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日報 | 0評論 | 2876查看 | 2014-05-27 11:07:00
業內人士認為,天然氣資源的勘探開發應逐步向社會放開,并積極推進多元經營和公平準入的改革
天然氣行業正在醞釀一場史無前例的改革。5月21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發布首批基礎設施等領域鼓勵社會投資項目的通知》(下稱“通知”)。其中,多個天然氣項目都明確要引入社會資本,包括天然氣管道、LNG接收站和儲氣庫等項目。
此外,根據最近三部委聯合下發的《能源行業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天然氣成為能否完成治霾目標的關鍵因素。業內人士認為,就增加天然氣供應而言,更為重要的是改革現有的天然氣價格和生產體制,天然氣資源的勘探開發應逐步向社會放開,并積極推進多元經營和公平準入的改革。
天然氣多個項目欲引民資
從上述通知來看,首批推出80個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建設營運的示范項目中,多個天然氣基礎設施項目入列,包括天然氣管道、LNG接收站、儲氣庫和煤制氣項目。
其中,天然氣領域基礎設施項目共計9個,在油氣管網和儲氣設施、現代煤化工和石化產業基地兩大類項目中占比高達50%。包括中石化[微博]天津LNG接收站項目、中石油陜224地下儲氣庫工程、內蒙古華星煤制氣項目等。
安迅思能源行業分析師顏石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天然氣項目投資金額巨大,項目推進受限。以煤制氣項目為例,一個40億立方米的項目投資額約250億元,即使是資金充足的國資企業也難以承受,而引入社會資本不僅能保障資金投入和建設進度,也能降低和分擔投資風險。
通知明確提出,鼓勵吸引社會資本特別是民間投資以合資、獨資、特許經營的方式參與建設和營運,對尚未確定投資者的項目,應創造條件進一步落實鼓勵和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投資、建設及營運,具備條件的要面向社會公開招標。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列入目錄的9個項目中主要集中在天然氣中上游產業鏈。
顏石認為,這是由于天然氣成為控制煤炭消費、治理大氣環境污染最主要的替代能源,供需缺口逐年擴大,發展非常規天然氣和增加進口渠道成為保障天然氣供應的當務之急。
治霾倒逼天然氣改革
而與此同時,近日,發改委、能源局和環境保護部三部委聯合下發《能源行業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能源行業治霾的近期和中期等具體量化目標。
方案稱,通過逐步降低煤炭消費比重,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力爭實現煤炭消費總量負增長;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和山東省凈削減煤炭消費量分別為1300萬噸、1000萬噸、4000萬噸和2000萬噸,共計8300萬噸。而作為最直接最有效的替代能源,天然氣成為能否完成治理目標的關鍵。
方案還提出了能源行業治霾的近期和中期的量化目標。其中,近期目標為,201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11.4%,天然氣(不包含煤制氣)消費比重達到7%以上。中期目標為,2017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13%,天然氣(不包含煤制氣)消費比重提高到9%以上,煤炭消費比重降至65%以下。
此外,到2015年,全國天然氣供應能力達到2500億立方米。2017年,全國天然氣供應能力達到3300億立方米。為了實現上述目標,在提高塔里木、鄂爾多斯、四川盆地等主產區產量的同時,還要積極進口天然氣。
但是,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3年中國天然氣實際供應能力約為1678億立方米,距離2015年的供應目標尚有822億立方米的缺口。
顏石表示,要達成以上供應目標,需要加大非常規天然氣在未來幾年的發展,以緩解國產天然氣和進口天然氣的供應壓力。
《方案》還提出了天然氣供應的細化目標,到2015年,國內常規氣(含致密氣)、頁巖氣、煤層氣、煤制氣和進口管道氣供應能力分別達到1385億、65億、100億、90億和450億立方米,長期LNG合同進口達到2500萬噸。
對此,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也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天然氣作為一種清潔能源,正在被寄予厚望,改變目前我國“一煤獨大”的能源結構以及由燃煤造成的霧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