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晚間,歐盟委員會推出能源和氣候一攬子政策方案“Fit for 55”,或將推動歐盟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遠遠領先于其他公布凈零目標的主要經濟體。
根據歐盟委員會官方網站信息,歐盟委員會通過了一系列政策方案涵蓋氣候、能源、土地利用、運輸和稅收政策等諸多方面,將使歐盟在2030年之前將溫室氣體凈排放量比1990年水平至少減少55%。
歐盟委員會認為,在未來十年內實現上述減排目標,將對歐洲在2050年成為世界首個碳中和的大陸至關重要,與此同時也有助于達成《歐洲綠色協議》。
根據7月14日的提議,歐盟委員會正在提出立法工具,以實現《歐洲氣候法》中商定的目標。上述提議主要包括:將排放交易應用于新的部門,并收緊現有的歐盟排放交易體系;增加使用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效率;更快地推出低排放運輸模式及支持該模式的基礎設施和燃料;稅收政策與《歐洲綠色協議目標》的一致性;防止碳泄漏的措施;保護和發展天然碳匯的工具。
具體來看,歐盟排放交易系統(ETS)每年對碳排放定價,并降低某些經濟部門的排放上限。在過去16年中成功將發電和高耗能行業的排放量降低了42.8%。7月14日,歐盟委員會提議進一步降低總排放量上限,并提高其年減排率。歐盟委員會還提議逐步取消航空業的免費排放配額,與國際航空業的全球碳抵消和減排計劃(CORSIA)保持一致,并首次將航運排放納入歐盟排放交易機制。為解決道路運輸和建筑物缺乏減排的問題,政府設立了一個新的排放交易系統,為道路運輸和建筑物分配燃料。委員會還建議增加創新和現代化基金的規模。
為了補充歐盟預算中在氣候方面的大量支出,歐盟成員國應將其排放交易收入的全部用于氣候和能源相關項目。新的道路運輸和建筑系統收入的一部分應專門用于解決對弱勢家庭、微型企業和運輸用戶可能產生的社會影響。
能源生產和使用占歐盟排放量的75%,因此加快向更綠色能源體系過渡至關重要。根據歐盟委員會官網信息,《可再生能源指令》(Renewable Energy Directive)將設定一個更高的目標,到2030年,歐盟40%的能源需求將來自可再生能源。所有成員國都將為這一目標作出貢獻,并為運輸、供暖和制冷、建筑和工業領域中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提出具體的目標。
歐盟委員會認為,對于交通環節的脫碳也需要采取更多的措施,如提高汽車的二氧化碳排放標準。最新提議提出,從2030年起將新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比2021年降低55%,到2035年降低100%,這意味著到2035年,歐盟國家登記的所有新車都將實現零排放。
修訂后的《替代燃料基礎設施條例》將要求歐盟成員國根據零排放汽車銷售擴大充電能力,并在主要公路上定期設置充加油點:每60公里充一次電,每150公里加一次氫。
有關歐盟邁出能源轉型的關鍵一步,西門子能源股份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克里斯蒂安·布魯赫發表署名文章認為,歐盟委員會首次推出能源和氣候一攬子政策方案“Fit for 55”,提出在2030前實現減排55%的新的目標,在能源轉型的道路上邁出關鍵一步。然而,僅僅提出目標是遠遠不夠的,快速的執行力才是重中之重。
以下為克里斯蒂安·布魯赫就此的觀點全文:
歐盟邁出能源轉型關鍵一步,但前路任重道遠
能源轉型是人類當前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能源轉型的必要性在于兩個方面:第一,能源需求持續增長。目前,全球仍有約7.8億人缺乏穩定的電力供應,失去支持經濟發展和穩定的基本前提;第二,氣候變化迫使我們選擇更加可持續化的生活方式。《巴黎協定》提出的氣候目標不是一個可有可無的選擇,而是基于現實的必要。然而,只有在可持續性、可獲得性和可負擔性三者之間實現平衡,社會變革才能順利推進。今天,歐盟委員會首次推出能源和氣候一攬子政策方案“Fit for 55”,提出在2030前實現減排55%的新的目標,在能源轉型的道路上邁出關鍵一步。然而,僅僅提出目標是遠遠不夠的,快速的執行力才是重中之重。
加快推進可再生能源和電網建設
歐盟委員會計劃在2030年前將可再生能源發電比例從38%提高到40%。設立正確的目標固然重要,但比單純的百分比數字更重要的是加快項目落地,尤其是加快審批程序。例如,在德國,建造一條輸電線路需要12年之久。如此漫長的周期對任何能源轉型而言都是致命的。對此,我們應當敢于檢視現行規則,判斷其是否仍然有助于實現能源轉型的目標。
制定符合能源轉型的政策框架
將歐盟排放交易體系擴展至運輸業是正確之舉,但卻遠遠不夠。大幅增加氣候中性燃料的使用意味著碳配額價格將超過200歐元!這不可能一蹴而就。對此,可以面向運輸業設立綠色燃料配額。此外,調整“歐盟能源稅指令”也將能帶來顯著效果:各國政府可以對二氧化碳密集型燃料增稅,對低碳燃料減稅。在過去的20年間,歐盟成員國尚未就更新“歐盟能源稅指令”達成一致。如果現在仍無動于衷,更待何時?
技術無壁壘
為盡快減少碳排放,并最終實現氣候中立的目標,以開放態度對待技術應用至關重要。例如,基于天然氣的解決方案如果能夠在短期內作為煤炭等二氧化碳密集型能源的替代能源,就值得被采用。相反,類似關于氫的顏色(即根據氫能制取方式和碳排放量不同而命名的藍氫、灰氫、綠氫等。譯者注)的討論則毫無裨益。歐洲如果想趕上國際能源轉型的步伐,就應當快速推進工業規模項目落地,并為新技術的普及打造供應鏈。
針對能源轉型需求調整政府支持性政策
從技術上講,諸多變革完全可能。然而,只有匹配合理的商業模式,可持續性的方式才可以變得經濟可行,變革也才可以快速實現。因此,對研發進行投入對于把歐洲打造成為全球能源和工業發展的重心至關重要。對此,歐盟提出了“Fit for 55”能源和氣候一攬子政策方案,各國政府也推出類似的政策。例如,德國以歐洲各國共同利益為出發點大力推廣氫能發展項目,并為此投入90億歐元。這一做法值得效法。然而到目前為止,資金利用率只有1%,顯然遠未達到預期。政府有必要針對能源轉型需求合理調整支持性政策,避免其成為工業化生產的絆腳石。
加強對話,開誠布公
各方應當攜手合作,共同尋找解決方案,防止閉門造車,各自為營。為此,我們必須加強對話,開誠布公。社會轉型不僅將產生深遠的商業影響,也深刻牽動著社會的每一份子。每個人都必須意識到,轉型是有代價的,甚至有時是痛苦的。因此,我們必須找到公平的方式去分擔由此產生的代價。行動,從現在開始。