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北麓,一條條“鋼鐵巨龍”在哈密市淖毛湖礦區集結,特殊的“黑色旅客”坐上火車從這里出發,奔向東南方,最終在甘肅紅柳河與蘭新鐵路完成“交接”,新疆優質的煤炭資源就這樣一車接一車輸送到東部地區。這條運煤專線正是新疆首條由民營資本投建的地方鐵路——紅淖鐵路。
“公司在建設淖毛湖煤炭煤化工基地的時候,就有修建紅淖鐵路的計劃,如今來看效果非常好。”廣匯能源董事長韓士發說,這條耗資107億元,全長約435公里的鐵路目前年運能超過6000萬噸,已成為“疆煤東運”的重要通道。
立足煤炭,但又不局限于煤炭。在韓士發看來,本著“產業報國、實業興疆”初心的廣匯能源,要從國家“雙碳”戰略出發,圍繞新疆“八大產業集群”建設下功夫,在穩固煤炭“壓艙石”的基礎上,力爭開創傳統煤化工向現代煤化工、現代煤化工向新能源和氫能“兩個耦合”的發展新局面。
立足資源優勢讓煤化工更“現代化”
廣匯能源三季報顯示,公司今年1至9月實現凈利潤48.51億元。其中,煤炭板塊也貢獻了“力量”。
不得不說,豐富的煤炭資源是廣匯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要素之一。據介紹,廣匯能源目前在新疆擁有煤炭資源儲量65.97億噸,其中白石湖煤礦資源量17.73億噸、馬朗煤礦資源儲量18.09億噸、東部勘查區資源儲量30.15億噸,且都位于哈密地區,不僅具備獨特的區位優勢,而且煤炭資源稟賦條件好。
“我們的煤炭是富油煤類型,屬于高質量的氣化原料煤和動力煤。”韓士發告訴上海證券報記者,雖然眼下業務板塊較多,但煤炭是發展基礎,起到了“壓艙石”作用。
正是立足煤炭資源優勢,在保障疆煤外運的同時,廣匯能源圍繞煤炭分級分質利用和煤制甲醇/天然氣兩條產業鏈,不斷向下游延鏈補鏈強鏈,構建起集資源開發、就地轉化、綜合利用為一體的現代煤化工產業鏈,讓煤炭資源經過循環利用被“吃干榨凈”完成綠色轉變。
在韓士發看來,現代煤化工的標志是更少的碳排放、更低的能耗指標以及向新材料延伸和新技術應用。“廣匯能源的煤化工已經逐步實現由傳統向現代的耦合發展,接下來就是在新材料領域發力,更好地與綠色環保相結合。”韓士發說。
以廣匯能源旗下環保科技公司的荒煤氣綜合利用年產40萬噸乙二醇項目為例,該項目首次將“WHB合成氣制乙二醇技術”應用于荒煤氣制乙二醇,年可有效利用荒煤氣約30億立方米,有效節能16.8×106GJ/a,每年可直接減排二氧化碳60萬噸,間接減排二氧化碳170萬噸。
緊抓“雙碳”機遇加快綠色轉型步伐
過去,大家提到煤化工產業,第一印象就是高污染、高能耗。那么,煤化工產業能否實現綠色生產?答案是肯定的。在韓士發看來,依托科技力量,不斷銳意創新,煤化工完全可以實現和新能源耦合發展。
今年3月,廣匯能源首期“10萬噸/年二氧化碳捕集與利用示范(CCUS)項目”試運行,產出合格液態二氧化碳并用于驅油。截至目前,項目試生產運行穩定,日均生產280噸至300噸液態二氧化碳產品。
“大多數碳捕集項目是虧本的,更不用說賺錢,而我們的CCUS具有經濟性,未來可期。”韓士發表示,廣匯能源的“碳捕捉”項目有應用場景的優勢,新疆油田資源豐富,該項目產出的液體二氧化碳可用于油田端驅油增產,能替代現有水驅工藝為油田節約用水。
韓士發稱,公司正在加快推進300萬噸/年CCUS項目,最終目標是要把旗下所有化工廠的二氧化碳“捕集”起來,一方面通過與油田端合作消納,另一方面將依托二氧化碳加氫制甲醇等技術運用,用于礦區甲醇卡車等場景,從而實現就地消納。
除已推進實施的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和驅油項目外,廣匯能源還明確了今后轉型的另一重點方向——氫能產業。
韓士發表示,廣匯能源所屬的哈密淖毛湖地區“風光熱”資源豐富,利用“風光熱”發電并制綠氫有著明顯的區域優勢,同時公司煤化工項目副產的荒煤氣中有較高含量的氫,工業制氫成本優勢顯著。
為此,廣匯能源計劃在2023年至2024年建設“綠氫+工業副產氫+儲氫+加氫站+氫能燃料重卡”應用示范工程。同時,針對淖毛湖地區礦山開發、煤炭及煤化工產品中短途運輸涉及大量的礦卡、重卡的應用場景,公司有意在淖毛湖地區開展氫能交通運輸領域大規模替代,通過交通運輸場景應用實現氫能產業的綜合利用。
對于未來發展,韓士發認為,走清潔低碳之路是發展正道,公司將圍繞新疆“八大產業集群”“三基地一通道”建設所帶來的機遇,積極構建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相互融合的生態體系,為新疆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廣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