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濟網 | 0評論 | 9915查看 | 2016-10-21 09:23:20
這些天,中海陽光熱事業部的項目團隊不可開交,除了要進行公司玉門示范項目的開工準備外,還要去全國各地與汽輪機、集熱管、儲熱系統等各類供應商交流,探討項目合作的可能性。
目前,像中海陽一樣在全國各地積極奔走、為各自的示范項目尋找優秀國產設備供應商的并不在少數,首批20個光熱示范項目在9月中旬已然落地,并要求在2018年底全部建成并網,雖然項目工期十分緊張,但大家還是想在國內各大供應商中精挑細選。
可以期待的是,中國大地上即將掀起光熱示范項目的開工潮;同時,一場國產化替代的精彩大戲也將上演,并拉開規模化發展的序幕。正如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長梁志鵬所說,中國要通過首批光熱發電示范項目的建設,促進國內企業的技術進步,形成產業能力,今后價格降低以后再進一步擴大產業規模。
國產化是國家光熱政策制定的重要考量
光熱發電的國產化替代問題,或者說國內光熱發電產業基礎是否扎實,一直是國家行業主管部門在政策制定時的重要考量。而且,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國光熱電價出臺和示范項目落地的進程。
早在2015年,國家能源局就在答復中海陽起草的兩會有關光熱發電的提案時就曾表示,目前國內已有10多個太陽能熱發電項目在開展前期工作,我國太陽能熱發電產業潛力巨大,也已具備一定的技術和設備制造產業基礎,應該把太陽能熱發電作為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的一個新領域加快啟動發展。
從上述表述中不難看出,具備一定技術和設備制造產業基礎,決定了國家在該領域的政策制定和發展的節奏。在這次答復中,國家能源局更是明確提出了設備的國產化程度問題,稱“將在示范項目選擇中綜合考慮項目技術路線的先進性、關鍵設備的國產化程度,以及建設運行成本的競爭力等因素”。
事實也確實如此。在今年9月國家能源局發布的《國家能源局關于建設太陽能熱發電示范項目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中,總共20個示范項目的“技術來源與系統集成企業”除美國亮源能源有限公司外,其他全部都是國內企業,包括中海陽、浙江中控、首航節能、常州龍騰、蘭州大成等。國內光熱企業在示范項目建設中唱主角已成定局。
在9月22日召開的2016年首屆德令哈光熱大會上,國家能源局新能源處副處長邢翼騰還進一步明確,國家希望通過這些示范項目的建設培養全產業鏈的生產能力,培育系統集成能力,真正把太陽能熱發電產業打造成中國戰略性的新興產業;同時,要通過示范項目的建設推動先進技術的研發,不能僅僅依靠從國外引進,還要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技術。
“要通過示范項目建設,總結積累建設運行經驗,完善相關管理辦法和政策環境,驗證國產化設備和材料的可靠性和性能指標,盡可能提高國產化率,形成多項核心設備的自主知識產權,培育和增強系統集成能力,掌握核心關鍵技術,形成國內的制造產業鏈。”邢翼騰說。
另外,從國家出臺的相關文件和官方表述中也可以看出,國產化既是光熱發電產業發展的前提,也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要求。國家發展改革委在相關通知中明確,2019年以后國家將根據太陽能熱發電產業發展狀況、發電成本降低情況,適時完善太陽能熱發電價格政策,逐步降低新建太陽能光熱發電價格水平。而據全球有關機構預測,2025年全球光熱發電要降到度電7毛。由是觀之,中國光熱企業面臨的成本壓力巨大。
對此,光熱企業也有著清晰的認識。正如中海陽高級副總裁兼光熱事業部總經理章顥繽所說,“在光熱電站項目建設上,要盡可能采用國產設備,一方面是為了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培育國內設備供應商。因為只有實現國產化,中國的光熱產業才會有未來。”
光熱發電的國產化替代將成行業重要看點
事實上,基于政策引導和成本考量等因素,國產化替代問題早已成為光熱行業的自覺行動,而且取得了非常大的進展,具備了國產化替代的堅實基礎。
2016年8月20日,中控太陽能德令哈10MW熔鹽塔式光熱電站一次性打通全流程并成功并網發電,實現了熔鹽塔式光熱發電全流程技術的完全國產化,徹底打破了國外技術壁壘,實現了中國光熱發電技術的一次重大突破,成為光熱發電高國產化率的典范,同時也證明未來包括示范項目建設在內的光熱發電國產化替代值得期待。
據了解,在中控德令哈項目中,除了熔鹽泵、熔鹽流量計與熔鹽液位計采用了進口產品外,其它裝備均實現了國產化,裝備國產化率達到95%以上。從相關國產設備的運行情況來看,可以說既穩定又可靠。
除了在硬件設備實現高國產化率之外,中控太陽能還自主開發了多套系統,包括塔式太陽能熱發電的仿真系統,用于前期設計、參數的驗證,并據此進行系統的優化;同時,中控還開發了一套軟件,可以根據現場鏡場的設計以及光資源的曲線,結合每天的開關機時間對發電量做精確預算,從而能夠更好地測算出項目的經濟性。
其實,早在中控德令哈光熱項目并網的六年前,作為中國領先的光熱發電設備供應商及系統集成商的中海陽,就已下定決心走光熱發電核心設備國產化道路,實現彎道超車。目前,中海陽成都禪德生產的光熱反射鏡型面精度小于6.9,反射率大于94%,光學攔截比率高達99.95%,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并已通過第三方GL檢測,取得西班牙PSA、德國DLR等權威檢測機構檢測認證,拿到了歐洲DNV-GL權威評估(Bankability)可融資評估報告,不僅具備了國產化替代的基礎和實力,甚至已經遠銷海外,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憑借延慶863、中科院熱物理所等多個實驗項目的歷練,中海陽在系統集成方面已擁有核心技術80多項,建成了北京市唯一一個光熱領域實驗室——“太陽能熱發電聚光集熱系統技術北京工程實驗室”,建立了集“支架組裝測試、反射鏡光學測試、集熱器動平衡檢測”等多項槽式鏡場核心技術于一身的槽式電站聚光鏡場裝配檢測線,總結出了一套成熟的槽式鏡場安裝工藝流程,對國際流行的ET150支架有了全面的、深刻的認識和了解,培養了一批工程技術骨干人員,實現了系統集成技術的標準化。
“以中海陽、常州龍騰為代表的擁有槽式光熱核心設備制造能力、兼具電站系統集成能力的企業,已經根據國內的自然條件以及施工條件設計出了完整的核心設備的技術指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國產化替代,這一點也是國外企業短時間內無法做到的。”章顥繽表示。
值得提及的是,作為國家863延慶1兆瓦槽式光熱試驗電站的建設者,中海陽、常州龍騰等企業在該項目中展示的系統集成與核心產品制造水平,已經能夠通過國際最高水平的檢測——在西班牙光熱中心CSPS權威檢測中,國外專家給出了“通過帶有鏡片的產品模塊的幾何參數檢測,相比其他歐槽的參數來說其性能足夠好”的結論。
目前,國內光熱示范電站建設啟動在即,憑借在中控德令哈、國家863延慶項目等的成功經驗,中海陽、常州龍騰、中控太陽能等國內光熱企業,在光熱電站的國產化替代方面可謂信心滿滿,在示范項目建設上也已成竹在胸,并將在不久的將來迎接國內光熱產業未來的規模化和商業化發展,創造中國光熱發電事業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