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參考報 | 0評論 | 3182查看 | 2016-08-16 10:12:00
一邊是受經濟下行影響,火電利用小時數創十年新低,棄風棄光愈演愈烈,電企陷虧損;一邊是新增發電裝機歷年最多,投資沖動難抑制,電力供需矛盾突出。
業內人士認為,“十三五”能源發展的首要任務是大力推進電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關鍵是要有效控制煤電新開工規模,集中消化現有產能,同時堅持輸出與就地消納并重,推廣實行峰谷分時電價,用輔助服務等市場機制著力解決棄水、棄風和棄光問題,并且完善電力直接交易市場體制,引導新能源企業進入市場。
產能過剩創紀錄電企陷虧損
七八月本該是“迎峰度夏”的緊張時刻,而中鋁寧夏能源集團馬蓮臺發電廠兩臺33萬千瓦機組,卻處于一臺調停、另一臺運行負荷僅一半的局面。最近幾天因為外送電測試的原因兩臺機組同時開了,但是本月下旬又只能運行一臺。“2014年我們的平均利用小時數是6203小時,去年下降到5273小時,預計今年底要降到4200小時,預計虧損五六千萬。”該廠計劃經營部主任鮑文錄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
其背后是寧夏裝機容量比用電需求高出近3倍的現實。今年,寧夏用電量負增長,前四個月在國網系統中倒數第一,5月倒數第二。6月份,寧夏平均用電負荷1290萬千瓦,全社會用電量累計同比下降7%。外送市場也在不斷萎縮。“上半年除向山東送電量增長5%外,華東、甘肅、青海、西藏等全部停購寧夏電力,凈外送電量下降7.2%。”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常委、常務副主席張超超表示。
而電力裝機增長的勢頭卻依然很猛。截至今年6月底,寧夏電網總裝機容量已經突破3000萬千瓦,其中火電裝機1748萬千瓦,新能源裝機1370萬千瓦。僅火電就能滿足內供和外送的全部需求。
這并不是個例。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下稱“中電聯”)《2016年上半年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分析預測報告》(下稱《報告》)顯示,上半年新增發電裝機容量為歷年同期最多,截至6月底,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電廠發電裝機容量15.2億千瓦,同比增長11.3%,超過同期全社會用電量增速8.6個百分點,局部地區裝機過快增長、過剩壓力進一步加劇。
在此之下,1月至6月,全國規模以上電廠發電量同比增長只有1%,其中火電發電量繼續負增長,設備利用小時1964小時(其中煤電2031小時),同比降低194小時,為近十年來的同期最低水平。而風電和光伏利用小時數也分別下降85小時和55小時,其中,棄風電量逼近去年全年棄風電量,平均棄風率上升至21%。
“雖然電力行業整體運行情況比上年好轉,但煤電企業效益面臨較大下滑壓力。”國家發改委8月8日發布的《煤電油氣運適應供需形勢變化有效保障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文章預計,全年全國火電利用小時將降至4000小時甚至更低。此外近年來煤電上網電價持續下降及近期煤價回升也給煤電企業帶來較大的經營壓力。
據《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寧夏、云南等省火電企業大面積虧損,生產經營異常困難,直接影響電力交易規模和讓利水平,而新能源企業的收益也遭到大幅度擠壓。這從五大電力集團的半年報上可得到進一步印證。公開數據顯示,除了去年重組而成的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外,其余四大電力集團上年發電量同比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國家電力投資集團透露,上半年實現利潤73.65億元,完成年度預算的56.65%,同比增長8.69%,是五大電力集團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公司。這意味著其他4家公司上半年的利潤同比均為負增長。
“跑馬圈地”愈演愈烈投資難控
顯然,國家主管部門已經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今年4月份,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連發四份文件,不僅要求淘汰落后煤電產能,而且建立了風險預警機制,煤電新項目的規劃、核準建設都要放緩。
但現實是,這種投資沖動并不是那么容易控制。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當前煤價低,投建火電機組沖動強烈。目前已經出現產能過剩的地區,熱電聯產、氣電聯產等項目仍在繼續上馬,而安徽、浙江、廣東等中東部地區的新能源受到投資商青睞,五大發電集團加速跑馬圈地,大部分可開發區域已被搶占。但值得警惕的是,在電力需求不足的情況下,其中部分地方也已出現了限電問題。
有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指出,各大發電集團是競爭關系,誰都不想讓步,這使得在產能過剩嚴峻的形勢下,仍有資金投入建設新電廠項目。而新能源項目雖然盈利空間有所壓縮,但在補貼的情況下還是對企業有吸引力,且優質資源有限,放棄就意味著未來不會再有參與的機會。
“寧夏電力裝機增長與用電需求下降嚴重倒掛,但為了搶占市場,企業仍在擴大電力投資,不利于電力行業健康發展。”寧夏回族自治區經信委一位負責人介紹說。
據了解,寧夏新能源發電“井噴式”增長,今年仍有大批新能源發電企業等待并網。“十二五”期間,寧夏風電裝機年均增長52%,光伏發電裝機年均增長99%;風電發電量年均增長43%,光伏發電量年均增長122%。目前,寧夏新能源裝機容量占比高達43%,新能源發電量占全網總發電量的16%。
“2015年前寧夏能全額消納,但現在增長太猛,有時把火電壓到最低電網也不能完全消納新能源,最終不得不放棄。”國家電網寧夏電力公司發展策劃規劃處處長楊文華說,今年寧夏新能源裝機容量還將增加400萬千瓦。
此外,工業企業自備電廠也大幅增長。以寧夏為例,其已投產的自備電廠有50家,占全區總裝機容量的14%。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用電企業為了繞開大網,以循環經濟、資源綜合利用等理由建設自備電廠,這樣既不繳納各種基金,也不向國網公司繳輸配費用。
電力供給側改革迫在眉睫
《報告》預計,2016年全年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2.5%左右,全年全國基建新增發電裝機1.2億千瓦左右,累計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16.4億千瓦、同比增長7.8%左右,其中非化石能源發電6.0億千瓦、占總裝機比重將上升至36.5%左右。在此之下,東北和西北區域電力供應能力過剩,華北區域電力供需總體平衡、蒙西和山西富裕,華中、華東和南方區域電力供需總體寬松、部分省份富余。
“在當前全國電力供需形勢總體寬松、部分地區過剩的背景下,大力推進電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關鍵是要有效控制煤電新開工規模,優化增量結構,地方政府及發電企業應嚴格貫徹落實國家關于煤電有序發展的相關文件,密切關注煤電規劃建設風險預警提示,科學確定和有效控制煤電新開工規模,逐步緩解煤電產能過剩現狀。”中電聯認為。
《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目前完成征求意見的“十三五”能源規劃提出,前兩年將暫緩核準新建煤電項目,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存量機組利用率,使全國煤電機組平均利用小時數恢復到合理水平,后三年根據國家總量控制要求,合理安排分省新增煤電裝機規模,未來五年煤電投產裝機控制在10.5億千瓦時左右。
而在新能源方面,未來五年的發展思路則是優先發展分散式風電和分布式光伏發電,穩步推進“三北”地區風電基地和光伏電站建設,力爭用兩年時間將棄風、棄光率控制在合理水平,后三年適度擴大建設規模。2020年風電裝機規模達到2.5億千瓦時左右,發電成本與煤電基本相當;光伏發電裝機規模達到1.5億千瓦左右,力爭實現用戶側平價上網。
業內人士認為,目前,新能源產業面臨的限電、棄光等發展瓶頸,都顯示出在發展戰略上準備不足,特別是新能源消納仍找不到合適的方向。新能源發電作為國家鼓勵發展的產業,不能再一味地靠國家補貼,目前,在已經做大規模的基礎上,應采取措施,督促企業降低電價,使新能源發電更加經濟。
據了解,今年6月,寧夏已下發文件要求各市縣區立即停止對地面分布式光伏電站的備案。同時,完善電力直接交易市場體制,引導新能源企業進入市場。寧夏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產業發展處副處長海濤說,只有促進新能源參與市場交易,企業才會主動降成本、降電價。另外,通過建立新能源與火電企業的調峰補償機制,提高火電參與調峰調頻的積極性,以消納更多的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