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重慶璧山區與重慶大學、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西安分院、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聯合簽署合作協議,標志著我國空間太陽能電站實驗基地在璧山啟動建設。該基地建成后開展的基礎性實驗和應用研究,將對我國今后建設空間太陽能電站、改變傳統能源傳輸方式、破解能源供給難題等產生重大意義。
據了解,空間太陽能電站即在地球軌道上建立太陽能電站收集太陽能,并通過無線能量傳輸方式向地面提供持續電力的發電系統,其構想最早由美國格拉澤博士在1968年提出,旨在利用空間豐富的太陽能資源,從根本上解決人類對清潔能源和環境保護的需求,國際上將其稱為能源領域的“曼哈頓”工程。與風電、水電相比,空間太陽能電站不受晝夜、天氣、地區緯度等自然因素影響,可以大規模收集、轉換、利用太陽能,發電量與地面核電站相當。同時,其電能通過無線方式傳輸,可對偏遠地區、受災地區以及重要設施等進行定向供電或移動供電,其延伸的無線輸能、無線通信等相關技術可廣泛應用于軍事和民用領域。
目前,美國、日本等國家已在空間太陽能電站領域展開研究。2008年,我國將空間太陽能電站研發工作納入國家先期研究規劃,近年來提出了平臺非聚光型、二次對稱聚光型等空間太陽能電站方案,同時在無線能量傳輸等關鍵技術方面取得重大進步。此次落戶璧山的空間太陽能電站實驗基地項目,選址在璧山區福祿鎮和平村,項目總占地面積約200畝,其中核心試驗區約為106畝。目前已完成立項、選址、規劃測繪勘界等工作,正在進行方案設計和報告編制等。
據悉,2019-2020年為實驗基地建設期,將投資2億元建設升空試驗場地、氣球平臺調試大廳、實驗樓、鐵塔等設施,并通過高度50-300米的浮空平臺開展微波傳能實驗;2021-2025年將建設中小規模平流層太陽能電站并實現并網發電;2025年后可開始大規模空間太陽能電站系統相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