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海西州以豐富的太陽能、風能和荒漠、土地資源為依托,按照“系統性謀劃、板塊化開發、大通道外輸、產業鏈延伸、清潔化應用”的思路,推動“清潔能源生產”和“清潔能源消納”雙輪驅動發展,把清潔能源打造成全州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讓清潔能源產業鏈發揮鏈式效應。截至目前,全州新能源產業裝機總規模達到1207萬千瓦,在建大基地項目750萬千瓦,在建市場化項目1100萬千瓦。
聚焦規劃引領。制定《海西州清潔能源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打造清潔能源產業高地海西行動方案》,強化剛性管控力度,為產業發展提供根本遵循。完善和健全清潔能源項目公開公正透明的評優機制,積極運用競爭性配置的辦法,支持和推薦引優選強的項目。確立了全州風光裝機至少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清潔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和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權重均要超出全省平均水平的目標。堅持依法高質量編制規劃,對標4條特高壓電源基地,依托各地區風光和土地資源,圍繞近中期能夠實施的項目,編制各新能源園區的控制性規劃,厘清每個新能源園區的空間邊界、地形地貌、整裝開發片區,加快建設交通設施、電力走廊、通信通道、升壓匯集站、臨電、供水、防洪等基礎設施,讓新能源企業“拎包入住”。
聚焦錯位發展。依據全州經濟發展布局和各地資源優勢,設立新能源發電集群產業分鏈、光伏裝備制造產業分鏈、風電制造產業分鏈、新型儲能電力系統產業分鏈、儲能裝備制造產業分鏈、氫能產業分鏈、零碳產業園分鏈7條分鏈,深入分析各地區能源資源條件、富集程度、發展基礎、負荷產業等,堅持因地制宜、分類開發原則,明確清潔能源各產業鏈的發展方向,形成錯位互補的發展格局,避免無序競爭、同質化發展。土地資源和風資源豐富的茫崖市配強骨干電網,基地化、園區化發展風電和光伏發電項目;鹽湖產業基礎雄厚的格爾木市大力發展儲能電池制造產業,提高多能互補電源質量,提升負荷產業綠電消納權重;園區配套完善的德令哈市大力發展裝備制造產業,以光伏晶硅產業、風電制造和裝配產業為主,探索零碳產業園用能模式。
聚焦一體推進。堅持“源網荷儲”一體化推進,優化整合電源側、電網側、負荷側資源,以先進技術突破和體制機制創新為支撐,探索構建“以荷定源”“負荷先行”“荷源一體”“同步退坡”的“源網荷儲”一體化“就地就近消納”發展模式,讓新能源變成產業項目的招商配置資源,使清潔能源在產業發展中真正發揮鏈式效應。第三批12個1063萬千瓦國家大基地項目已上報省能源局,初步落實4個項目353萬千瓦。德令哈工業園已引進南玻年產10萬噸高純晶硅項目、青海禾望年產20GW光伏逆變器等電氣產品生產項目、海西貝達2G瓦高效光伏組件生產基地等5個項目。其中南玻、禾望兩個項目已開工建設,其他三個項目正在開展前期工作,有序推進。中車年產10GW“零碳”智能裝備產業基地項目已開工。全力支持儲能項目建設,依托鋰鈉資源和電池產業鏈,提高大規模儲能電池供應能力。已建成電化學儲能裝機9.6萬千瓦,在建電源側電化學儲能規模60萬千瓦。備案配套電源側儲能77萬千瓦,備案省國網公司弘柳225兆瓦共享儲能項目。
聚焦多能互補。把握清潔能源發展特征,利用常規電源,合理配置儲能,統籌各類電源設計,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納水平,實現風光熱儲、風光水儲、風光火儲協同發展,提高電源質量水平,緩解能源供需矛盾,促進生態環境良性循環。推動中廣核20萬千瓦光熱、三峽20萬千瓦光熱、黃河10萬千瓦光熱和魯能20萬千瓦光熱等項目實質開工,爭取2023年建成,使海西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光熱發電基地,讓光熱成為有力的調峰電源。廣泛勘測可利用風資源,支持企業實施多點位測風塔項目,共享測風數據,提高風電比重,建設風電走廊,增強夜間清潔能源發電能力。海西火電項目已初步納入省能源局正在編制的《青海省火電規劃》。三峽集團格爾木南山口240萬千瓦抽水蓄能項目可研已通過評審,環評、安評、能評已編制完成,爭取明年上半年開工建設。華電德令哈3兆瓦制氫項目已開工建設。東方電氣年制氫1萬噸離網制氫和用氫示范項目、華電棄電制氫年產1萬噸示范項目等納入《2022年青海省新能源開發建設方案》和全省氫能產業發展規劃。年制氫1萬噸離網制氫和用氫示范項目已與東方電氣就建設模式和工期推進達成共識,計劃明年建成一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