儲備不足等深層次問題,行業面臨的風險不容樂觀。
信托業的主要風險表現在:一是交叉金融風險跨市場、跨行業,交織隱蔽,易形成風險傳染。二是流動性風險成為隱患。三是信用風險呈多行業、多區域暴露態勢。困難和挑戰很多,轉型發展工作仍然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