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每升高“一點”,環境會惡劣“許多”。聯合國最新發布的評估報告再次拉響了氣候變化的“警報”:即便在溫室氣體排放量大幅減少的最佳情況下,地球也可能在20年內升溫1.5攝氏度。
近日,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布最新評估報告《氣候變化2021:自然科學基礎》。這份由60多個國家的234名科學家聯手做出的氣候報告,首次以“紅色警告”來評估氣候危機,稱地球環境短短幾百年內已經被人類大幅改變,考慮到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即將于11月召開,這無疑是一次公開警示,以號召更強有力、大范圍、持續的減排活動。
排放導致變暖不可逆轉
該報告以“毫不含糊、史無前例、不可逆轉”來形容當前的氣候危機。IPCC指出,人類通過燃燒化石燃料排放溫室氣體造成全球變暖,即使溫度只上升1.5攝氏度,一些史無前例的極端事件也會越來越頻繁地發生,而迄今經歷的氣候變暖已經使許多地球得以生存的支撐體系發生了變化,這些變化在幾百年甚至幾千年的時間范圍內都是不可逆轉的。
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強調:“我們既沒有可以再延誤的時間,也沒有再找借口的空間了。”他補充稱,COP26即將召開,希望IPCC的研究成果,可以讓與會各方在本屆氣候大會上拿出更為積極的氣候行動方案。
事實上,擺脫化石燃料的必要轉型,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需要“快速、深遠和前所未有的變革”。美國CNBC新聞網評論稱,聯合國的這份報告是最新的現代氣候科學黃金標準總結。《華爾街日報》則表示,這個最新、最大的一次警告分量極重,為COP26制定了更為詳盡的行動綱領。
“每避免1攝氏度或0.1攝氏度的升溫,都能降低發生極端事件的風險,只有意識到這一點,人類才可能不再把腦袋埋進沙子里。”奧地利魏格納氣候與全球變化中心科學家、IPCC報告作者之一Douglas Maraun坦言。
控溫目標變得遙不可及
IPCC指出,1970年以來的50年中,全球地表溫度的上升速度超過了過去2000年中的任何相同時間段,2011至2020年的地表溫度比1850至1900年間高出1.09攝氏度,過去5年是1850年有記錄以來地球最熱的5年,與1901至1971年間相比,最近的海平面上升速度幾乎增加了兩倍,如果全球能夠在2020年代大幅減少排放,并在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仍有希望完成控制升溫1.5攝氏度以內的目標。
也就是說,從現在看,全球如果再不“立即、快速和大規模地”減少排放,將升溫控制在1.5-2攝氏度的目標將變得遙不可及。
根據IPCC做出的“極低排放情景”下的全球變暖情況,到2040年,地球將升溫1.5攝氏度,到2060年將升溫1.6攝氏度;到2050年,海平面將比1900年上升約0.35米,到2100年將上升約5米。而在“高排放情景”下,全球碳排放量將增加3倍,到2040年升溫1.9攝氏度,到2060年升溫3攝氏度,到2100年升溫5.7攝氏度。同時,到2100年,海平面將比1900年上升約100米。
值得關注的是,無論是上述哪種情景,到2050年,每年9月北極地區都將至少出現一次冰雪全部融化的現象。
根據行業咨詢機構伍德麥肯茲的預測,如果要將升溫幅度控制在1.5攝氏度,到2050年,需要有近44%來自電氣化和效率提升的減排、33%來自原料變更和燃料轉換的減排、23%來自碳捕捉和封存等除碳技術的減排。
減碳降溫早已刻不容緩
對于這個“紅色警告”,全球多國已經有所意識,減碳降溫刻不容緩。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中心幾年8月初剛剛發布《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1)》,其中就做出類似警告,稱氣候系統的綜合觀測和多項關鍵指標表明,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風險進一步加劇,全球變暖趨勢仍在持續。
無獨有偶,歐洲經濟委員會也于近期發布了減排方面的報告,強調如果全球不希望碳中和目標落空,就要將核能納入其中。核能在過去50年避免了約740億噸的二氧化碳排放,相當于近兩年全球能源相關排放的總和,其應該被視為更廣泛投資組合的一部分,同時配合部署其他可持續低碳或零碳技術,以實現全球能源系統和能源密集型產業的脫碳。
“我們不要悲觀宿命論,實際上人類并非死路一條,而是必須即刻馬上行動起來。”英國牛津大學物理學家、IPCC報告作者之一的Friederike Otto表示。
然而,也有部分國家對于減排仍然持抵觸情緒。比如澳大利亞,針對IPCC的嚴厲警告,該國總理莫里森卻公開表示,應對氣候變化,澳大利亞已經做得“足夠多”了。據德國之聲報道,莫里森對氣候問題不以為然的態度在澳國內引起強烈抗議,8月10日一群抗議者聚集在首都堪培拉的莫里森官邸外,并試圖在墻壁上噴灑“氣候關懷責任”的字樣。
據了解,澳大利亞是全球最大煤炭出口國、大型天然氣生產和出口國,同時也是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第二大的經合組織國家,該國此前宣布爭取“盡快”實現溫室氣體中和,最理想目標是2050年前,但迄今仍未做出任何進一步承諾,如具有約束力的日期、碳交易機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