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召開的杭州第19屆亞運會,除了活力、熱情與多樣性之外,恐怕“亞運綠”給世界留下最難忘的亞運記憶。
場館“向綠而生”。綠色、低碳、可持續的理念,融入在亞運場館規劃設計、建設施工、運營管理的全過程之中。杭州亞運會和亞殘運會56個競賽場館中,新建場館僅12個,其余均為舊館改造提升而來。像杭州奧體中心主體育場,運用江水源熱泵系統,通過江水與體育館內空氣的溫差實現制冷或制熱,相比于傳統空調,節能率超過30%。這一系統已經在公共場所推廣應用,覆蓋供能面積約10萬平方米,一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404噸。
綠電“綠意盎然”。杭州亞運會在亞運史上首次實現全部競賽場館常規電力使用綠電,這些電可能是來自青海柴達木盆地、甘肅嘉峪關等地的光伏電,可能是來自新疆哈密等地的風電,也可能是來自省內的分布式光伏電或海上風電。
交通“逐綠而行”。杭州為綠色出行做足了精心準備,便捷快速的地鐵公交、助力“最后一公里”的小紅車,以及遍布場館周圍的充電設施等,都兼顧便利與低碳。像亞運村打造了“0.9公里充電圈”,方便參賽人員和市民、游客綠色出行,每棟樓之間設置了綠色接駁車站點,提供服務的都是新能源汽車:綠色交通出行率達75%。
賽事“因綠而美”。歷屆大型體育賽事,絢爛的開幕式總是最讓人期待的活動之一。秉承綠色辦賽理念,全程無碳,不燃放煙花。充分運用高科技手段,將情感體驗做到最大化,以情動人,以美動人,以人動人,彰顯新時代中國的文化自信。
“亞運綠”讓我們不難發現能源是工業的糧食、國民經濟的命脈,關系人類生存和發展,攸關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深入推進能源革命”“確保能源安全”。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深入推動能源革命,加快建設能源強國”。這是對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是著眼現實的深刻洞察,更是面向未來的深刻昭示,也為新時代中國能源高質量發展指明方向。
說到這里,人們不免會問,是什么力量支撐著杭州的“亞運綠”?
也許,善弈者謀勢,善謀者致遠。
對我們這樣一個大國來說,保障好初級產品供給是一個重大的戰略性問題。也就是說,能源的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里。前不久,我榮幸參與了《浙江能源發展紀事》一書的編寫工作,再次重溫: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始終把能源問題放在經濟社會發展大系統中來認識,放在“八八戰略”大框架中來謀劃,提出了許多能源強國重要思想,也開啟了能源發展的新篇章。
浙江有幸得到紅色囑托,率先實現了能源變革實踐發展大躍升,成為習近平同志能源安全新戰略的重要萌發地和踐行地。2002年習近平同志剛到浙江工作時,浙江的能源問題突出,全省電力只能滿足需求的三分之二左右,用電缺口巨大,煤炭供應常常得不到保障,天然氣也剛剛從零起步。為了解決全省能源供應保障問題,習近平同志多次深入基層和企業開展調研:
故事一,中國第一座清潔能源核電站。
習近平同志來浙江考察的第一家工業企業就是秦山核電,從清潔能源和走可持續發展方面提出了一些要求。20多年來,秦山核電積極踐行“八八戰略”,全面建成9臺機組,總裝機容量666萬千瓦,年發電量約520億千瓦時,約占浙江省全社會用電量的10%,是目前我國核電機組數量最多、堆型品種最豐富的核電基地,也是浙江省最大的清潔能源生產基地。連續安全運行超過150堆?年,近3年共22臺次機組WANO(世界核電運營者協會)綜合指數滿分,并列世界第一,運行業績穩定處于世界先進水平。奉獻清潔核電超7500億千瓦時,相當于減排二氧化碳7億噸、植樹造林約471個西湖景區。
故事二,中國第一個精準扶貧水電站。
浙能灘坑水電站的建設,是百億幫扶致富建設的一項重要工程,也是一項重大的扶貧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水電站涉及數萬移民,一直牽動著習近平總書記的心。那幾年,他每次去麗水調研,都要單獨聽取移民工作的匯報。工程建設在克服移民、環保、資金等一系列難題,以及洪水侵襲、地質災害、運輸困難等考驗后,2008年8月16日實現了首臺機組投產發電,到2011年7月10日最后一臺機組投產。至此,這個浙江省最大的精準扶貧工程,總投資近百億元,帶動了周邊的青田和景寧兩個縣11個鄉鎮80個行政村的百姓成功脫貧,成為浙江歷史上最宏偉的扶貧工程。
故事三,中國第一臺超低燃煤電廠。
習近平同志在調研浙能集團嘉興電廠建設項目時,高度重視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工作,鼓勵企業進行燃煤電廠煙氣超低排放技術創新。2014年5月30日,中國首臺燃煤電廠煙氣污染物超低排放裝置在浙能嘉興發電廠8號機組成功投運。2015年,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召開,嘉興電廠首創的“超低排放”一詞被收入《政府工作報告》,并在全國推廣。到2016年12月10日,浙能嘉興發電廠8臺共530萬千瓦機組全部實現超低排放,成為全國最大超低排放燃煤電廠,每年約減排二氧化硫3900噸、氮氧化物4900噸、粉塵1700噸,超低排放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
故事四,中國第一座煤礦騰籠換鳥。
正值2005年春節前夕,習近平同志赴長興縣,到長廣煤礦調研。長廣煤礦位于浙江長興與安徽廣德交界處,與江蘇宜興毗鄰,作為浙江最大的工業企業,有礦工數萬人,曾以煤為名,也因煤而興。此時,長廣煤礦正在謀求轉型。不久,隨著最后一個礦口封閉,高耗能與高污染的老路不能再走,浙江終結了產煤歷史。騰籠換鳥,煤山鎮開啟了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制造等新興綠色產業發展之路。尤其通過對長廣煤礦原有土地資源的綜合利用,在煤山鎮先后投資建設了浙能智慧能源科技產業園和浙能長廣氫能裝備制造產業園,引進兩個百億元級大項目,衍生出一個千億級的新業態。這片曾屬長廣煤礦的礦山,如今成為承載當地能源產業的新平臺,更是奏響生態綠色高質量發展的新序曲。
故事五,中國高海拔地區第一批新能源項目。
今年是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提出的“八八戰略”實施20周年,按照“跳出浙江發展浙江”的思路,一邊浙江利用在聚光集熱、儲換熱、汽輪機等方面具有全國領先的技術研發和設備制造優勢,已形成較為完整的光熱發電產業鏈;一邊利用青藏太陽能直接輻射資源富集,土地資源廣袤,是建設光熱電站的理想區域。首先,在德令哈聯合投資開發了兩個大型商業化塔式光熱電站,即青海中控太陽能發電有限公司10兆瓦和50兆瓦塔式光熱電站。青海太陽能10兆瓦電站于2013年7月并網發電,是中國首座并網發電的光熱電站,也是全球第三座在運行的規模化儲能光熱電站。經多年穩定運行,該電站2018年實際發電量已達設計值的96.75%,是全球同類項目中發電量達成率最高的。青海太陽能50兆瓦電站于2018年12月30日并網發電,該電站年設計發電量1.46億千瓦時,可為當地8萬余戶家庭提供清潔能源,年可節約標煤4.6萬噸,相應減排二氧化碳氣體12.1萬噸。其次,在全國乃至全世界海拔最高的西藏那曲地區,項目場址海拔4750米,項目裝機容量50兆瓦,運行期多年平均發電量約7100萬千瓦時。建設投運后,每年可節約標煤2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6.5萬噸、二氧化氮250噸、煙塵293噸,帶來了直接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這些故事,作為能源創新發展的一滴水,已經折射出我國能源強國的光輝。能源革命,浪潮澎湃,國家能源局給了我們一組數據:
2014年以來,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累計降低20%,能源自主保障能力始終保持在80%以上。2021年我國一次能源生產總量43.3億噸標準煤,比2012年增長了23.4%,超過世界總產量的1/5;國內原油產量連續3年回升、增產至1.99億噸,天然氣產量連續5年增產超百億立方米……一個個鮮活數據,同樣也折射出我國能源強國建設的堅實步履與巨大成就。
當務之急,作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費國,如何有效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有力保障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始終是我國能源發展的首要問題。同時,如何推動能源科技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盡快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贏得創新發展主動權、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必由之路。具體說,要做到“六個加快六個必須”:
之一:加快保障能源安全,必須把能源的飯碗端在自己手里。
進一步發揮煤炭“壓艙石”作用,有效發揮煤電基礎性調節性作用,扎實提升電力安全保供能力,持續提升油氣勘探開發力度,不斷完善產供儲銷體系,加強能源安全運行預測預警。
之二:加快能源綠色低碳發展,必須堅持先立后破、通盤謀劃。
加快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推進風電光伏就近開發消納,積極推動海上風電集群化開發和風電光伏基地化開發,抓好沙漠、戈壁、荒漠風電光伏基地建設。積極穩妥發展水電,加快推進龍頭水庫電站建設,核準開工一批重大工程項目。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在確保安全前提下,有序推進具備可靠條件的核電項目核準建設。加強抽水蓄能等調峰電站建設,推進煤電靈活性改造,推動新型儲能發展,優化電網調度運行方式。優化全國電網格局。
之三:加快推進能源科技創新,必須將大國重器掌握在自己手中。
加快推進技術裝備攻關,重點推動燃氣輪機、核電、可再生能源、油氣、儲能、氫能等重點領域技術攻關,力爭綠色低碳前沿技術取得突破。大力開展技術和產業創新,著力構建能源領域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推進數字化技術創新。加快5G、區塊鏈在能源領域應用,推動新型儲能規模化市場化發展,探索氫能、綜合智慧能源服務發展新模式。
之四:加快體制機制改革,必須構建有效競爭的法治與市場體系。
盡快建立健全各層次電力市場協同運行、融合發展、規范統一的交易規則和技術標準,加強中長期市場、現貨市場和輔助服務市場的統籌銜接,推動完善電價傳導機制,有效平衡電力供需。深化電力中長期交易,不斷擴大市場交易規模,深入推進電力現貨市場建設,推動具備條件現貨試點轉入長周期運行,積極推動輔助服務成本向用戶側疏導,通過市場機制充分挖掘供需兩側的靈活調節能力,有序推動新能源參與市場交易。支持引導省級管網以市場化方式融入國家管網,積極推進油氣干線管道建設和互聯互通,推動省級管網運營企業運銷分離,鼓勵用戶自主選擇供氣路徑和供氣方。推動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促進能源領域“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持續推進能源法治建設,加快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積極推進電力市場化交易,扎實推進管網改革。
之五:加快提升能源監管效能,必須以公平監管保障公平競爭。
優化用電營商環境,切實提升用電滿意度和獲得感。深化電網、油氣管網監管,加大公平開放、運行調度、價格成本、合同履約、電網代購電、機組非計劃停運等方面的監管力度,著力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構建電力安全指標體系,試點開展電力安全生產標準化和安全教育培訓體系建設,抓好班組安全和新能源安全專項監管。大力推廣“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模式,推進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開展信用監管試點。強化能源監管行政執法,切實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查處力度。
之六:加快拓展能源國際合作,必須穩步提升我在全球能源治理中的話語權影響力。
統籌謀劃好大國能源合作,積極推動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中俄原油管道等建設運行,推動打造更加緊密的中俄能源合作伙伴關系。落實中美兩國元首視頻會晤重要共識,推動雙方在能源安全、天然氣和新能源等領域開展對話交流。持續深化中歐能源務實合作,依托既有對話機制與合作平臺,促進政策交流與企業間創新合作示范項目落地。高質量推進“一帶一路”能源合作,深化能源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聚焦重點國別、重點領域、重點項目,不斷提升合作水平。精心打造國際合作平臺,以“一帶一路”能源合作伙伴關系、國際能源變革論壇為載體,積極推動中國—東盟清潔能源中心、中國—阿盟能源合作分中心等落地,深度參與聯合國、G20、IEA、IRENA、金磚、上合組織等多邊機制。
行而不輟,履踐致遠。
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只要我們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能源發展新道路,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把能源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中國能源產業必將成為支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強的能源保障,進而推動建設更加清潔、美麗、繁榮、宜居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