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白城,嫩江之濱美麗的草原之城、洮兒河畔崛起的生態新城。時間的指針指向了2023年仲夏,指向了“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的節點——白城已經邁入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階段,處在厚積薄發、破繭成蝶的臨界點上,這是白城新的歷史方位和時代坐標。
面對新的機遇與挑戰,白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在全省“一主六雙”中找準定位,審時度勢謀劃了白城在新目標新定位下的發展思路——大力實施“一三三四”高質量發展戰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白城。
白城,由此注入更為深邃的戰略內涵。
鶴鄉,由此賦予更加迫切的時代要求。
八百里瀚海大地吹響了“三十而立再出發”的昂揚號角,繪夢筑夢的熱度,在這片熱土上激蕩、升騰……
打造糧食安全的“白城硬核”
洪范八政,食為政首。
作為全國產糧大市,白城應為保障糧食安全交上一份怎樣的“白城答卷”?為吉林省實施“千億斤糧食”工程,貢獻怎樣的“白城力量”?
糧豐天下安。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扛穩全省“雙千工程”主力軍重任,抓好改地增糧,推廣鹽堿地治理“大安模式”;推進鎮賚、大安兩個國家試點建設,建好“一院一基地”,辦好“一館一論壇”;抓好科技興糧,打好“黑土糧倉”科技會戰,推廣水稻、玉米優良品種,實施保護性耕作,完成“水肥一體化”、測土配方施肥、持續整治“地趴糧”;抓好以水保糧,加快水利工程建設,為治堿增糧提供水利保障……
白城在高處“布局”、在新處“施工”、在實處“落子”,穩住農業基本盤,守好三農基礎,堅持不懈抓好糧食生產,壓緊壓實農業“壓艙石”,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為吉林省打造千億斤產糧大省,彰顯“白城擔當”——白城人回聲嘹亮,鏗鏘有力。
跑出項目發展的“白城速度”
發展是第一要務,項目是第一任務,抓項目就是抓發展、沒有項目就沒有未來。白城始終把項目擺在唯此為重、唯此為大的重要位置,牢牢扭住“項目為王”不放松,在項目建設上突出“快”字、在項目質量上突出“優”字、在環境建設上突出“實”字,跑出項目發展的“白城速度”。
項目建,百業興。一波接一波的項目建設熱潮,涌動在鶴鄉這塊充滿希望的土地上,成為拉動白城經濟增長的“原動力”,改善民生的“支撐點”,優化發展環境的“主抓手”——堅持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一把手”工程,實行重點項目清單管理、掛圖作戰,聚焦“六新產業”和“四新設施”,抓住國家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機遇,加大項目策劃和包裝力度。建立高質量的“雙百項目儲備庫”,緊抓項目建設不松手,強化“賽馬”、聯檢等推進機制,實行“謀劃儲備—洽談推動—簽約合作—落地建設—投產運行”鏈條式管理,力爭在項目建設數量、規模和效益上實現新突破,確保所有項目都能按時間節點順利完成任務,實現率先突破。
2023年計劃實施5000萬元以上項目188個,“5+3”產業項目已滾動發展到60個,推動洽談9個超30億元項目……數字、目標的背后是跨越趕超,提檔進位的斗志與決心,彰顯的是速度與激情。
書寫綠色振興的“白城答卷”
廣袤的吉林西部、國家松遼新能源保障基地核心區、吉林“陸上風光三峽”的主體區,一排排錯落有致的風力發電機矗立高聳,碩大的葉片迎風而動;一片片深藍色的光伏矩陣映日生輝,宛如珍珠散落莽莽草原;一條條銀色電線飛架天際,串起了希望連接著未來……白城市新能源產業發展蓄勢發力——
白城作為吉林省西部新能源資源最為富集的地區,貫徹落實國家“雙碳”戰略,扛起“陸上風光三峽”建設重任,用優勢激活發展,用新能源產業點燃全局,撐起白城低碳發展、綠色振興的新未來,為鶴鄉插上騰飛之翼:
深入貫徹落實全省“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明確提出打造西部國家級清潔能源基地;
打造“大基地”,加快“陸上風光三峽”建設,新開工風光項目200萬千瓦,力爭光熱示范項目全容量建成并網。
拓展“新鏈條”,堅持“綠電+綠氫+綠氨+綠醇”模式,抓好制氫加氫一體化項目運營,推進華潤天然氣摻氫,力爭在全國率先試點……
藍圖繪就,只爭朝夕。打地基、筑承臺、立風機……一幅“風”生“水”起,“風”“光”無限的壯美畫卷在草原嫩水間潑墨落筆——
全國唯一的風電本地消納綜合示范區;
全國第一光伏發電領跑獎勵激勵基地;
東北唯一光伏發電應用領跑基地;
東北地區首個風光儲熱一體化示范基地;
爭得了140萬千瓦“光熱+新能源”的全國第一個創新模式項目……
總投資63.32億元的吉電“綠氫合成氨一體化”示范項目,謀劃總投資280億元的遠景零碳氫氨及生物合成、上海電氣綠電氫氨等氫制合成氨、甲醇項目……力爭到“十四五”末,建成產值規模350億元的新興產業集群,扛起了我省“陸上風光三峽”工程建設三分之二的建設任務。
腳步鏗鏘,風乍起,一池春水吹皺。在撤地設市30周年之際,白城以而立之年的成熟穩重、而立之年的厚積薄發、而立之年的豪情滿懷,挺膺擔當、只爭朝夕、不負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