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立春,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遼闊大地上,目光所觸皆是春天里的“風光”,成排成列的太陽能光伏板和定日鏡折射出耀眼的光芒,匯聚而成的“藍色海洋”充分汲取著春日陽光,釋放出無限的活力與生機。
圖:魯能格爾木塔式光熱電站
作為海西千萬千瓦級清潔能源示范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2017年,魯能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青海分公司在各級政府的支持和幫助下,開始建設魯能海西州多能互補集成優化國家示范工程。相比傳統的新能源,該工程采用了“新能源+”模式,以光伏、光熱、風電為主要開發電源,以光熱儲能系統、電化學儲能電站為調節電源,多種電力組合,建成國際領先的“風、光、熱、蓄、調、荷”于一體的多能互補、智能調度的純清潔能源綜合利用創新基地,這是國家首批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示范工程中第一個正式開工建設的集風光熱儲調荷于一體的多能互補科技創新項目。
從“風生光起”走向“風光無限”,在這五年的發展過程中,靠天吃飯的光熱發電,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走進格爾木市海西州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示范工程基地,矗立在此的塔式光熱電站正散發著耀眼的光芒,4400面定日鏡將太陽光反射并聚積到位于塔頂的吸熱器上,吸熱器將聚積的太陽輻射能轉變為熱能,讓光照變成了電流。
“從2017年項目開工建設到2019年9月示范工程全部并網發電,再到如今的穩步發展,已經過去了五年,作為光熱項目建設的參與者和見證者,在‘追光’的路上,我們不斷面臨問題,不斷解決問題,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實現了各項突破。”回想一路走來,多能互補光熱電站站長朱子光感慨地說。
想要做好清潔能源,不僅要跟老天爺“打擂臺”,還要面對塔式光熱發電技術難度高、系統復雜、國內起步晚等一系列難題,剛接手工作不久的時候,朱子光每天都要帶領電站人員分析、研究設備特性,全程跟蹤設備的安裝、調試。他說:“我們要在設備結構原理和安裝方式上進行對比,在設備運行方式中尋找最優,在設備檢修消缺過程中總結經驗,先后處理解決了冷泵平臺晃動,空冷島腐蝕、吸熱器受熱不均勻、預熱時間長等難題。”在這五年間,他們不僅提升了電站機組的運行效率,還為光熱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可借鑒的寶貴經驗。
清潔能源高質量發展,不僅要有量的增加,更要有質的提升。作為國內首個通過涉網試驗的光熱電站,2021年6月4日,多能互補光熱電站發電量達到了109.62萬千瓦時,創國內同期同類型光熱電站單日發電量新高,創下投產以來的最好紀錄,為打造多能互補樣板貢獻了“青海力量”。
“從2017年取得了多能互補項目到去年獲得烏圖美仁330萬千瓦多能互補市場化消納項目和青豫直流二期格爾木烏圖美仁、茫崖冷湖60萬千瓦‘光伏+風電’項目開發指標,我們始終把助推我省加快建成清潔能源示范省作為最重要的使命,現在公司運營、待建容量達到522萬千瓦,已躍居青海省前列。”回想這五年的發展,魯能青海分公司負責人強同波告訴記者,“現在,我們在取得了成績的同時,又站在了清潔能源發展的新起點,我省清潔能源示范省建設也邁入了新階段。”
經歷了突破提升的五年時光后,魯能青海分公司又將目光鎖定到了下一個五年,為充分發揮科技創新戰略支撐作用,依托青海省清潔能源示范省發展規劃,加強源網荷儲、地熱能、氫能、節能等專項技術研究,積極探索綠氫、地熱能等新型業務領域。依托“產學研”戰略合作關系,積極開展共享儲能新型盈利模式、大規模光伏(光熱、風電)系統與生態環境協同發展等新能源項目挖潛增效專項研究,進一步優化生產運維成本,做好提質增效排頭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