淖毛湖鎮位于新疆哈密市,地處戈壁深處,常年風大、光照強。但近年來,一座“綠電之城”正在戈壁灘上發展壯大。今天的《走進新疆看發展》就讓我們跟隨記者鏡頭,走進位于淖毛湖鎮的伊吾工業園,一起去感受一份戈壁灘上的別樣“綠色”。
14500面定日鏡,220米高的光熱塔,茫茫戈壁,從空中俯瞰,就如同科幻大片中的太空基地,這其實是一座占地約6600畝的塔式熔鹽光熱電站。每當太陽升起時,定日鏡會根據程序自動隨著太陽運動,反射日光到吸熱塔頂。位于塔頂的吸熱器內的熔鹽被加熱后會被輸送至塔底的熱鹽儲罐內。
總臺央視記者黃達:雖然現在氣溫已降到零下20攝氏度,但是我身后的熱鹽罐中的溫度卻超過500度。熱鹽與水進行熱交換,產生的蒸汽將通過管道輸送至機房內,推動汽輪機進行發電。由于熱鹽具有儲熱功能,即便在夜晚。這里也能產生源源不斷的電能。
哈密中能光熱電站2021年投產,年平均利用小時數三千多小時,是普通光伏的2—3倍,可實現年供電量1.983億千瓦時。這也就意味著,光熱電站一年產生的電量將夠讓擁有1000戶住戶的小區使用27年。中國熱度讓“追光逐日”的夢想在戈壁灘里變為現實。
總臺央視記者黃達:在這個位于淖毛湖鎮的工業園里,我們不僅看到可以“逐日”,更可以感受“追風”。淖毛湖鎮所在的哈密市擁有新疆九大風區中的3個。而戈壁灘上的大風,卻在這里被當做了資源。我身后的這10臺單機容量5兆瓦的風電機組,已在今年4月實現并網發電,預計全年發電量可以達到8000萬千瓦時。而如果在煤電廠,產生相同的電量,則需燃燒超過2萬噸的標煤。節約化石能源的同時,更實現了減排。并網發電以來,這十個大風車已經實現二氧化碳減排近6萬噸。更吸引我們的還不止如此,在這個面積700多畝的廠區內,“追風”和“逐日”合并到了一起。
就在風電塔不遠處,7組光伏太陽能電池板列成發電方陣。同時這里還排布著6個超大個“充電寶”,每個集裝箱里裝配的3360塊磷酸鐵鋰儲能電池,可以儲存整個電廠滿負荷發電20%的電量。
哈密興疆鯤鵬淖毛湖風光電廠安全生產專工楊義明:在自然環境下風光資源具有很大的隨機性,因此會造成我們不能連續持續發電。風光儲做到資源互補,在沒有風的情況下,我們可以用光能去發電,沒有光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利用風能去發電,冗余的電量可以充進我們的儲能系統當中,搭配起來就可以最大程度上來利用咱們自然資源,提升我們系統運行的穩定性。
目前,在伊吾工業園區,已入駐新能源企業14家。除了新能源發電企業,還入駐了風機、葉片等新能源裝備制造企業,而這些產品,將可直接應用于后續園區即將建設的風電場內。
從綠色發電,到制造綠電裝備,在這個位于淖毛湖鎮的工業園里,一條綠色的產業鏈正在戈壁灘上打造著一片別樣的“綠意”。
哈密市伊吾縣發改委副主任成曉燕:未來呢,我們要立足淖毛湖區域風、光、光熱資源富集優勢打造千萬千瓦級風光發電基地。形成裝備制造、研發設計、檢測認證、運維管理、綜合服務為一體的風光儲氫高端裝備全產業鏈,為中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奠定良好的產業基礎。
總臺央視記者黃達:國家電網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新疆新能源裝機規模已突破2000萬千瓦,是2022年全年總和的5倍,新增新能源裝機規模全國第一。隨著新疆推動新能源產業步伐不斷加速,綠色已不僅是對這里山與水的形容,更成了新疆發展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