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評論 | 4215查看 | 2015-12-04 10:30:00
11月18日,在國際能源署2015年部長級會議上,中國成為國際能源署聯盟國。
在此次會議上,國際能源署署長法提赫·比羅爾表示,在全球能源轉型的大背景下,國際能源署的現代化進程需要三大支柱:首先是向新興經濟體敞開大門;其次是拓寬能源安全的核心,一方面要考慮全球石油市場的持續發展,另一方面將液化天然氣納入全球能源貿易;第三是將國際能源署轉變為全球清潔能源技術和能源效率的中心。
面臨能源轉型與氣候變化的雙重挑戰,中國能源發展的潛力如何?機遇又何在?巴黎氣候峰會聚焦哪些主題?近日,《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專訪了國際能源署能源市場和安全負責人貞森恵佑(KeisukeSadamori)。在采訪中他表示,中國在可再生能源領域已經是領先者。
11月10日,國際能源署發布的《世界能源展望2015》指出,2040年全球能源消費將增長三分之一,增量全部來自非經合組織國家,如印度、中國與非洲、中東和東南亞的一些國家,而經合組織國家能源消費下降,如歐盟較2007年峰值時下降15%,日本下降12%,美國下降3%。
根據報告,在全球能源結構中,非化石能源占比將從現在的19%提高到25%,而化石能源中僅天然氣份額增加。
報告預計,可再生能源愈加受到青睞。世界各國對可再生能源愈加重視,可再生能源發電量也逐步提升。至2040年,歐洲將有一半的發電量來自可再生能源,中國和日本為30%,美國和印度則為25%。
“我們已經看到全球能源的轉型,從化石能源逐漸向可再生能源過渡。” 貞森恵佑稱,可再生能源在歐洲市場的增長已經是一個趨勢。與此同時,中國的煤炭需求已經逐漸下降,如太陽能和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經濟效益正在逐步體現,整個能源結構已經在向低碳能源轉型。
“可再生能源會進一步地增長,中國會發揮重要作用。在這個領域,中國已經是一個領先者,在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的增長中,中國占比約達40%。” 貞森恵佑表示,中國在節能減排上的壓力已經推動了可再生能源的快速發展。
不過,他同時指出,雖然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增長的趨勢非常明顯,“但是這樣的增長是不夠的,沒有辦法幫我們來滿足應對氣候變化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