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企業家 | 0評論 | 6107查看 | 2016-06-22 14:39:00
自從加入中民新能投資有限公司(下稱“中民新能”)以來,韓慶浩一直很低調。兩年前,他從央企中廣核旗下子公司中廣核太陽能總經理的職位離開,走入了位于北京市西北四環外玉泉山腳下的辦公室。
這是一處幽靜的院落。高級客房、高檔餐廳、高爾夫球場等設施一應俱全。其中高級會所被中民投(中國民生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中民新能母公司)修飾一新,成為它向中國光伏領域發起進攻的橋頭堡。
過去一年多,源于這里的號令震動了整個行業。從成立的那一天起,它便以雄厚的資金實力扮演著行業“變局者”的角色。那些傳統的、專業的從業者很快發現,這家公司正以迅捷的速度搶奪它們的市場份額。
韓慶浩是這座橋頭堡的指揮官。他曾在中廣核工作了長達28年之久,轉戰中民新能后,韓慶浩對外依然低調和謹慎,他高舉高打的作戰風格,令對手措手不及。
但中民新能并非沒有弱點。和同行一樣,它也遭受路條、限電、補貼不及時的苦楚。對韓慶浩來說,他依然要去完成未來五年將投資1000億元,爭取在“十三五”期間實現光伏裝機容量12GW的目標。
這不是一個容易完成的任務。
5月17日,韓慶浩接受了《中國企業家》記者的獨家專訪,從央企老兵到民企新兵,韓慶浩面臨的是另一套游戲規則。
「出走體制」
一個頗具意味的現象是,近幾年來,央企陣營中的一批高管先后選擇離職,告別曾經熟悉的體制框架。
但對于從中廣核跳到中民新能,韓慶浩并不太愿意過多談及。他給了一個十分官方的答復:“沖著董老板(董文標)的個人感召而來”。但在2014年6月份之前,他從沒想過自己有一天會離開中廣核。
韓慶浩出生于江西省九江市,1986年畢業于重慶大學熱能動力專業。大學畢業后進入中廣核工作。按照他自己的說法,28年來,他在中廣核的大部分部門都待過,從核電部門到工程、生產、研發等。
與太陽能光伏行業結緣是在2009年。當年全國第一個光伏特許權招標示范項目——敦煌光伏電站項目招標,中廣核亦參與其中。
“中廣核在新能源領域的布局一直是走專業化的道路,之前有了風電公司,現在想做光伏,于是便要成立一個專業化的平臺。”韓慶浩說。
敦煌光伏項目在中國的光伏行業里具有標桿意義,中國大型地面光伏電站從它開始進入爆發式發展階段。針對該項目本身的爭奪也十分激烈,國內主要的光伏民企和多家國有電力公司均參與其中。
最終,由江蘇百世德太陽能科技公司、中廣核能源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和比利時Enfinity公司三家組成的聯合體以1.09元/千瓦時的價格競標成功。
2010年8月底,該項目全部建完,歷時一年。在敦煌項目后,中廣核太陽能在大型地面電站領域內披荊斬棘,屢有斬獲。截至2015年底,該公司累計在運裝機容量達127萬千瓦。其中,2015年新增裝機容量70萬千瓦,超過前5年裝機容量的總和。
作為中廣核太陽能的總經理,韓慶浩開始吸引越來越多人的關注,這其中便包括中民投董事長董文標。這位資本界的大鱷曾任中國民生銀行董事長,他在2014年8月份聯合史玉柱、盧志強、孫蔭環等民企大腕成立中民投,意欲將其打造成“金融+產業”的整合平臺。
在董文標的規劃里,“產業”端包括了鋼鐵、光伏、船舶三個行業。在對這三個行業進行了深入分析之后,中民投決定將整合的第一槍打向光伏,向光伏產業的下游地面電站開槍。
中民投的理由是,相對于鋼鐵、船舶行業,光伏行業更加市場化,國有資本參與的更少。而其計劃率先涉足的地面電站業務屬于資金密集型產業,且規模越大越能體現規模效益,這與中民投雄厚的資本金優勢相契合。
中國光伏行業持續的增長也是吸引中民新能進入的原因。
事實上,在中民投正式揭牌之前,韓慶浩就曾與董文標在北京友誼賓館有過第一次深談。但對于那次談話,韓慶浩不愿透露更多詳細信息,他輕描淡寫地說,這一次談話讓他做出了離開中廣核的決定。
一個月后的8月28日,也就是中民投掛牌7天后,在寧夏政府與中民投戰略合作協議簽署儀式上,韓慶浩首次出現在中民投的高管團隊中。坊間一度沸沸揚揚的傳言最終一錘定音,他在現場依舊是一副寡言少語的模樣。而在不少熟悉他的人眼里,離開中廣核加入一家剛成立的民營公司無疑是一次冒險。
韓慶浩沒有過多的解釋。2014年10月29日,中民新能正式成立,他成為了這家光伏“新貴”的總裁。
「兇猛“搶食者”」
韓慶浩戴著眼鏡,個子不高,聲量不大,一副典型“技術型”高管的模樣。
看得出來,曾經二十余年央企的職業經歷已在其性格中打上了明顯的烙印,他回答問題時總是顯得理性而又謹慎。
唯獨在談起華為時,他不再淡定。一個半小時的采訪中,韓慶浩多次用“恐怖”來形容華為的營銷。
“他們會像群狼一樣撲過來,緊盯著自己的獵物不放。”韓慶浩突然放大音量,以示強調。
韓慶浩對華為的印象并非來自外界,而是其切身感受。
逆變器是光伏地面電站的核心部件之一,是像中民新能這樣的光伏企業必須采購的設備。在這個江湖中,華為作為后入者僅用了一兩年時間便成功逆襲,成為這個領域內最大的供應商之一。
一位熟悉逆變器行業的業內人士對《中國企業家》記者稱,華為在營銷上采取的是“集中轟炸”的策略,他們的員工在開拓新客戶時,往往十幾個人一起上。“他們恨不得就住在你那里,然后天天跟你講。”上述人士說,“當然,前提是華為的逆變器質量的確也很好。”
在逆變器行業,華為的打法堪稱兇猛。事實上,韓慶浩掌舵的中民新能同樣在光伏電站行業扮演著類似的角色。
一位光伏企業高管曾這樣評價中民投的進入,“它就像一個暴發戶,手里突然有了好多錢,斥重金進入這個行業。”
盡管參與者眾多,但該領域內“小散亂”現象普遍。韓慶浩說,光伏電站開發企業過度分散,90%以上都是體量不大的民營企業,沒有形成規模經濟。
此外,另一個顯著問題是光伏電站項目普遍負債成本高,企業經營主要依靠銀行貸款,20%以上企業的年融資成本在9%-12%,有的甚至15%以上。
“中民投注冊資金為500億,依托它的品牌影響力,在融資上我們幾乎沒有遇到困難,融資成本基本上可以跟國企來媲美。”韓慶浩說。
在韓慶浩看來,光伏電站領域“小、散、亂”正是中民新能的機會。為此,中民新能提出了“規模化的運作,批量化的生產,專業化的管理”來運營光伏電站。
事實上,自成立以來,中民新能80億元的注冊資金便牽動了業界的神經,“不缺錢”成為它與同行們競爭及與地方政府談判的最大籌碼。
在投資策略及比重上,中民新能執行的是“3-4-3”戰略,即30%資金用于投資光伏地面站建設運營,40%資金用于投資光伏分布式建設運營,30%資金用于光伏技術的開發。
中民新能布局的第一個地方選在了寧夏。
根據國家氣象局風能太陽能評估中心劃分標準,我國太陽能資源地區分為四類,寧夏是一類地區,屬于全國光照條件最好的省份之一。
在中民投之前,包括五大、六小發電集團以及多家民營企業早已在寧夏布局光伏發電領域項目,這些企業的實力不容小覷。
中民投最終成功在五大發電集團的圍剿中突圍。
韓慶浩稱,中民新能之所以能夠獲得寧夏政府的認可,除了以規模取勝,另外一個原因是該公司“光伏+扶貧”的運作模式。中民新能通過規模化的運作,將盈利或者成本節約下來的一部分反哺給當地,用于扶貧。
“二三十兆瓦的項目規模不大,即便能盈利也是微利,這能拿出多少錢來扶貧?而一個吉瓦級的項目,議價能力也提高了,省下來的錢不就可以用來扶貧嗎?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