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環保在線 | 0評論 | 3236查看 | 2017-11-29 09:26:00
按照時間表,全國統一碳市場有望2017年正式啟動。目前各項準備工作已進入沖刺階段,備受關注的全國碳排放權配額總量設定與分配方案已獲批準,相應的注冊登記系統、交易系統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也在推進中。從市場角度來看,如果碳市場覆蓋行業擴展到八大行業之外,同時將多種碳金融產品逐漸引入市場,預計全國碳市場交易額可能增加到千億元規模。
自美國宣布退出《巴黎協定》之后,中國被寄望于在全球承擔更大的減排責任。按照承諾,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左右達到峰值并爭取盡早達到峰值、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到65%。與此同時,碳交易這個原本陌生的名詞,正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
2017年將啟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作為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一項重要制度設計,中國碳排放交易中心有望加快啟動,預計交易中心定在上海,登記系統將放在湖北。早在2011年,國家便在北京、上海、廣東等七個省份開展碳排放交易試點工作。2013年6月,深圳率先啟動碳排放交易,隨后其他地方的碳交易市場也相繼開鑼。
在此基礎上,2015年12月中國明確提出計劃于2017年啟動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門檻在年標煤消耗量1萬噸以上。截至2017年9月累計配額成交量達到1.97億噸二氧化碳當量,約45億元。試點范圍內的碳排放總量和強度呈現雙降趨勢,在推動參與企業和試點地區的低碳發展、有效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據財經網此前報道消息稱,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副主任馬愛民曾指出,“準備已經基本就緒,在等待國務院的批準,批準之后,應該很快就會宣布啟動。”10月底,國家改委氣候司負責人李高表示,全國碳市場建設工作取得積極成果,目前總體進展情況良好,有信心按照既定計劃完成碳市場建設的相關工作。
目前,最新消息稱,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初期,將不會按規劃納入八大行業,或將只納入電力、水泥、電解鋁等數據基礎較好的行業。另據不完全統計,從事碳交易的企業數量在全國大約有數千家,規模多為介于幾百萬元至幾千萬元之間的中小微企業,主要分布在碳交易咨詢、審定核證、核查、碳金融、培訓教育等不同領域。
而這三大行業的體量就可能超過50億噸,超出此前發改委的預期。與之相對應的,這仍然是一個不小的市場。全國碳排放權配額交易市場市值總規模有望達到1200億元人民幣,如果考慮到期貨等衍生品,交易額規模可達5000億元人民幣。如若市場預期,全國碳市場有望在近期啟動。
同時,試點碳市場并不會因為全國碳市場的建立而立即取消,而是會并行運行一段時間。屆時,“1+N”的全國碳市場交易體系也將形成。由于本身現在已有試點各自的運營、交易模式就各有不同,所搭建的平臺也都有不同的運行機制,短時間內相互對接難度較大,本著先讓全國市場如期運行的原則,初期試點、全國市場共存的可能性較大。這意味著,全國碳市場啟動初期,可能會同時啟動多個交易平臺。
隨著全國碳市場啟動進入倒計時,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在抓緊出臺《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條例》,以及重點企業碳排放報告辦法、碳排放交易第三方核查機構管理辦法、重點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查制度等配套政策。由此可以看出,在日益得到重視和完善的碳交易環保產業中,有志于此的中小微企業也能在美麗中國的生態文明戰略下,尋找到新的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