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由西子清潔能源裝備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西子潔能)主辦的以“為人類改善環境”為主題的零碳高峰論壇在杭州舉行。這也是西子潔能在杭州舉辦零碳峰會的第五個年頭。“之所以一直選擇在每年的‘11.19’舉行峰會,是因為我們認為,環境危險比119火警還要重要,是1119。”知名浙商、西子聯合董事長兼西子潔能董事長王水福說。
此次峰會匯聚了國內外行業龍頭、權威機構、行業專家以及企業高層,共同探討雙碳目標下的零碳技術路徑,分享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術進展,為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王水福
減碳行動已刻不容緩
西子潔能要用零碳技術來改善環境
王水福在致辭中表示,這五年來,雖然越來越多的人投入抑制全球氣候變暖的行動中,但仍然感覺杭州的夏天一年比一年炎熱。“然而我們還是看到了整個行業的明顯進步,從當時‘零碳’二字大家不敢用、不敢說,到現在隨處可見的零碳項目、零碳聯盟乃至零碳概念股。”
實際上,隨著全球氣候變化的腳步愈發急促,環境問題已不再是遙遠的威脅。世界氣象組織確認,2023年全球年均溫度比工業化前水平高出了1.45℃,全球平均海平面比1993年高出約91毫米,而亞馬遜雨林的年砍伐面積達到了自2006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我們正處于將全球氣溫上升限制在1.5攝氏度水平的最后倒計時中,而時間并不在我們這一邊。”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最近召開的第29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指出,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幸免于氣候災難,行動已刻不容緩。
比爾·蓋茨在《氣候經濟與人類未來》一書中講道:“到2100年,氣候變暖的致命性可能會達到新冠疫情的5倍。要想阻止全球變暖,要想避免氣候變化的最壞影響,人類需要停止向大氣中排放溫室氣體。如果不做任何改變,那么氣候將持續惡化,對人類造成的影響極有可能是災難性的。如果我們的行動足夠迅速,那么氣候災難是可以避免的。”
論壇現場
作為負責任的大國,中國提出“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不僅是對自然的尊重,更是對人類未來的負責。
作為負責任的企業家,王水福認為,一個有能力的人,必須為人類謀幸福。“‘為人類改善環境’是我們西子潔能的使命,也是大家共同的使命。使命的力量是無窮的,當一個人找到了畢生要去實現的使命,就擁有了持久激情的行動源泉。”而實現這一使命的途徑就是用零碳技術來改善環境。
西子潔能低碳、零碳產品一一亮相
新技術新方案提供新思路
從1978年成立第一個國家級余熱鍋爐研究所至今,西子潔能(前身杭鍋集團)一直是我國節能減排事業的排頭兵,余熱鍋爐的市場占有率遙遙領先,至今已投運3000臺(套)余熱鍋爐設備,分布于美日歐等51個國家和地區,產品全部投運后每年可發電超2100億度,相當于兩個三峽水電站年發電量、杭州兩年的用電量,年減排二氧化碳1.62億噸,減碳量占全國碳排放總量的1%左右。
西子潔能十幾年前開始就與浙江大學合作研發光熱熔鹽儲能技術,使西子潔能在光熱儲能領域已處于國際領先水平。目前在全國新建的27座光熱發電項目中,有13座采用了西子潔能的光熱熔鹽儲能技術。2021年11月19日在西子航空建成了中國第一家航空零碳工廠,使西子航空成為空客唯一一家獲得全球可持續發展獎的中國企業。今年西子潔能還和赫普一起成功參與了全國首個大型抽汽儲能火電機組靈活性改造。
論壇上,西子新能源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侯曉東介紹了西子潔能的創新之旅,公司主要圍繞能源高效利用、節能減排、新能源替代等方向,形成了從低碳到零碳的減碳產品路徑,其開發原則主要圍繞減碳和對客戶的經濟性,應用場景包括高能耗行業、超級工廠、工業園區、新能源基地等。在能源高效利用方向,有煤電減碳改造、靈活性改造、供熱改造;節能減排方向有余熱鍋爐、余熱高效利用、余熱深度利用;新能源替代方向有光熱發電、儲能(熱)、多能聯儲。未來將向綜合能源應用方向發展。
侯曉東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機械工業集團副總經理陳學東介紹了全球能源體系綠色變革與我國氫能儲運裝備技術進展。他表示,氫能具有大規模、長周期儲能優勢,是可再生能源規模化利用的重要載體,有望促進跨地區能源再分配、提高電力系統彈性和調節能力,推動構建氫-電互補的現代能源供應體系。
陳學東
論壇上,華中科技大學教授、煤燃燒與低碳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趙海波介紹了化學鏈燃燒技術,赫普能源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郭景洲介紹了公司在大型火電機組深度調峰靈活性改造方面的實踐,浙江大學教授、國家“863”項目首席專家、國家能源煤炭清潔轉換利用技術研發中心副主任、煤炭分級轉化清潔發電協同創新中心副主任王勤輝介紹了煤/生物質分級轉化分質高效低碳利用技術。
論壇現場,西子潔能與旭陽集團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在鍋爐整機、備品備件以及綜合能源利用等領域達成全面戰略合作,通過備件及材料的充足儲備和快速響應機制,西子潔能將全面助力旭陽集團實現設備的長期穩定運行,在為雙方帶來新的增長點的同時,也將為整個能源行業樹立合作典范,共同推動行業進步和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