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界面新聞 | 0評論 | 4305查看 | 2017-07-27 09:51:09
從2014年12月至今的兩年半多時間內,中國首輪輸配電價改革試點經歷了從破冰到全面完成的過程。
7月26日,國家發改委就輸配電價改革及價格市場化程度測算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表示,首輪輸配電價改革試點已經全面完成,經各省級人民政府和發改委委審核后的輸配電價已陸續向社會公布。
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巡視員張滿英介紹稱,本輪輸配電價改革的亮點之一體現在降成本上,對電網企業涉及到與輸配電價不相關的資產、不合理的成本、費用支出,進行剔除,從統計數據來看,不相關或不合理的金額比例是14.5%,金額達到1180億元。
“輸配電價改革后,平均輸配電價比現行購銷價差,平均每千瓦時減少將近1分錢,核減32個省級電網準許收入約480億元?!睆垵M英表示,“今年以前完成的輸配電價改革,降價100億元。今年上半年完成兩批涉及到26個省,降價380億元?!?/div>
中國一直在推進減輕實體經濟負擔的工作。張滿英稱,今年國務院確定了1萬億元的降成本任務和目標,就電價而言,預計降價貢獻約達到1000億元。主要包括:取消城市公共事業附加涉及的350億元;取消電氣化鐵路還貸電價涉及的60億元;通過輸配電價改革,今年完成的是380億元;通過各省電力市場化交易帶來的直接降價,預計新增降低電價達到180億元。
2015年3月22日,業內俗稱為“9號文”的《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下發,標志著新一輪電力改革啟動?!?號文”中明確指出,重點任務之一是,推進電價改革,理順電價形成機制,單獨核定輸配電價。
輸配電價是指銷售電價中包含的輸配電成本,實際上就是電網公司的收入。電網公司的收入主要來自于向電力用戶售電的收入與向發電公司買電的費用之差。
在輸配電價改革之前,中國電網公司的盈利模式是通過掙取電力的購銷差價來實現。輸配電價改革后,則按照“準許成本加合理收益”的原則,核定獨立、明晰的電網輸配電價和準許總收入。用戶或售電主體按照其接入的電網電壓等級所對應的輸配電價支付費用。
2014年12月,輸配電價改革首先在深圳電網和蒙西電網“破冰”。2015年上半年,在云南、貴州、安徽、寧夏、湖北五個省級電網開展了第一批試點工作后,輸配電價改革由點及面、逐步擴大提速。
2016年3月,北京、天津、山西等12個省級電網開展了輸配電價改革,當年9月,又在全國剩余的14個省級電網推開,實現了全覆蓋。
張滿英表示,輸配電價改革過程中面臨的挑戰至少有三個。一是制定依據的困難,主要因為電力行業本身較為特殊,電力是實時平衡的,有專業性和技術性,辦法一定要有科學性和可操作性,且還要有技術指標。二是涉及到電量增長和投資之間的匹配問題。三是成本監審,怎么能做到把與電網輸配電價不相關的歷史資產,不應該計入定價成本的支出和費用給剔除出去。
在電力交易市場化方面,據發改委介紹,2016年,中國電力市場化交易比例已經達到22.25%。今年上半年,通過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和蒙西電網營業區范圍內的電力直接交易規模達5000億千瓦時,占電網企業銷售電量的比重已經達到22%,同比增長了50%。
發改委運行局還做出預測,預計年底全國包括電力直接交易、發電權交易、跨省送電交易等在內的電力市場化規模將達到2萬億千瓦時,占電網銷售電量的35%,同比增長幅度達到50%。電力市場化交易更活躍。
省級電網輸配電價改革完成后,張滿英表示,下一步的工作要開展跨省跨區和區域電網輸配電價的核定工作,進一步將輸配電價改革向縱深推進,還將研究制定電網和新增的配電網的價格形成機制。此外,還將妥善處理交叉補貼問題,以及要做好改革試點監管周期轉換問題。
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在6月25日召開的電力體制改革吹風會上還透露,下一步,中國將開展電力現貨市場建設試點?!峨娏Πl展“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2018年底前將啟動現貨交易試點。
據報道,國家能源局法制和體制改革司司長梁昌新在會上表示,當前推動現貨市場建設的時機條件更為有利,因為有序放開競爭性環節電價和有序放開發用電計劃兩項改革,正在消除電力市場建設面臨的機制約束。
此外,現貨交易是市場化反映最充分、也是最關鍵的一部分,已成電力行業內基本共識。從國際經驗看,現貨市場相關機制更趨完善,技術支持系統更為強大,市場建設實踐相對成熟。且目前電力供需總體寬松,有利于加快電力市場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