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2187萬千瓦,位居全國第五,黃河上游是全國十三大水電基地之一;光伏資源技術可開發量35億千瓦,直接輻射量位居全國第二;風能技術可開發量7555萬千瓦,位居全國前列,低風速風電開發潛力巨大;地熱能、天然氣、頁巖氣儲量豐富,鹽湖鋰資源、熔鹽資源優勢顯著,加之10萬平方公里以上的廣袤荒漠化土地……放眼青海,這里清潔能源開發優勢顯著,開發潛力巨大,固碳增匯潛力巨大,是清潔能源發展的理想之地。
海南州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示范項目100萬千瓦光伏電站。黃河公司供圖
2021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青海考察時強調,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青海的生態安全地位、國土安全地位、資源能源安全地位顯得更加重要。要立足高原特有資源稟賦,堅持綠色低碳發展,結合實際、揚長避短,走出一條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一排排藍色的光伏板在陽光照射下熠熠生輝,一臺臺高大的白色風機迎著疾風飛速轉動……今日之青海,在追“風”逐“日”中,挺起“綠色”發展之脊;在“光”生“水”起中,躍起“綠色”發展之脈,進一步將能源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凝心聚力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高質量推進能源事業發展。
國網青海檢修公司輸電作業專業人員在±400千伏柴拉直流輸電線路登塔消缺。汪大鵬攝
“綠色”,擦亮高質量發展底色
“今年上半年,青海省ETC車道累計過車約4353萬車次,油耗節省量約為1366.82噸,CH(碳氫化合物)、CO(一氧化碳)、NO(氮氧化合物)化合物排放量分別降低約30.47噸、204.59噸、13.06噸。”
在這組數據背后,蘊藏著青海省積極實現經濟社會綠色轉型的“密碼”。
黃河公司共和光伏產業園區內集中式儲能。
近年來,青海將新能源作為全省工業經濟、經濟形態重構轉型重要抓手,其中,積極推廣和應用節能降耗新技術、新產品、新材料,倡導使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全面構建綠色低碳循環交通運輸體系,促進交通運輸行業全面綠色轉型發展。
綠色低碳是青海發展的底氣,是青海前進的方向。
為當好綠色低碳轉型“排頭兵”,青海省積極推進新型電力系統建設,與國家電網公司簽訂《加快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構建低碳電力體系和綠色電力外送通道體系,編制完成《青海新型電力系統示范區實施方案》,爭取將青海海南特高壓直流外送通道納入國家“十四五”電力發展規劃,截至2022年底青豫直流累計輸送綠電超300億千瓦時。
國網海北供電公司在海北州祁連縣央隆鄉改造10千伏隆2路配電網線路保障藏鄉群眾用電。徐琛攝
同時,為確保新能源“用得好”,青海省推廣源網荷儲一體化、園區綠色供電,提升本地新能源消納能力。圍繞工商業、建筑、交通等領域,大力推行“以電代煤、以電代油、以電代氣”的化石消費替代和轉型升級,升級綠能大數據平臺,打造“雙碳”大數據中心,探索實施零碳產業示范園100%綠電供應,規劃青海高速公路清潔能源一體化項目,推廣綠色交通工程,提高汽車電動化比例,加快充電配套設施建設,挖掘電動汽車等生產生活充放電設施在調峰方面的潛力,持續擴大電能替代范圍和規模,積極打造清潔低碳的新型城鎮化能源體系、綠色循環的鄉村振興能源體系,清潔能源逐步成為青海經濟發展的支撐要素。
“低碳”,點燃高質量發展引擎
在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成為青海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在國內規劃面積第二大、青藏高原首座零碳產業園區內,“綠色風光”隨處可見。今年3月,海東紅獅硅基新材料產業園項目正式落戶園區,將建設年產20萬噸多晶硅、25萬噸工業硅及配套余熱發電設施,這是青海省貫徹落實國家“雙碳”戰略和“零碳”青海目標產業布局中的重點項目之一。
青海送變電公司施工人員在日月山-杜鵑變750千伏線路工程進行高空斷線施工。鄒建華攝
依托“東西部協作”政策支持,體制機制創新為支撐,青海省印發《青海零碳產業園區建設十大行動方案》《青海零碳產業園區招商引資優惠政策》等,吸引一批技術先進、綠色低碳、具備產業優勢的行業龍頭企業項目落地園區,開展青海產業零碳高質量發展研討會暨綠電價值實現國際合作簽約儀式,成立國際綠電低碳認證(青海)研究工作室。
在“雙碳”背景下,如何實現零碳產業園區碳排減?
“在碳排減方面,創新提出‘荷儲網源’規劃理念,依托青海清潔能源優勢,通過構建‘零碳’閉環管控體系和構建‘全綠電’供應體系兩條主線,降低園區‘設、建、運、維、拆’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國網海東供電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今年年初,隨著110千伏古驛變電站2號主變第五次充電順利完成,標志著青海省零碳產業園首個110千伏綠電工程正式投入運行,預計每年為園區輸送7億至10億千瓦時綠色電能。
國網青海超高壓公司在330千伏月石線開展青海首次中相導線帶電作業。朱毅然攝
青海零碳產業園區以綠電為基礎,以發展零碳產業為核心,打造“4+1”產業體系,即“以鋰體系為主的電化學電池產業”“以光、風、氫能為主的新能源多能融合產業”“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精深加工業”“基于綠電能源利用的大數據科技低碳產業”四大主導產業,及“支持零碳產業發展的生產性服務業”配套產業,探索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新能源產業發展模式。
“循環”,構建高質量發展體系
如何把資源稟賦轉化為發展優勢?青海這樣作答——以高質量發展為航標,堅持走綠色低碳發展之路,大力推動產業鏈和創新鏈融合對接,圍繞互利共贏原則開展多元化能源合作,深謀細化打造清潔能源青海樣板,加快構建具有青海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實現路徑。
打造能源創新示范,培育能源產業增長“新引擎”——
加快儲能發展先行示范區建設,哇讓、同德、南山口等3個項目取得核準,實現了我省抽水蓄能項目核準零的突破。以“揭榜掛帥”方式布局壓縮空氣儲能、氫能、熔鹽儲熱發電等4類共10項新型儲能示范項目。以“堅持政府主導、電網統一調度、市場主體自主參與”的原則,依托海西、海南兩個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謀劃布局6座20萬千瓦以上電網側大規模共享電化學儲能電站。通過綠電制氫、高效儲能、規模儲運、多元應用、產業聚氫等途徑,著力構建“一個品牌、一個中心、兩個集群、三個基地、五個示范區”的“11235”發展格局,聚力打造“中國氫海”。
打造能源創新樣板,培育能源產業發展“新動能”——
深化應用多能互補協調調控技術,實現不同時段優化調度與實時控制功能的有效集成,增發新能源超過9000萬千瓦時。推廣應用源網荷儲互動技術,通過優化儲能電站充放電模式、完善源網荷儲協調平衡策略等技術手段,提升全網新能源利用率1.2個百分點。探索應用線路動態增容技術,提升新能源送出和重負荷地區供電能力。創新應用碳排放監測技術,構建全省規上企業專屬電-碳模型,為企業節能減排提供測碳服務,青海114家規上企業可節約一次性投資超過1.5億元。
一步一個腳印,從亮眼成效到先進技術,青海清潔能源綜合開發規模明顯擴大,能源清潔利用水平顯著提升,能源科技產業取得重大突破,清潔能源合作交流取得新成效,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綜合建設水平邁上新臺階,在實踐與成果中不斷提升青海能源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