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發布的《2018全球碳預算》報告,預測今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增長2.7%(不確定性范圍為1.8%~3.7%),刷新了全球碳排放的紀錄。
這份報告由全球碳計劃組織發布,來自15個國家、57家研究機構的76名科學家聯合完成了此份報告。這是該組織連續第13年發布相關報告,追蹤世界各國化石燃料的使用量和最近進展。報告的主要發現被引用在《自然》期刊的評論文章中。
脫碳經濟仍需持續努力
“2018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使我們目前的全球升溫軌跡遠遠超過了1.5攝氏度。”報告的首席研究員、東安格利亞大學廷德爾氣候變化研究中心主任Corinne Le Quéré教授說。“僅僅支持可再生能源還不夠,我們需要逐步淘汰化石能源,并且需要在整個經濟中擴大脫碳的努力。”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長使得《巴黎協定》確立的“將升溫控制在2攝氏度”的目標置于危險之中。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稱,為了將升溫限制在2攝氏度以下,到203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應下降約20%,并在2075年左右達到零凈值;為將變暖限制在1.5攝氏度以下,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應下降50%,并在2050年左右達到零凈值。
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來自化石燃料、工業和水泥)從2000年開始以每年超過3%的速度增長,但自2010年以來增長放緩,從2014年到2016年,排放量保持相對平穩,僅略有增加。
但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長,特別是石油、天然氣和煤炭使用量的增長,實際上部分抵消了脫碳的努力。盡管全球煤炭消費仍比最高峰時低3%,全球煤炭消費量也會預計在2018年上升。
部分地區碳排放情況
全球能源消耗的增長,特別是石油、天然氣使用的增加,抵消了各國為去碳化作出的努力。此外,增長的煤炭消費、以及增加的個人交通、航運、航旅及航海運輸等的需求,助長了2018年的碳排放。
根據報告研究,2018年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比工業化前水平高45%。其中美國占全球排放的15%,預計在2018年增長2.5%。在連續幾年的下行之后,美國碳排放重新出現了增長。這主要跟美國出現的極端天氣有關(寒冷天氣制熱需求、炎熱天氣制冷需求增加)。
報告還涵蓋了其他一些國家、地區的排放情況:印度占全球排放的7%,預計2018年增長6.3%;歐盟占全球排放的10%,預計有小幅下降(-0.7%),但在2014年之前的十年間,歐盟每年的排放下降都在2%左右,2018年的這一降幅遠小于之前。
報告也帶來了一些好消息:有19個代表全球20%排放量的國家在過去的十年里成功地在國民生產總值(GDP)沒有下降的情況下,實現了減少排放。
全球碳預算報告的共同作者、奧斯陸國際氣候與環境研究中心(CICERO)研究主管Glen Peters說:“2017年排放的增長可以被視為是一次性的短期現象,但是2018年的增長甚至更高,這非常清楚地表明,世界現在的碳排放趨勢,與2015年《巴黎協定》確立的減排目標相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