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中國改革報》“高質量發展看能源”網評品牌活動調研團來到青海,探尋發掘與傳承這些能源“寶藏”的背后故事,刊發題為《青海能源“寶藏”:“水火風光”多能互補》的文章。在光熱之都德令哈,巨大“鉆石”閃耀高原大地,這就是這是青海中控德令哈50兆瓦塔式熔鹽儲熱光熱電站。
位于青海省海西州的德令哈,是高原上的“光熱之都”,這里年日照在3500小時以上,是太陽能資源開發利用的天然“沃土”。
沿著“金光大道”向西,兩旁林蔭掠過,調研團一行直奔向德令哈的地標建筑之一,一顆極為特殊而珍貴的“鉆石”。隨著陽光逐漸灼熱,這顆矗立在200余米塔尖的巨大“鉆石”也愈發耀眼起來——這是青海中控德令哈50兆瓦塔式熔鹽儲熱光熱電站吸熱塔塔尖的吸熱器,陽光會被吸熱塔周圍呈環形排列的2.7萬多面定日鏡反射向這里,加熱其中流動的熔鹽,在這里,光能被轉換成熱能儲存,最終通過蒸汽發生系統和汽輪發電系統實現發電。
“光熱電站與其他類型電站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不僅可以利用太陽能進行白天發電,還可以利用儲存的熱能進行夜間發電。”CSPPLAZA平臺會員單位——浙江可勝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可勝技術)董事長金建祥介紹,太陽能清潔、無需開采,熔鹽成本低、儲能時間長,這使得光熱電站實現綠色低碳化發展。
在現場,一臺極寬的“車”引起了調研團的注意,它有4個車輪,卻頭頂著一個巨大的操作平臺,看起來并不像一輛尋常行駛的汽車。金建祥介紹,這其實是一臺公司自主研發的全自動無人駕駛清洗車,具備自動導航、水洗/干洗功能,負責對鏡場中的2.7萬多面定日鏡進行清潔,大幅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運行效率。
這只是光熱電站技術研發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可勝技術自主研發了自動聚光集熱控制、云預測系統,在熔鹽泵、電伴熱系統等核心裝備上不斷突破“卡脖子”難題,使電站的光熱發電技術國產化率達到95%,聚光精度、光熱轉化效率也達到國際一流水平。
一直以來,光熱電站具有“建成容易、達產不易”的特點,而這座光熱電站通過背后技術團隊研發的各項“秘密武器”,發電量不斷實現突破。這座電站曾經創下全球同類型電站最高運行紀錄;2023年電站實現年度發電量1.524億千瓦時,達到年度設計發電量(1.46億千瓦時)的104.38%,連續兩年實現達產目標。
“陽光”“鏡子”“鹽”,聽起來無比熟悉而平常,但在德令哈的戈壁深處,它們以一種極具科幻感的方式被重新排列組合,創造出清潔能源綠色利用的全新途徑與無限可能。
延伸閱讀:可勝技術的智能鏡場清洗系統
可勝技術創新性的全自動無人駕駛清洗車,具備自動導航、水洗/干洗功能,可大幅度提高鏡場清洗效率,以適應中國低溫、多風沙的自然環境,保證鏡面清潔度,并降低運營成本。
以青海中控德令哈50MW熔鹽儲能光熱發電項目為例,采用無人駕駛全自動清洗車,可執行夜間清洗模式,全鏡場清洗周期約7天,配置六臺清洗車,每天兩班清洗。可節省人工工資120萬元/年;提高發電收益:110萬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