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海陽 | 0評論 | 3713查看 | 2017-05-26 18:19:00
5月25日,“十二五”國家863項目1MW槽式太陽能熱發電試驗項目在延慶八達嶺中科院電工所試驗園區成功試運行!該項目由中海陽全資子公司成都禪德提供反射鏡和集熱器支架,并由中海陽等三家單位負責具體承建。
“在實測DNI超800W/㎡的輻照條件下,導熱油出口油溫達到391℃。”項目總負責人中科院電工所研究員徐二樹說的這句話,是該項目成功試運行的最好證明。
該項目是“十二五”863主題項目“太陽能槽式集熱發電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的一部分,旨在開發用于批量生產的太陽能槽式聚光器的制作技術和關鍵設備,打破國外在太陽能槽式熱發電關鍵器件上的壟斷,建立兆瓦級太陽能槽式熱發電試驗平臺。普遍認為,該項目對國內槽式光熱發電技術的產業化意義非凡,甚至被媒體譽為國家級槽式光熱電站第一“試驗田”。
經過公開招標,該項目三個回路的槽式反射鏡均由中海陽成都禪德生產并負責提供,這也使成都禪德率先成為國內供貨1MW規模以上的槽式反射鏡產品制造商。需要提及的是,成都禪德的反光鏡產品諸多性能指標上均已通過德國宇航中心DLR和西班牙光熱中心CSPS權威檢測及試驗,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正如練兵需要校場一樣,要想積累光熱發電系統集成經驗、樹立系統集成優勢,依托工程試驗項目無疑是極其重要的。在該項目的系統集成工作中,中海陽在不同自然條件下的光熱項目施工能力和系統集成技術得到了充分的錘煉,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在施工條件方面,雖然北京延慶要比西北地區好,但當地天氣的多變性仍給施工人員帶來不少麻煩。由于反射鏡反射陽光的原因,夏季施工的工作人員不能長時間站在反射鏡前,否則會出現眩暈狀況;而到了秋、冬季節,大風天氣讓工作人員很難正常開展工作,施工也變得更加困難。另外,反射鏡到了冬季會出現結冰現象,影響鏡場效率,這也成為困擾中海陽技術研發人員的一大因素。
在技術層面,該項目核心鏡場系統集成也成為中海陽技術突破和創新的“試驗田”。光熱電站的鏡場建設與目前已經有較大規模的光伏電站建設存在較大差異,光熱鏡場不僅要找到配合太陽光反射的最佳角度,還要根據當地的日照時間情況,設計超過180度的旋轉角度,這不僅對技術人員有很高要求,同時對現場施工人員操作的準確性要求也很高。
在該項目建設過程中,值得一提的是中海陽的兩件重要“武器”——自成一派的集熱器支架組合工裝以及自主研發的集熱器三維坐標攝影測量系統。技術人員在施工現場會設置多個工裝工作區,在工作區當中,按照既定參數,批量將各核心零部件設備進行集成,完成后再整體移動到原定設備區域,雖然一開始確實很費功夫,但這樣做后期基本不需調整,保證攔截因子和轉化率的高值。與此同時,場地設計、支架安裝、回路優化,技術人員都用三維模擬軟件進行測量,保障各項數據的準確性。
事實勝于雄辯。德國宇航局專家的最終檢測結論印證了該項目的成功——“通過帶有鏡片的產品模塊的幾何參數檢測,中海陽相比其他歐槽的參數來說性能足夠好”。事實上,中海陽在該項目中所做的鏡場攔截因子能夠達到98%,意味著該項目未來并網發電的鏡場轉化率將達到70%以上,而目前國際上對于槽式鏡場攔截因子的達標率為95%以上,對于光熱發電的轉化最低是在65%以上。這說明中海陽在延慶槽式光熱電站鏡場的系統集成水平已達到國際一流。
剛剛完成的試運行無疑是對該項目的一次大考。其成功試運行再次證明,以中海陽、成都禪德等為代表的國內光熱企業在鏡場設備、系統集成技術等方面獲得了試運行的實踐檢驗,未來國內光熱行業及其相關企業的大發展值得期待。
注:本文轉自中海陽,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