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財新周刊 | 0評論 | 5194查看 | 2015-09-02 10:24:00
編者按:億利能源近日發布公告稱,將向甘肅光熱發電有限公司增資并向其提供建設資金借款,投入資金近10億元人民幣。億利能源將持有甘肅光熱50%股權。從沙漠起步的億利集團,從保護生態的沙漠治理到利用沙漠的光熱資源實現可再生資源利用,進一步完善了開發沙漠的產業鏈。
2015年7月28日,中國西北腹地庫布其沙漠中,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七星湖酒店庫布其廳,億利資源集團(下稱億利集團)憑其27年在庫布其沙漠治理經驗,和一家埃及公司共同獲得了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秘書處頒發的本年度土地生命獎。
這是聯合國三年間第三次對庫布其治沙模式給予了高度評價。
為什么聯合國對一家中國民營企業如此看重?原因不復雜:在一定程度上,聯合國需要一個治沙典范,而億利集團成為了這個典范。全球陸地面積的四分之一是人類無法利用的沙漠化地區,中國沙化土地面積也達174萬平方公里,占國土總面積的18.1%,沙漠被稱為“地球上的另一個地球”。并且,地球荒漠化還在推進,沙漠還在拓展。眾所周知,治沙是世界級難題,而億利集團利用27年時間成功治理了總面積達1.86萬平方公里的中國第七大沙漠中的6000平方公里,控制了共1.1萬平方公里的沙化面積。
聯合國關注中國庫布其治沙模式已有數年。2015年7月下旬,第五屆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舉行,在論壇上,來自聯合國、世界40個國家、地區的政府官員、非政府機構、專家學者和社會人士經磋商一致通過了《全球荒漠化治理庫布其行動計劃(2015-2025)》。
行動計劃在總結億利集團“公益性可持續商業治沙模式”基礎上,提出未來要促進和提高全球尤其是非洲地區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能力建設和技術管理水平,推動全球2030年荒漠化土地零增長的目標。
中國官方也肯定了億利集團的治沙成績,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出席了此次論壇。記者得到的確切消息是,庫布其治沙經驗將作為中國的治沙模式代表,在未來“一帶一路”建設中,向沿線國家和地區輸出。
庫布其治沙模式已對不少面臨沙漠困擾的國家產生影響。非盟前主席庫福爾在此次論壇上稱:“中國庫布其模式是具有啟發性的,因為它幫助了我們建立了人與自然之間的平衡,它也展現了人類的意志力,能夠讓土地的退化得到控制。非洲迫切需要引進和推廣中國庫布其治沙模式”。
“與1400光年外的452B(美國科學家發現的另一個“地球”)相比,沙漠簡直是近在咫尺,與耗費龐大的宇宙開發相比,沙漠開發幾乎就是唾手可得!與其將希望寄放到外太空,不如把眼光投放到沙漠中來。”億利集團董事長王文彪在此次論壇中的演講,更是激昂澎湃。
冷靜地看,庫布其治沙模式在治沙上確實有很強的借鑒性,但其也是極為獨特的自然和現實條件下成功的,無法進行簡單復制。在27年治沙中,億利集團在治沙上并沒有真正賺錢,其以煤炭、化工和工程地產養著治沙。
庫布其沙漠雖大,但不缺水。其緊鄰黃河,地下水位也較高,這是大多數沙漠和沙化地區不具備的。其降水量也罕見地達280毫米/年以上,而大多數沙漠的降水量為200毫米/年以下。
庫布其模式到底是怎樣的?它的可借鑒性到底有多大?
億利的治沙探索
在上一代庫布其人的印象中,沙漠是可怕的——漫天遍野的黃沙,三天兩頭的沙塵暴,辨不清方向,修不了路,怎么走也走不到盡頭。沙丘還會移動,一家人的祖墳,若是沒人看守,幾年后就完全找不到了。
但是,現在到庫布其,過了烏拉山站,跨過億利黃河大橋,沿著庫布其西北部的沿黃公路一路向西,卻只能在視平線的遠處才隱約可見幾座小沙丘。這是億利集團過去27年治沙的主要成果——一道240公里長、20公里寬的綠色長城。林業部門介紹,這道面積6000多平方公里、占庫布其沙漠面積三分之一的生態屏障有效地阻擋了風沙蔓延。
上百年來,不少國家為實現“沙漠變綠洲”之夢而作出過努力,但很多都教訓慘重。
王文彪開始治沙,僅僅是為了企業生存。1988年,28歲的王文彪放棄了他在政府的鐵飯碗,辭職下海,承包下巴音烏素鹽海子——一家負債累累、瀕臨倒閉的地方國營鹽廠。上任第一天,王文彪乘坐的汽車就陷在了鹽廠門口的沙子中,工人們迎接他的方式是刨開黃沙。王文彪決定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從每噸鹽的利潤中提出5塊錢,在沙漠常年種樹。他當時擔心的不是其他,而是鹽湖也會像自己的汽車一樣被沙漠侵吞。
鹽廠依靠鹽化工產品漸漸扭虧為盈,而后兼并了當地化工廠和建材公司,共同組建了伊克昭盟(即鄂爾多斯)億利建材化工集團總公司。但由于沙漠阻隔,工廠的鹽化工產品運輸需要繞道330公里,運費幾乎抵消了企業的利潤。
1997年,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王文彪拿到了一筆7000萬元的銀行貸款,用以修建庫布其第一條“穿沙公路”,直接連接鹽廠和烏拉山火車站。這條65公里長的柏油路筑造得萬分艱難,沙漠里的風沙常常一夜之間就能掩埋掉前一天工人們的成果,不得不邊筑路邊固沙,以綠化帶防止風沙侵襲。
億利集團一開始也是摸石頭過河,最初選擇的樹種難以存活,其中包括了20多種從國外進口的旱生植物品種。雖然用滴灌的方式提高了一定的存活率,但依然效率不高。最后,他們還是在本地的沙生植物中找到了最適應庫布其環境的合適品種——沙柳和甘草,并發明了“水氣法種樹技術”。
這種方法的特別之處在于能夠讓栽種和灌溉同步完成,極大提高效率。先在沙漠中打井并鋪設供水管道。用水管在沙地中沖出一個孔洞,插入枝條,幾秒鐘就可種植一株。沖孔洞的水分可保樹苗的成活率高達80%-90%。而后,根據氣候情況,利用供水管道,適當澆灌,大部分樹苗的根系都可以達到地下水位,形成自我生長的叢林。
據億利集團介紹,在這種方式下,種植一棵樹的時間縮短成了20秒,樹苗成活率達到90%以上,每畝節省成本2000元,讓大范圍在沙漠中種樹由異想天開變成了現實。三年后,他們在公路兩邊建起了4公里寬的綠色走廊,成功保護了公路。億利集團又以同樣的方式陸續修建了四條沙漠公路,總長500多公里,并隨之建起了240公里的生態屏障,其中包括150萬畝人工林、100多萬畝甘草。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在一份歷時兩年的評估報告中指出,庫布其生態修復項目對環境產生了積極影響:防護林將風力減小了30%,減少了風沙入黃河數量,改善了包括土質在內的地方生態環境,沙塵暴得到有效遏制,植被覆蓋率呈增加趨勢,生物多樣性得到逐步恢復。這一片區域已成為天鵝遷徙的理想濕地棲息地。
以修路帶治沙的模式受到了國家林業局治沙辦副主任羅斌的肯定。“如何可以把沙漠治理好,就是先修路,把沙漠進行分割,最后打‘殲滅戰’,一片一片地治。不要撒胡椒面。只有搞集中治理,才是一條成功的路子。”
用“生意”養“公益”
2014年,億利集團以營業收入390億元,在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列第70位。2015年胡潤富豪榜上,王文彪身家112.6億元,是內蒙古第二富。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億利集團當下的“高盈利”并非來自沙漠相關產業。據記者了解,億利集團現有三大支柱產業,分別是煤炭,化工和工程地產,與治沙都沒有直接關聯。
在記者拿到的一份內部材料里,王文彪自己也承認,億利集團多年的種樹治沙一直都是依靠其他產業盈利反哺的“公益”事業。
某位接近億利集團的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告訴記者,對于億利集團來說,治沙就是億利集團花巨資打造的一張漂亮的企業名片,幫助億利集團做好政府和外界關系。“治沙雖然不創造直接經濟回報,卻是一種寶貴的政治資本。”
億利集團旗下億利能源的上市過程就是一個最好的佐證。上世紀90年代末,內蒙古自治區全區每年也只有五至六個國企上市指標,而億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