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地處我國西北,位于亞歐大陸腹地。兩千多年前,駝鈴聲聲伴隨著往來商隊穿越大漠戈壁,架起了中國與亞歐各國交流的通路;如今,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核心區,新疆憑借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綜合能源資源稟賦,正在為全國能源保供大局貢獻力量。
8月8日,哈重直流工程在哈密三塘湖鎮開工
8月8日,新疆第三條直流外送通道——哈密—重慶±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以下簡稱“哈密—重慶工程”)正式開工建設。從此,新疆的“風光”也將點亮山城燈景。
8月8日,哈重直流開工動員大會哈密現場
據悉,該工程可充分利用新疆哈密地區的優質風能、太陽能資源,促進西部地區優勢能源資源的開發與轉化,擴大優質能源資源的利用范圍,成為推動沙漠、戈壁、荒漠地區風光電基地開發的有效落實。同時,該工程還將加強重慶電力供應能力,有助于優化西南地區能源供應格局,為地區經濟發展提供能源保障。
進一步實現跨區資源優化配置
資料顯示,哈密—重慶工程線路全長約2290千米,額定電壓±800千伏、額定容量800萬千瓦。工程起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巴里坤換流站,止于重慶市渝北區渝北換流站,途徑新疆、甘肅、陜西、四川、重慶五省(自治區、市),符合我國能源“西電東送”整體電力流向。
6月25日,哈密石城子光伏產業園弗光光伏電場
該工程的起點新疆是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三基地一通道”。而哈密處于新疆電網最東部,是新疆電網西電東送的橋頭堡位置,具備向中東部負荷中心地區送電的條件。
“從能源資源來看,哈密具有得天獨厚的風、光優勢,是全國風資源和光資源最好的地區之一,全疆有三大風區位于哈密,被確定為以千萬千瓦級風電、百萬千瓦級光伏發電示范為主的國家級綜合能源基地。”國網新疆哈密供電發展策劃部負責人王華春介紹。
在此背景下,哈密—重慶工程可進一步強化新疆電網在我國能源“西電東送”宏觀戰略中“西北橋頭堡、電力新高地”的作用,有助于促進新疆清潔能源開發、帶動能源產業發展,加快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變。
該工程的終點重慶市是我國中西部地區唯一直轄市,處在“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聯結點上,近年來經濟社會發展迅速,“十四五”用電需求增長較快,能源供需矛盾較為突出,引入區外來電需求強烈。
“根據對重慶的市場調研,預計2025年重慶市區外來電需求達到1000萬千瓦。哈密—重慶工程建成后,能夠為重慶和西南地區提供有效的電力保障與支撐,可進一步實現我國跨區資源的優化配置,服務全國電力保供和能源產業綠色低碳發展大局。”國網新疆電力有限公司發展策劃部副主任張峰表示。
此外,哈密—重慶工程的建設也有助于促進新疆乃至沿線各省的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擴大就業渠道、提高人民收入,對助力邊疆地區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實現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具有重要意義。
賦予“沙戈荒”風電光伏基地新內涵
人跡罕至,寸草不生,這可能是絕大多數人對荒漠戈壁的第一印象,而當新能源產業的不斷興起,也讓擁有炎炎烈日和獵獵長風的沙漠、戈壁、荒漠地區,成為輸出綠色能源的“藍海”。
在擁有廣袤“沙戈荒”地區的新疆,近年來新能源產業發展勢頭迅猛,一個個風機、光伏在一望無際的沙漠戈壁上拔地而起,讓茫茫戈壁擁有了新的地標。哈密—重慶工程的建設,也將讓蘊藏于沙漠、戈壁、荒漠中的新能源資源有更加充足的用武之地。
哈密淖毛湖5萬千瓦光熱基地
在哈密—重慶工程開工前夕,記者來到位于哈密市大南湖地區的中煤哈密多能互補項目,在這里,疾風、飛沙、礫石是該區域常年的底色,在其中建設的新能源項目,則是為戈壁荒漠增添了新的綠色內涵。
據中煤集團哈密大南湖新能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世德介紹,該項目規劃建設80萬千瓦風電和20萬千瓦光伏,是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公布的第二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項目,滿足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十四五”能源發展規劃的需要,對促進當地新能源產業發展以及地方經濟發展可起到積極作用。
記者了解到,該項目將于明年上旬實現投產發電,屆時,這片新能源基地發出的綠色電能也將加入“疆電外送”行列,與新疆的眾多“風光”一起,用另一種形式點亮萬家燈火。
而該項目的發展也成為近年來新疆以及哈密持續加強“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設的縮影。
資料顯示,哈密全市總面積約為14.21萬平方千米,其中沙漠、戈壁面積達到4.18萬平方千米,在這近三分之一的土地上,蘊藏著豐富的風光資源,且地勢平坦,適合大規模基地式集中連片開發建設。
憑借著優秀的資源和區位優勢,截至2023年6月底,哈密電網總裝機2457萬千瓦,新能源裝機1563.2萬千瓦,全疆占比32.01%,排名第一。
目光轉向新疆全區。近年來,新疆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持續推進能源結構調整,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區加快建設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初步實現了新能源規模化、集約化開發利用,新能源產業規模不斷壯大。截至7月13日,新疆新能源裝機規模已突破5000萬千瓦。
此次的哈密—重慶工程,則是延續了新疆電網綠色的底蘊。“工程將成為推動沙漠、戈壁、荒漠地區風電光伏基地開發的有效手段,也是我國兌現碳達峰碳中和承諾的重要保障措施。”張峰介紹道。
數據顯示,該工程配套風電、光伏、光熱等新電源1020萬千瓦,新能源占比超50%。同時,該工程建成后每年可向重慶市輸送電量360億千瓦時以上,其中新能源電量占比將達50%以上。
電力外送規模將超3300萬千瓦
哈密—重慶工程,是新疆第三條直流外送通道。而提及“疆電外送”,對于如今的新疆來說已駕輕就熟。
哈密淖毛湖5萬千瓦光熱基地
早在2010年11月,國家電網就建成了“疆電外送”第一通道——哈密至敦煌750千伏交流輸變電工程,結束了新疆孤網運行的歷史。
此后,為進一步加速新疆優勢資源轉化,2013年6月,建成新疆“疆電外送”第二通道——煙墩至沙洲750千伏交流輸變電工程;2014年1月,建成新疆首條哈密南—鄭州±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2019年9月,建成準東—皖南±11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工程。“外送四通道”搭起的“電力絲綢之路”,讓新疆新能源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數據顯示,自2010年啟動電力外送以來,截至今年6月30日,新疆已累計向全國20個省區市輸送電量6759.67億千瓦時。其中新能源電量達到1918.53億千瓦時,有力助推了我國能源綠色低碳轉型。
同時,新疆電網目前也已經形成“內供四環網、外送四通道”的主網架,覆蓋全疆14個地區,南北延伸3300千米,東西橫跨2200千米,供電營業區面積約160萬平方千米,是全國供電面積最大的省級電網。初步建成堅強送端電網,為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和能源資源開發利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而在哈密—重慶工程建成后,將助力形成“三直三交”的輸電通道格局,新疆電力外送規模也將超過3300萬千瓦。“該工程將與哈密南—鄭州、準東—皖南形成對西南、華中、華東三大電網的電力保供通道,有力服務全國保供大局。”張峰表示。
對于哈密地區來說,哈密—重慶工程也為哈密地區的電網建設帶來了新的契機。
據悉,哈密—重慶工程建設完成后,哈密電網將全面形成“兩交兩直”外送格局,建成2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預計“十四五”,哈密新能源裝機超4000萬千瓦,成為電壓等級最多、新能源裝機規模最大、外送電量最多的新疆大型區域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