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仁賢預測,樂觀情形下2035年我國光伏裝機可達20億千瓦,風電的裝機可達9億千瓦,平均每年風光加起來的裝機是1.6億千瓦,如此大規模的裝機也帶來儲能需求的增長,2035年儲能裝置要達到1100GWh。
10月12日,由鄂爾多斯市政府主辦,伊金霍洛旗人民政府承辦,遠景科技集團協辦的“2021鄂爾多斯零碳產業峰會”隆重召開。峰會以“零碳新產業,科技新生態”為主題,重磅推出了全球首個零碳產業園——鄂爾多斯“遠景零碳產業園”,并發布“國際零碳產業園標準”。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理事長、陽光電源董事長曹仁賢以《可再生能源及零碳路徑深度展望》為題,在峰會上發表演講。
曹仁賢表示,從2015年到現在,風光裝機增長非常快,可再生能源整體發電量從2015年的24%提高到27%,預計2025年左右風光儲將進入平價的時代,而2035年則是一個關鍵時間節點。“2035年的時候,風電和儲能整個可再生能源的發電成本將不超過2毛錢一度電,這非常令人振奮。”
曹仁賢預測,樂觀情形下2035年我國光伏裝機可達20億千瓦,風電的裝機可達9億千瓦,平均每年風光加起來的裝機是1.6億千瓦,如此大規模的裝機也帶來儲能需求的增長,2035年儲能裝置要達到1100GWh。
由于風光出力的間歇性,數字化對可再生能源尤為重要。曹仁賢認為,能源互聯網將大幅推動新能源資源精準平衡與效率提升。如果沒有精準的數字化,可再生能源將無法實現精準的能源服務。數字化為可再生能源提供平臺,就像汽車電動化為無人駕駛提供了必要條件,因為無人駕駛要求非常快速的響應,燃油機自然而然被淘汰。
“從傳統的角度看,送端到受端中間是通過直流,現在我們用的是最新的柔性直流,其巨大的優勢在于可以多點匯入,通過柔性的系統使得送端和受端可以進行高效快速的連接。雖然柔性直流的缺點是轉換效率低一些,但它對于穩定電力系統,尤其是接下來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的構建將起到關鍵的作用。”曹仁賢表示。
曹仁賢認為,要解決新能源發電波動性和碎片化的特征,其次是儲能的制度安排和建設。目前,歐洲的可再生能源滲透率遠高于中國,建議給予儲能裝置市場化的地位。事實上,儲能裝置的主體地位目前已得到認可,同時儲能裝置的安全措施明確有了標準,建設施工單位負責儲能裝置的安全。
曹仁賢還提到,深度脫碳必須靠氫能。“氫能有非常高的季節能效比,夏天、冬天都可以用,可再生能源生產的綠氫,最終使得氫能作為深度的備用,走向最終的脫碳就是靠氫能。我呼吁給氫能發電厘定一個示范電價,哪怕是2塊錢一度電,先行先試。”曹仁賢表示。
提到實現零碳的路徑,曹仁賢認為有兩條路:一條是減碳,一條是增加碳匯。我國一年的碳排放是100多億噸,通過植被提升生態碳匯能力,每年減少了大概10億噸的碳排放,但效果是不夠明顯的,靠森林碳匯,靠碳封存和碳捕捉還無法解決我們面臨的巨大排放帶來的挑戰,而一臺4兆瓦的風機在使用年限內的碳減排量與20萬棵20年以上成年樹的碳減排量相當。
曹仁賢還表示,內蒙古正全力創建國家現代能源經濟示范區,在能源結構上,目前火力發電仍占很大比例,但內蒙古風光資源豐富,太陽能發電量目前位居全國第一。曹仁賢為內蒙古實現現代能源經濟提出了幾點建議:
第一,當前內蒙古的可再生能源盡管在當地進行了消納,但對外輸送仍然是最主要的形式。
第二,關于新能源制備過程的使用能耗方面,事實上風電設備制造過程的能耗是很小的,光伏產品在整個制備的過程中也只耗用了5%,還有95%的貢獻。現在新能源制備的能耗受到了限制,但制備新能源有放大效應,建議生產可再生能源的能耗不再納入能源總盤子。
第三,進一步推動內蒙古100%的清潔能源應用,不在于規模的大小,而在于實際的滲透率。
第四,從技術、體制、經濟等層面加大風、光、火、儲能和氫能及新能源汽車等的深度融合,在這一點上內蒙古具備相應的條件。
最后,目前青海正推動用100%綠電生產多晶硅,內蒙古同樣可以走這條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