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推進電力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發展的指導意見》《關于報送“十四五”電力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工作方案的通知》《“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等文件都強調:發展儲熱型光熱電站,積極推動“風光儲”一體化;太陽能熱發電與風電、光伏發電融合發展、聯合運行。
光儲系統在缺乏光熱發電上網電價傳導機制的情況下,采用光伏、風電、光熱打捆的多能互補一體化項目方式,通過風電和光伏發電的利潤空間來彌補光熱發電的虧損。這樣的開發模式對緩解光熱發電產業鏈生存危機發揮了積極作用。
地方政府在組織多能互補一體化項目時,按照項目開發商能夠接受的最低投資收益確定了光熱發電與風電和光伏的容量配比。在多能互補一體化項目中,光熱發電按照當地燃煤發電的基準電價上網是虧損的,需要通過風電和光伏發電的利潤空間來彌補。這導致投資方為了達到合理的投資收益,大幅削減光熱發電的投資,聚光集熱系統的容量大幅度縮減,導致光熱發電機組的發電量和靈活調節功能大打折扣,喪失了光熱發電站長時儲能的技術優勢,這是多能互補一體化項目建設中出現的新問題。
目前,新能源基地建設中包含的光熱發電項目,基本上沿用了多能互補一體化項目的模式,將新能源基地分解為若干個多能互補一體化建設項目,并沒有考慮新能源基地的電力輸出特性。在新能源基地建設中,要立足于外送100%新能源電力,盡可能不占用系統現有的調節資源,自己解決儲能和調節問題,這樣才能夠起到“先立后破”的示范作用。因此,要首先對新能源基地開展系統研究,明確光熱發電的裝機容量和功能,并建立光熱發電上網電價的傳導機制,才能使光熱發電在新能源基地中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