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南方網 | 0評論 | 2993查看 | 2016-07-27 10:27:00
德媒稱,每小時客流量3萬人、24條鐵軌、32公頃面積:北京南站是一個超級交通樞紐。這個龐大的建筑群代表著從前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啟程走向現代化的未來。候車大廳的橢圓形玻璃穹頂上鋪有3246塊太陽能電池板,更是新型運輸和進入新能源時代的象征。
德國《商報》7月25日刊登題為《升起的太陽的力量》的報道稱,2008年開通運營時,國際上還對這一雄心壯志感到可笑。而目前,中國不僅已躍升為全球光伏產業的最大生產商,也是太陽能電池板的最大買家。
報道稱,中國去年取代德國成為全球最大太陽能國家。不過這只是個開始。中國計劃到2020年將光伏產能提高到1.5億千瓦,是目前的3倍還多。作為參照:100萬千瓦可為350個北京家庭提供1年用電。僅去年,中國的新增規模就達1500萬千瓦。
國家能源局為今年制定的新增目標為1810萬千瓦。盡管煤炭依舊是中國最重要的發電方式,但太陽能和風能在能源結構中的占比已經達到4%。
報道稱,走到這一步并不容易。北京曾以國家資本主義的方式呼吁全國興建太陽能產業。地方政府在各地扶持數十家企業,盲目生產而不顧效率和需求。后果是產能過剩,不少企業倒閉。
不過情況已發生改變。擁有將近1.5萬名員工的行業最大廠商英利綠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一度瀕臨破產。但現在,這家公司出現好轉。今年第一季度,董事長苗連生5年來首次公布實現盈利。
中國的太陽能之王高紀凡早已步入盈利階段。因此,這位全球領先光伏企業天合光能的老總充滿自信。他認為,中國的太陽能繁榮剛剛開始。“預計到2030年,中國的光伏產能將提高到4億千瓦。”2016年第一季度,高紀凡通過天合光能實現凈利潤約2700萬美元。
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所長韓文科說,中國已經度過了最艱難階段。“未來的能源結構不會是古生礦物的。非清潔和破壞臭氧的能源將在50到100年后用盡,”韓文科說。中國是建設新型能源供給的先鋒。
他預計這場綠色變革會在明年獲得新的推動。屆時中國將向歐美展示如何進行碳排放交易。原則很簡單:企業必須為溫室氣體排放購買在能源交易所交易的排放權。韓文科指出,這會令污染環境的能源失去吸引力,進一步推動可再生能源和核電發展。
報道稱,需求增長越快,廠商的供貨價格就越便宜。2015年初以來全球領先制造商的生產成本降幅高達13%。亞洲廠商在這方面尤為成功。
然而,歐洲消費者至今幾乎未從中受益。歐盟委員會2013年認為中國廠商在以傾銷價格出口太陽能電池板。此后,歐盟為保護歐洲生產商對中國光伏產品實施了最低限價和進口關稅。目前正在對這一措施進行審查,預計2017年春季作出決定。
不論維持還是取消保護性關稅——現在就已清楚的是,歐洲在爭奪太陽能產業統治地位的斗爭中失敗了。全球15大太陽能企業中中國占了8家,并且今后幾年中國企業的主導地位還可能繼續擴大。
“中國廠商目前的固定成本遠低于西方競爭對手,”信息服務公司的光伏產業專家亨寧·維希特說。具體而言,中國太陽能電池板廠商的生產成本平均比歐美供貨商低22%。
報道稱,中國的市場領頭羊天合光能經營的全球最大光伏工廠產能達到3200兆瓦。而歐洲領先的光伏企業太陽能世界公司最重要的電池板工廠的生產能力為650兆瓦。這意味著:在充分發揮產能的情況下,天合光能的固定成本可以被均攤到將近5倍數量的產品上。
對西方生產商而言,另一個不利方面是歐洲市場的發展。在增速較高的2011年,歐洲新增光伏產能超過1900萬千瓦,而今年的新增規模不足800萬千瓦。太陽能發電在歐盟發電總量中占比約3.2%。這一比例在德國達到足足6%。單純從數字計算上看,太陽能發電可滿足德國約1000萬三口之家1年的用電量。但德國的光伏產能幾乎沒有增量。在中國太陽能產業繁榮發展的同時,德國市場卻停滯不前。不過,中國的增速也不再沒有節制。
報道稱,中國不少地方在擴大產能的同時其他方面的發展并未跟上。太陽能發電園區被閑置,因為無法并網發電。國家能源局的數據顯示,去年約有12%產能未得到利用。在風能發電領域,這一比例甚至高達26%。中國風能協會猜測,這背后存在地方政府的結構性政策原因。
在地方官眼中,煤炭發電站依舊享有優先權,因為它們成本更低并且能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在新疆,太陽能和風能發電站甚至還被額外征稅,以貼補煤炭發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