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中國能建中電工程西北院始終致力于全面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增強創新動能,以清潔綠能賦能產業發展,成為全國光熱產業的領跑者,為中國式現代化貢獻西北院之力。
連日來,央媒持續聚焦西北院光熱領域,從全球最大裝機規模熔鹽線性菲涅爾光熱電站,到新疆單機容量最大塔式光熱項目,再到新疆首個線性菲涅爾光熱電站……
央視頻道持續關注、連續報道,充分展現出西北院的卓越實力和國際影響力。
01甘肅玉門光熱項目
世界在建最大裝機規模的熔鹽線性菲涅爾光熱電站
在甘肅玉門,由西北院總承包的國家首批“光熱儲能+光伏+風電”示范項目將在7月實現并網,項目總投資49億元,建成后年發電量17.5億千瓦時,可供350萬個家庭一年的用電,項目使用二元熔鹽作為吸熱、儲熱介質,配套8小時熔鹽儲熱系統,將建成世界最大裝機規模的熔鹽線性菲涅爾光熱電站。
項目在設計、建造過程中,采用了一系列優化措施,采納了多項世界或國內首次應用:一是采用SGS建筑與主廠房一體化設計,該創新設計為全國首次應用,極大縮短了四大管道長度,節省EPC采購成本,提高了汽輪發電機組效率;二是首次采用進口和國產熔鹽泵混合應用方案,充分發揮了進口熔鹽泵安全、可靠的性能優勢,也為熔鹽泵國產化提供實際應用平臺,較大幅度節省了項目建設成本;三是對熔鹽母管及儲熱罐位置進行了優化布置,較常規方案熱鹽管道長度減少約1.2公里,且最大化減少了高溫熔鹽在集熱管的散熱損失。
項目的建設將緩解目前新能源基地大規模開發瓶頸,通過光熱電站和光伏電站、風電場的聯合運行,提升光伏風電的消納能力。為下一步風光大基地的開發提供新的解決方案。
02中能建哈密“光(熱)儲”項目
世界最大規模的“光熱+光伏”一體化電站
由西北院總承包的中能建哈密“光(熱)儲”1500MW基地項目150MW光熱電站位于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三塘湖鎮的東北處。項目依托新疆豐富的太陽能資源,以“光熱儲能+光伏”一體化模式建設,是世界最大規模的“光熱+光伏”一體化電站。
項目創新性地采用光伏為光熱電站提供廠用電,光熱電站動力島供暖采用光伏中午大發時段棄光供電的蓄熱鍋爐,以及建設智慧型光熱電站等新技術。項目對于150MW級塔式熔鹽太陽能熱發電的設計、產品技術和標準規范等方面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
項目建成后,有利于提高我國可再生能源占比,降低化石能源消費,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為我國大容量太陽能熱發電項目提供數據支持,為太陽能熱發電事業積累設計、建設、運營和管理經驗,對未來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發展提供可行路徑,助力國家能源結構轉型升級。
03中能建哈密塔式光熱發電項目
國內首個五邊形定日鏡光熱電站
中國能建哈密塔式50MW光熱發電項目是國家第一批光熱發電示范項目,由西北院總承包建設。項目位于新疆哈密市伊吾縣淖毛湖鎮,總投資約16.4億元。
西北院充分發揮設計引領龍頭作用,堅持策劃先行,從基礎技術資料收集著手,消化吸收國際先進技術,并自主創新,從而形成獨立的基建和技術支撐體系。同時,在以往總承包項目一體化協同管理模式的基礎上,建立EPC總承包項目精細化管理流程,實現項目管理從一般的方法(四控兩管一協調)為標志的外緣管理到建設項目本身質量、性能、本質安全、施工工藝、工法為標志的內涵管理轉變。
項目定日鏡數量為14500面,每塊定日鏡面積為48.5平方米,吸熱塔總高220米,具備13個小時的儲能時長,發電品質優于光伏和風力發電等可再生能源,具有與現有電網匹配性好、連續穩定發電等特點,有助于提高地區新能源的利用和消納比例。項目采用世界上先進的聚光集熱技術,在建設中實現了廢氣、廢水、廢物零排放,是典型的儲能型新能源電站。項目建成后,年發電利用小時約3900小時。
04三峽能源格爾木光熱項目
國內首座兩臺機光熱機組共用一個集控室的光熱項目
由西北院總承包的三峽能源海西基地格爾木100MW光熱項目是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批復的“第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基地建設項目。項目通過優化光熱發電、光伏發電不同電源規模配比和協同運行調度,提升整體電能質量和系統出力穩定性,發揮光熱調峰運行能力,顯著改善電站經濟效益。
項目創新采用國內首個雙列蒸汽發生器(單列故障不至于全廠失電)、SGS間與汽機房貼建,有利于減少工程造價。通過對吸熱塔內各個結構層、檢修層進行優化設計,統一對塔內各層的標高進行調整,更符合現有的標準模板模數。同時,啟動電加熱器采用立式結構,從設備結構角度避免了設備干燒的可能性,提高機組安全運行的可靠性。
此外,項目地處荒漠,是國內首個水系統遠離發電區域布置的光熱電站,也是國內首座兩臺機光熱機組共用一個集控室的光熱項目。
05三峽恒基能脈瓜州“光熱儲能+”項目
全球首個“雙塔一機”光熱儲能發電項目
由西北院設計的三峽恒基能脈瓜州10萬千瓦塔式光熱發電項目是全球首個“雙塔一機”光熱儲能發電項目。
瓜州光熱項目采用塔式熔鹽技術路線,其聚光集熱系統創新地采用了“雙塔雙鏡場”的設計模式,兩座200米高的吸熱塔相距約1公里,鏡場采光面積共80萬平方米。位于兩個鏡場中間區域的定日鏡可以服務于任何一個吸熱塔,相比于常規的單塔單鏡場設計模式,在同等邊界條件下可提升約24%的光學效率。同時,項目配備了大容量的熔鹽儲熱系統,具有儲熱時間長、響應速度快、輸出功率穩定等特點,調峰性能更優。
該“光熱儲能+”項目投運后將推動光熱發電與光伏、風力發電互補調節等多種能源聯合調度模式發展,為探索新能源大基地項目建設新模式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