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上午,全國全國碳市場正式啟動上線交易。上海環交所數據顯示,截至當日15時收盤,首日全市場碳排放配額合計成交410.40萬噸,成交額2.10億元,成交均價51.23元/噸。
隨著國內碳交易市場開市,首批納入電力行業高耗能企業以及節能減排企業,新能源發電、環保等相關企業或將率先收益。未來,作為碳排放大戶鋼鐵、石化、交通行業或將逐漸加入碳排放行列中,為碳市場發展帶來更多可能性。
一、國內碳排放交易機制是什么?
所謂碳交易,是指將二氧化碳的排放權力作為資產標的進行交易的市場。政府確定整體的減排目標后,會將初始的碳排放權分配到納入交易體系的企業中,而這些企業可以在二級市場中轉讓該權力。減排成本相對較低,擁有富余碳排放配額的企業可將多余的碳排放權賣給減排成本相對較高,碳排放超額的企業,以此獲取額外的收益。在該制度下,企業會為了增加收益/減少購買多余配額而盡可能的降低生產過程中產生的CO2等溫室氣體排放,最終實現社會減排成本最小化。
國內在碳排放權的指標分配上為配額+自愿減排量”的市場化減排機制。配額為政府分配給相應企業的碳排放配額,即將控排目標轉化為碳配額分配給下級政府和企業,目前政策配額以免費配額為主,是當前市場上實施碳排放交易的主要來源,預計未來將適時引入有償分配制度。
而自愿減排量則是指對我國境內可再生能源、林業碳匯、甲烷利用等項目的溫室氣體減排效果進行量化核證,并在國家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注冊登記系統中登記的溫室氣體減排量(CCER)。2017年以來,我國暫停了新增CCER申請流程,目前仍未恢復,市場上的CCER交易以存量為主。
二、國內碳排放交易市場有多大?
自2020年以來,建立全國碳排放交易系統相關的政策加速出臺,國內碳交易市場加快了從試點到正式交易的過度,并于上周五正式開啟了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上線交易。目前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預分配額已完成下發,預計最終核定配額和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均將超過40億噸,我國將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碳市場。
根據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所對碳中和邊際減排成本(碳價)做了研究和預測,預計碳價將從2020年7美元/噸,提升至2030年的13美元/噸,2060年碳價將達到327美元/噸。隨著碳達峰碳中和進程的推進,配額總量呈現縮緊趨勢,從而推動碳價上行。
從覆蓋行業來看,我國碳交易試點城市幾乎都涵蓋了電力、鋼鐵、石化、水泥等高耗能高排放行業,其排放量占我國碳排放總量占比較高。根據政策,我國在初期只覆蓋了發電行業,共納入2225家控排企業參與國內的碳排放交易。未來按照成熟一個納入一個的原則,逐步納入鋼鐵、有色、石化、化工、建材、造紙、航空等其他行業,預計“十四五”期間將納入八大高排放行業,未來控排企業大約有8000-10000家。
(圖片來源:生態環境部華寶證券)
三、哪些行業率先收益?
近年來,二氧化碳的排放增速在全球范圍內放緩,2020年在疫情背景下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至319.84億噸,同比下降6.04%。從2020年全球碳排放構成來看,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98.94億噸,占全球31%,為2020年排放量第一大國。中國自2005年起碳排放量超過美國成為第一,然而自1965年BP數據統計的累計碳排放來看,中國的歷史累計碳排放量仍明顯低于美國。從人均碳排放角度來看,目前中國低于美國、俄羅斯、日本,但已高于歐盟。
2015-2020年,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年均復合增速約1.3%,增速已經大幅放緩。從排放強度來看,中國在保持經濟增長的同時碳排放強度實現快速持續的下降,但目前仍然高于其他主要國家和地區,碳排放強度仍存在較大的進一步下降空間。
從我國分行業的碳排放構成來看,我國二氧化碳的排放主要集中于電力、工業、交通運輸等行業。2018年我國碳排放中,電力和供熱的碳排放占比為51%,工業占比為28%,其次分別為交通運輸、民用、商務和公共服務、農業等。電力行業的碳排放管控是全國降低碳排放強度的重要環節。
對于電力市場而言,碳排放權交易上市將進一步加快行業發電機構調整。火電市場將受到較大影響,行業分化加速,擁有先進技術的電廠可以憑借低于行業基準值的排放水平產生富余配額,從而銷售獲益;而無法做到這點的企業則需要從市場上購買配額,填補碳配額缺口,從而降低利潤。而清潔能源由于不會產生二氧化碳,對于電力企業而言將產生較大的經濟價值,以光伏發電、光熱發電、陸上風電、海上風電為代表的清潔能源發電技術將成為我國脫碳減排的重要方式,是我國“2060碳中和”規劃的重點。
根據國家發改委以及ICAP的預測進行總結分析,碳配額交易市場規模可達3000-4000億,CCER市場規模可達300億,具有減排效應的環保企業有望通過CCER交易增厚相關公司業績。政策紅利下,作為首發行業的電力行業細分,預計核電、風電、光伏、水電等新能源細分領域及整體產業鏈都將受益。而鋼鐵、建材、煤炭等工業企業將產生行業分化,減排能力的優劣會進一步加快行業的整合重組,行業集中度增加,相關龍頭企業有望脫穎而出。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排碳大戶”的汽車行業,并未被列入碳排放權交易的名單當中。根據中汽數據有限公司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汽車量產乘用車生命周期碳排放總量為6.2億噸,占2019年中國全國碳排放量的5.84%。汽車領域,尤其是汽油車的碳排放總量巨大,是我國整體碳減排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未來隨著“碳中和”“碳達峰”政策的推進,汽車行業后續也有望成為進入碳交易的第二梯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