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玉門,第一時間浮現腦海的是人走樓空的空城。而那個曾經養活新中國油氣半壁江山的石油城,卻伴隨著枯竭的資源漸漸沉寂。
不過現在,新能源的出現,正在重塑它舊日的風光。
日前,中國石油首個規模化可再生能源制氫項目在玉門開工。
又一項新能源大項目的落地,讓這個新晉的中國新能源之都,有了更大的底氣。
氫氣注入新底氣
8月8日,中國石油首個規模化可再生能源制氫項目——玉門油田可再生能源制氫示范項目開工。
據了解,本次開工將在玉門市老市區油田水電廠建設1座30兆瓦光伏發電站,1座擁有3套1000標準立方米/小時堿性電解槽、2套質子交換膜的制氫站。
和通常化石能源制氫不一樣,玉門項目將利用酒泉地區豐富的太陽能資源發電來制取綠氫。建成后年產氫能力達2100噸,氫氣產品純度將超過99.99%。
氫能是最具開發潛力的能源之一,更一度被稱之為“終極能源”。《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里也為氫能是未來國家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蓋章。
同時,《規劃》還明確氫能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點方向,是打造產業轉型升級的新增長點。
玉門將借助于這一氫能項目的落地,探索風光電與綠氫融合發展的路徑。
中國石油制氫項目的落地,給這個正嘗試用新能源尋找東山再起可能的舊日油城,注入了一股“氫”底氣。
求變的玉門
80多年的開發,曾經孕育石油工業的玉門,隨著資源的枯竭也變成了沒油的“老人”。
而人們印象里的石油城也日益被空城取代。
擁有能源,就擁有了發展的驅動力。對于以能源謀生的資源型城市,能源甚至可以決定它還能不能存在的問題。
棘手的現實擺在面前,玉門市是典型的石油資源型城市,超過65%的經濟總量都來自石油,超過60%的財政收入依靠石油產業,過度單一的產業結構特征十分明顯。
就拿就業來說,當時玉門城鎮在職員工的崗位一共有5萬個左右,而3.6萬崗位都和石油工業掛鉤。
當失去了賴以為生的能源。就像多數資源型城市一樣,玉門如果找不到發展的第二曲線,完成發展轉型,很難不面臨全面衰退的結局。
繁華過去,手里的籌碼已經所剩無幾,玉門沒有選擇。
可以這樣說,發展新產業幾乎成了玉門謀求生存的唯一機會。
大象一定要轉身,但是又能轉向哪里呢,難道因油而生的玉門最終卻要因沒油而衰收場嗎?
就在玉門面對著資源枯竭的現實一籌莫展的時候,風能送來了機會。
風能吹來了機會
曾經在玉門,人們發現了豐富的石油資源,但除此之外,人們還發現它坐擁著得天獨厚的風光資源。
從天山來的風常年吹過”兩山夾一谷“的玉門,為其發展風電提供了先天條件。
玉門是國家發改委確定的一類風資源區,70米高度平均風速達7.9米/秒,年有效風速8085小時。
據測算,其可開發利用的風能資源量在4000萬千瓦以上,占全國的七分之一。
而風電作為我國未來新型零碳電力系統的主力,與玉門尋求轉型一拍即合。
在生死攸關之際,玉門打算走一條新的能源之路。
為此,2008年,甘肅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設河西風電走廊,打造西部陸上三峽”的戰略構想,玉門風電開發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新階段。
特別是2009年,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和甘肅省委、省政府在玉門舉行了國內首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一期工程開工儀式,吹響了風電產業大規模開發的號角。
這一年,玉門風電裝機規模破百萬千瓦,初步形成了風電場、風電裝備制造和電網相配套的新能源基地框架。
也是在這一年,玉門市登上中國新能源產業百強縣第二名。
“國字號”能源企業也相繼來玉門投資風電場,風機葉片、風機塔筒制造、風輪產品等風電裝置制造逐漸成為玉門市的重要產業。
這一次,玉門,正在試圖通過風電產業改變命運。
轉型并非一風之功
然而,從舊日的石油城到轉型后的風城并非那么容易。
在大規模鋪設風機的背后,風電企業利潤微薄、發電量和并網率低,產能不足的問題也暴露出來。
另外,以前是過度依靠石油,現在又過度依賴風電,這樣會不會重蹈過度依賴單一產業的覆轍呢。
實際上,玉門政府已經意識到了“一風獨大”的潛在風險,風電產業不是玉門的終點,而是新的開始。
要知道,玉門不僅是世界風口還是最大的光熱發電基地,可用于開發新能源的土地面積達4000平方公里以上,而目前已開發的面積還不到總開發面積的二成。
如此一來,除風電以外的新能源產業為玉門的能源之路拓展了更大的空間。
除了風電,玉門也在不遺余力地推進光熱發電產業發展。在全國首批光熱發電示范項目中,玉門獨占4席,而且項目規模大,技術路線全,在國內光熱發電行業處于領先地位。
還有500萬千瓦的玉門花海光熱發電基地,也是全國首個百萬千瓦級光熱發電基地。
此外,玉門的光伏產業也正在積極發展,玉門油田300兆瓦光伏并網發電項目建成后能滿足20萬戶家庭一年的用電需求;規劃總裝機容量700兆瓦的玉門“光熱儲能+光伏+風電”示范項目,建成后實現年銷售收入約5.3億元,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
據了解,在產業規劃和布局上,玉門市圍繞新能源及裝備制造、現代化工兩大集群,打造全產業鏈競爭優勢。
像循環經濟產業園、新能源裝備制造以及風電配套等新能源相關配套產業也開展的如火如荼。
就拿新能源裝備制造業來說,隨著大批新能源裝備制造項目在玉門市相繼落地,玉門裝備制造業也趁勢火速發展。
2022年,玉門市新能源裝備制造業產值達8億元,增加值0.7億元,提供就業崗位2000個以上,稅收2500萬元以上。
正在改寫的命運
目前,玉門已成為全省乃至全國新能源發展的“實驗田”和“創新地”,形成了風、光、水、火、生物質能等多能并舉、互補開發的多元產業體系。
此外,未來能源氫能也提早做好了布局。早在2021年,玉門市就將“玉門油田可再生能源制氫示范項目”納入全市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
去年7月,玉門油田承建的甘肅省首條中長距離輸氫管道主線路全線貫通。
這條輸氫管道直徑200毫米、長度5.77公里、輸氫能力1萬標方每小時的輸氫管道。不僅加快了玉門油田的能源轉型,同時也為玉門的能源發展、經濟進步提供動力。
2021年,玉門被評為“新能源之都”,這個靠新能源博未來的資源型城市命運正在被改寫。
截至去年年底,玉門新能源累計發電597億千瓦時,其中風電累計發電達462.61億千瓦時。
2023年,玉門計劃實施22個新能源重點項目。在“十四五”期間,新增風電400萬千瓦、光伏200萬千瓦、光熱100萬千瓦,規劃到2025年,全市各類電力裝機累計達到1000萬千瓦以上。
落寞的玉門,正在靠新能源,一點點“活”過來。
其實,早在1997年玉門就和新能源有過交匯。
在這一年,玉門建成了玉門潔源風電場,它是甘肅省首座大型示范風電場,也是全國早期的風電場之一。
其中,有4臺丹麥產的小型風機“四小天鵝”至今仍在運作。
26年過去了,在經歷了玉門從繁華慢慢隱入沉寂,它將繼續見證這座城市沉寂之后的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